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疲劳与疲劳可靠性

嘉峪检测网        2016-09-28 14:29

疲劳定义及分类

 

疲劳用来表达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和破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64年发表的报告《金属疲劳试验的一般原理》中对疲劳所做的定义是:“金属材料在应力或应变的反复作用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叫做疲劳”这一描述也普遍适用于非金属材料。

 

对疲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在常温下工作的结构和机械的疲劳破坏取决于外载的大小。从微观上看,疲劳裂纹的萌生都与局部微观塑性有关,但从宏观上看,在循环应力水平较低时,弹性应变起主导作用,此时疲劳寿命较长,称为应力疲劳或高周疲劳;在循环加力水平较高时,塑性应变起主导作用,此时疲劳寿命较短,称为应变疲劳或低周疲劳。

 

不同的外部载荷造成不同的疲劳破坏形式,由此可以将疲劳分为:机械疲劳-仅由外加应力或应变波动造成的疲劳失效;蠕变疲劳-循环载荷同高温联合作用引起的疲劳失效;热机械疲劳-循环载荷和循环温度同时作用引起的疲劳失效;腐蚀疲劳-在存在侵蚀性化学介质或致脆介质的环境中施加循环载荷引起的疲劳失效;滑动接触疲劳和滚动接触疲劳-载荷的反复作用与材料间的滑动和滚动接触相结合分别产生的疲劳失效:微动疲劳-脉动应力与表面间的来回相对运动和摩擦滑动共同作用产生的疲劳失效。机器和结构部件的失效大多数是由于发生上述某一种疲劳过程造成的。

 

疲劳寿命 

疲劳损伤发生在受交变应力或应变)作用的零件和构件,零件和构件在低于材料屈服极限的交变应力(或应变)的反复作用下,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以后,在应力集中部位萌生裂纹,裂纹在一定条件下扩展,最终突然断裂,这一失效过程称为疲劳破坏。材料在疲劳破坏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数称为疲劳寿命。 

 

疲劳强度的计算,常规疲劳强度计算是以名义应力为基础的,可分为无限寿命计算和有限寿命计算。零件的疲劳寿命与零件的应力、应变水平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应力一寿命曲线(σ-N曲线)和应变一寿命曲线(δ-Ν曲线)表示。应力一寿命曲线和应变一寿命曲线,统称为S-N曲线。

 

根据试验可得其数学表达式:

σmN=C  式中:N应力循环数; m、C材料常数。  

 

在疲劳试验中,实际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与试样有差异,常存在由圆角、键槽等引起的应力集中,所以,在使用时必须引入应力集中系数K、尺寸系数ε和表面系数β。

 

循环应力的特性

 

循环应力的特性用最小应力σmin与最大应力σmax的比值r=σmin/σmax表示,r称为循环特征。对应于不同循环特征,有不同的S-N曲线、疲劳极限和条件疲劳极限。对不同方向的应力,可用正负值加以区别,如拉应力为正值,压应力为负值。当r=-1,即σmin=-σmax时,称为对称循环应力;当r=0,即σmin=0时,称为脉动循环应力;当r=+1,即σmin=σmax时,应力不随时间变化,称为静应力;当r位于-1和+1之间时,统称为不对称循环应力。对应于不同循环特征,有不同的S-N曲线、疲劳极限和有限寿命的条件疲劳极限。

 

疲劳极限的定义

 

材料疲劳极限可从有关设计手册、材料手册中查出。缺乏疲劳极限数据时,可用经验的方法根据材料的屈服极限σs和强度极限σb计算。

零件的疲劳极限σrk和τrk是根据所使用材料的疲劳极限,考虑零件的应力循环特性、尺寸效应、表面状态应力集中等因素确定的。

 

疲劳损伤积累理论

 

疲劳损伤积累理论认为,当零件所受应力高于疲劳极限时,每一次载荷循环都对零件造成一定量的损伤,并且这种损伤是可以积累的;当损伤积累到临界值时,零件将发生疲劳破坏。较重要的疲劳损伤积累理论有线性和非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认为,每一次循环载荷所产生的疲劳损伤是相互独立的。总损伤是每一次疲劳损伤的线性累加,它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帕姆格伦一迈因纳定理,应用最多的是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

 

疲劳可靠性

 

疲劳可靠性是融概率论、数理统计学、疲劳学、断裂力学、材料科学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旨在以经济型为基点,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在完成规定的功能下、在规定使用寿命期间,使结构因疲劳强度不足而失效的可能性减至最低程度。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疲劳性能试验设计、结构疲劳可靠性设计与优化、可靠寿命设计与优化和疲劳载荷的编制等。

 

分享到:

来源:91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