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实验管理
嘉峪检测网 2018-12-23 23:00
·计量器具,是具有法制性、技术性、工具性的为社会人们服务的测量工具。计量器具的生产制造过程与使用维护过程中,需要“检定、校准、校验或标定”方面的操作与管理.
·检定和校准,是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两个手段。但检定和校准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分别有九大不同之处。
·企业计量器具管理者应对在线工作计量器具进行分门别类清理,正确了解和理解“检定、校准、校验或标定”的不同含义和区别,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分别的管理方式,以进行分别管理,可为企业节省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一、检定,校准,校验与标定的适用原则
计量产品在使用维护过程中,需要开展检定,校准,校验或标定工作,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和适用的基本原则。
(一) 检定
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需要送检检定。一般判断计量仪器仪表是不是应该检定,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内的仪器设备;
(2) 计量器具使用的领域是:贸易计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
(二) 校准
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外,但有JJG 或JJF 要求的工作计量器具,需要送检校准。企业具备计量标准器具与校准方法的,可以进行自行校准。
(三) 校验
无JJG或JJF要求的工作计量器具,企业可自行校验。
(四) 标定
标定,是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
如某企业的一台专用电子衡器,用来专门衡量“替代砝码”。“替代砝码”又去校验生产工艺用电子秤。这台专用电子衡器则属企业内部的计量标准器,这台电子衡器就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标定”:采用M级标准砝码对电子衡器进行检测调试,使之符合标准。
二、检定,校准,校验与标定的基本含义
(一) 检定
检定,是由法制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超出《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为不合格,在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之内则为合格。
JJF1001对计量检定的定义: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二) 校准
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示值,分别采用准确度较高的经检定合格的标准设备和被测量设备对相同的被测量物进行测试,得到被测量设备相对标准设备误差的一组操作,从而得到被测量设备的示值数据的修正值。
JJF1001对校准的定义: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时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的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
(三) 校验
校验,是在没有检定或校准规程时,企业自行编制自校规程或规范,对被测量设备进行测试校准。
校验,主要用于专用计量器具、或准确度相对较低的计量仪器,以及试验的硬件或软件。
在JJF1001和ISO等国际标准中,均没有“校验”这一术语的定义,但由于检定和校准均有局限性,在它们之外,国内、外实际上都存在“校验”这种方式,“校验”一词也被广泛应用。
(四) 标定
在科学测量中,标定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标定,是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
标定的主要作用是:
(1) 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分度值;
(2) 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3) 消除系统误差,改善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正确度。
(五) 上述定义中,检定和校准的定义是明确的。但“标定”和“校验”则属于非规范性名称,应尽量避免使用。
JJF1001 中没有“标定”和“校验”的描述。
人们对“标定”和“校验”的基本理解是:
(1)“标定”就是给被标定的器具“赋值”,而赋值是“校准”的核心,因此可用“校准”来规范“标定”;所以“标定”也是一种“校准”活动。
(2)“校验”则是“校”和“验”,“校”既是校对、校准,“验”是“验明正身”,验证其是否满足规定或使用要求。校验与检验相类似,“校”+“验”与“检”+“验”意思相通,和“计量”(指检定/ 校准)、“测量”区别差不多,只不过“检验”和“测量”是针对产品,“校验”和“计量”是针对测量设备。
三、检定与校准的不同区别
(一) 检定、校准、校验、标定是计量器具的测量过程
(1) 检定、校准、校验,是按周期进行的静态计量过程。
(2) 标定,是测量时对测试设备的准确度进行复核,并及时对误差进行消除的动态过程;
(二) 检定与校准的区别
检定和校准,是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两个手段。但检定和校准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
它们的区别是:目的不同,对象不同,性质不同,依据不同,方式不同,周期不同,项目内容不同,结论不同,法律效力不同,及计量器具在企业的管理分类也不同。
检定与校准之间的不同区别如表1 所示。
表1
序号 | 项目 | 检定 | 校准 |
1 | 目的不同 |
检定的目的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 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 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 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 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 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的 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 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 按校 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 校准, 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 关计量特性外, 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 值和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 |
2 | 对象不同 |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 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 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 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 行强制检定。未按规定申请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检定对象主要为三大类计量器具: A、计量基准(包括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准)。 国际[计量]基准:“经国际协议承认,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 所有计量基准定值依据的计量基准。” 国家[计量]基准:“经国家官方决定承认,在国内作为有关量的 所有其它计量标准定值依据的计量基准。” B、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定义:“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个或 多个已知量值, 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它计量器具的实 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例如:1kg 质量标准, 25kg 标准砝码, 标准量块,100Ω 标准电阻等, 都是计量标 准。) C、中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 细目录规定:“凡用于贸易计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 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 以上三大类之外的测量装置则属于非强制检定,即校准范围。 |
校准的对象是: 属于强制检定之外的测量装 置。 在我国非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 主要是指在 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 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及其 它检测等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 |
3 | 性质不同 |
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其中,检 定规程,检定周期等全部都要按法定要求进行。 |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 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 为。这是一种技术活动,可根据组织的实际需 要,是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为计量器具 或标准物质定值的过程。组织可以根据实际 需要规定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自行规定 校准周期、校准标识和记录等。 |
4 | 依据不同 |
检定的主要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这是计量设备检定必须 遵守的法定技术文件。计量检定规程对计量检测设备的检定 周期、计量特性、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及检定结果等 做出规定。 计量检定规程,可分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行业计量检定 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三种。 计量检定规程,属于计量法规性文件,由经批准授权的计量部 门制定,企业组织无权制定。 |
校准的主要依据是: 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 制定的《校准规范》或参照《计量检定规程》的 要求。 在《校准规范》中,组织可自行规定校准程序、 方法、校准周期、校准记录及标识等的要求。 《校准规范》属于组织实施校准的指导性文 件。 |
5 | 方式不同 |
检定的方式: 必须到具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计 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 |
校准的方式是采用组织内部校准、外部校 准或内校与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组织进行内部校准,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1、编制校准规范或程序,规定校准周期, 2、具备必要的校准环境和校准人员, 3、至少具备高于同一个等级的标准计量器 具。标准器的测量误差应不超过被确认设 备使用时误差的1/3-1/10; 4、对校准记录、校准标识等进行规定。 |
6 | 周期不同 |
检定周期,必须按《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组织不能自 行确定。检定周期,属于强制性约束的内容。 |
校准周期, 由组织根据使用的计量器具的 需要自行确定。可以进行定期校准或不定 期校准,或在使用前校准。 |
7 | 项目内容不同 |
检定的内容和项目,是对测量装置的全面评定。除了包括校 准的全部内容之外,还需要检定有关项目。 如计量器具的检定内容还包括计量器具的技术条件、检定 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检定周期及检定结果的处理等。 |
校准的内容和项目, 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 示值误差,以保量值准确。 校准的内容和项目可由组织根据需要自行 确定。 |
8 | 结论不同 |
检定,必须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 测量装置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超出《检定规程》规定的量 值误差范围为不合格, 在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之内则为合 格。 检定的结果给出《检定合格证书》 |
校准的结论, 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量值误 差,确保量值准确。不要求给出合格或不合 格的判定。校准的结果可给出《校准证书》 或《校准报告》。 |
9 | 法律效力不同 |
检定结论,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计量器具或测量装置检定 的法定依据,《检定合格证书》属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 件。 |
校准的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给出的《校 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只是标明量值误差, 属于一种技术文件。 |
10 |
企业管理 分类不同 |
企业工作计量器具, 目前大多采用ABC 分类管理的方法。 ABC 管理法应用于计量检测设备的等级划分。 “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在企业ABC 管理法应用中,属A 级管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等属 强制检定管理范围的计量检测设备及企业内部用于量值传 递的计量标准器等“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必须是A 级计 量检测设备的范围。 |
“校准”范围的计量器具,在企业ABC 管理 法应用中, 一般都是B 级或C 级计量检测 设备的范围。 1、如在工艺、质量、经营管理、能源管理中 对计量数据有较高准确度要求, 但平时拆 装不便, 实行周期检定又有困难的计量检 测设备,划入B 级计量检测设备的范围; 2、如在工艺、质量、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对 计量数据无准确度要求的指示用计量检测 设备,则划入C 级计量检测设备的范围。 |
四、企业计量器具的区别管理
计量器具生产制造与使用单位,一般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工作用计量器具。企业的计量器具区分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对“强检”与“非强检”的计量器具需区别进行检定,校准,校验或标定的维护管理。
(一) 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
(1) 企业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当进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企业不得使用。
(2) 企业使用的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是指除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
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企业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
(3) 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方式,由企业根据生产和科研的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在本单位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测试,任何单位不得干涉。
(二) 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理解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中,明确规定有61 种计量器具列入强制检定范围。但《明细目录》第二款强调,“本目录内项目,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
(2) 这就是要求列入强检目录中的计量器具,只有用于贸易结算等四类领域的计量器具,属于强制检定的范围。对于虽然列入61 种计量器具目录,但实际使用不是用于贸易结算等四类领域的计量器具,可不属于强制检定范围。
(三) 企业工作计量器具,普遍实行ABC分类管理。
ABC管理法应用于计量检测设备的等级划分。
“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在企业ABC管理法应用中,属A级管理。“校准”范围的计量器具,在企业ABC管理法应用中,一般都是B级或C级计量检测设备的范围。
五、结束语
计量器具测量装置,是集法制性、技术性、工具性一体的为社会人们服务的测量工具。计量器具测量装置的生产制造过程与使用维护过程中,需要“检定、校准、校验或标定”操作与管理。
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是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两个手段。但检定和校准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它们的区别是:目的不同,对象不同,性质不同,依据不同,方式不同,周期不同,项目内容不同,结论不同,法律效力也不同及计量器具在企业的管理分类也不同。
计量器具生产制造与使用单位,一般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工作用计量器具。企业管理者应对在线计量器具进行分门别类清理,正确了解和理解“检定、校准、校验或标定”的不同含义和区别。
企业可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分别分类的管理方式,以为企业节省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来源:计量测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