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震级是如何测定的?

嘉峪检测网        2018-09-25 11:01

震级是衡量地震强度的一把尺子,能反映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级来表示,准确的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震级震级越大,代表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那么震级是如何测定呢?

 

如何测定震级,这就要先了解地震所产生的几种主要的波,一种是传播速度快,最先到达能量较小的纵波,另一种是传播  速度较慢,但携带地震大部分能量的横波,通常情况下,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是纵波造成的,左右摇晃的感觉是横波造成的,纵波和横波统称为体波,当地震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还产生沿着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的速度比横波还小一些,约为3-4KM/S,由于地震传播时的能量,与它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利用地震波的振幅大小就可确定震级了。

 

目前,我国架设了1000多个地震仪,这些地震仪器分布在祖国山岳河川,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每当地震发生,地震仪将记录的地震波准确及时的传输回地震台网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测量到每台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振幅A和周期T,再利用公示,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这台地震仪所测定的地震震级。

 

通常,一个较大的地震会被很多地震仪同时记录到,把从每个地震台站地震仪记录的震级进行平均,得到的就是这个地震的震级了。

 

大家要问了,既然震级这么容易被测定,那么一些特大地震后往往会多次修订震级呢,原来,特大地震发生后,距震中较远台站记录的地震波比较完整,因此,较远地震台测震会比较精确,但是,由于距离震中较远,这里的地震仪接受到的地震波所需时间会比较长。

 

例如,距离震中1500公里的台站,接受到地震波最大振幅,需要7分钟左右,再精确计算出震级,则需要更多时间,而通常情况下,在震后几分钟之内,地震部门会先发布地震速报信息,告知大家在什么地方,发生多大地震,以便政府快速做出相应的抗震救灾工作部署,而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的地震震级,由于数据量少,误差就会大一些,当我国大部分台站或者全球大部分台站数据完整接受以后,地震工作者再进行精确计算,对地震震级进行重新修订。

 

 

另外,由于特大地震破坏力大,震源情况极其复杂,还需要对发震地质构造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才能确定震级大小,所以,震级越大,地震修订的次数可能会越多,例如,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地震8.0级地震,最初速报震级为7.8级,最后修订为8.0级,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日本气象厅速报地震震级7.9级,此后先后五次,发布本次地震震级,从7.9级、8.2级、8.4级、8.8 级,最后修订为9.0级。

 

 

所以,震级是一个科学严谨的问题。以后再看到震级修订的新闻,是不是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分享到:

来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