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生产品管
嘉峪检测网 2019-11-06 10:28
研发中的小剂量药物通常是指单剂量中主药标示量较低的药物,例如有的片剂中含主药只有2mg、1mg、0.5mg、0.2mg,甚至更低如0.25µg。与剂量较大的药物相比,小剂量药物在处方工艺、质量研究和控制中存在一些特点和难度,如:
主药在生产过程中有时存在较大损失;
中间产品的混合均匀性很关键;
含量均匀度应列入成品质量标准;
成品中可能会产生原辅料相容性杂质(原料-辅料、原料-辅料中的杂质);
早期批准的质量标准中缺少有关物质检查项,一致性评价中需提高标准;
对溶出度方法与检测方法要求较高;
方法学验证中专属性、灵敏度、准确度很关键;
样品中主药的提取过程可能较复杂(溶剂与提取方法);
主药晶型测定时受到的干扰较大。
本文重点对小剂量药物质量研究中常见的混合均匀性、含量均匀度、有关物质、溶出度、溶出曲线、晶型等问题谈几点经验。
1、混合均匀性和含量均匀度
混合均匀性是制剂工艺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是成品含量均匀度符合要求的基本保证。目前常见问题有:混不匀、测不准。混不匀,与处方工艺的设计有关,例如混合物中各组分(原料、辅料)的粒径不同、形状、密度不同、静电效应等,此时可以考虑寻找粒径相近的辅料或把原料微粉化、预混合后增加过筛工序、高剪切湿法制粒(优化粘合剂粘度和用量、搅拌速度等)、优化总混参数、减少物料周转次数、更换不同型号辅料等方式进行调整。测不准,往往是取样、检测方法、样品处理方法、样品分层了等原因引起的,常见问题例如片剂生产中混合均匀性不符合要求,但按理论片重压片后,成品含量符合规定,含量均匀度也符合规定。此时应考虑增加取样量、多点取样、使用玻璃瓶、改变取样工具、减少静电吸附、改为在线监控等方式进行,并以成品含量均匀度作为参照进行研究,这时质量研究人员最好要与制剂人员开展充分沟通。
中国药典规定对于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25mg或主药含量不大于每片(个)重量25%者应检查含量均匀度,通常采用A+2.2S进行评价,而EP 2.9.6 Uniformity of content of single-dose preparations还规定了单剂量均匀度等规定,值得借鉴。
2、有关物质
有些小剂量药物早期的国内外标准中均未收载有关物质检查项,目前如果遇到此种情况仍建议按照常规剂量药物一样进行杂质研究。杂质分析和控制时,仍建议按照源头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中间体控制、终产品控制、跟踪最新国内外质量标准的思路去研究。
对于只含有一个主药的小剂量药物而言,有关物质方法建立时与常规剂量药物相比,应重点关注方法学验证时的专属性、灵敏度、回收率等问题。专属性试验中,小剂量药物中辅料所占比例很大,配制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时辅料的浓度也很大,此时在有关物质图谱中可能出现较大的辅料峰或辅料中的杂质峰,这些色谱峰有的可能对主成分或有关物质造成干扰,此时在方法的摸索阶段,应尽可能考虑消除这种影响,例如改变波长、改变检测器种类、改变固定相类型、改变供试品溶液提取方法、改变色谱条件等操作。对于小剂量药物中的杂质检测,想要获得较高的灵敏度(或符合要求的灵敏度),检测器类型、检测波长、供试品浓度、色谱条件等影响信噪比的各种条件都需要考虑。对于回收率而言,有些药物由于辅料占比较大,不溶性辅料较多,如果采用加溶剂定容的方式配制回收率溶液可能导致回收率超限,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方式。
对于小剂量的复方制剂,以两个主药为例,如果其中一个与另一个标示量上差异悬殊,可以想想有关物质检测将遇到挑战。此时,首选用一个方法将两个主药的所有有关物质全部分离并控制;如果难以实现,再考虑建立系统II对其中某个主药进行杂质控制。建立方法中,首先还是要进行杂质谱分析,把两个主药的所有可能杂质都列出来,并汇总每个主药的已有标准中的有关物质方法,方法筛选时可以用保留时间靠后的那个主药的有关物质色谱条件进行摸索,并用杂质对照品法进行定位,同时用两个原料药、空白辅料进行考察,观察每个原料药相关、辅料相关杂质彼此间的分离度情况,如果存在部分重合或分离度较差的情况,可以在此条件基础上微调,使分离度符合要求。在专属性符合要求后,再考虑检测波长,选择根据每个主药计算杂质检测灵敏度都能够满足低于ICH报告限度要求的波长。也可以通过增加供试品浓度、改变不同溶剂组合和比例、调节溶剂pH等方法提高灵敏度。
对于有些小剂量药物,如果辅料出峰情况无法避免,那么在最终标准中可以规定辅料峰的位置在计算时根据相对保留时间进行扣除或规定每次配制空白辅料溶液进行扣除。
在制剂开发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有些辅料占比很大的药物,在稳定性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非主药降解产生的杂质峰,这些峰可能是辅料产生的,为了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建议结合早期的原辅料相容性结论及同步放置空白样品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复方制剂中的小剂量药物也要控制手性异构体杂质,必要时可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检测器进行检测,也可以考虑换不同波长去检测。
3、溶出度和溶出曲线
小剂量药物在进行溶出度或溶出曲线测定时,方法的灵敏度很关键。例如,瑞格列奈片ChP2015中采用小杯法,介质体积100ml进行检测,而USP中采用大杯法,介质体积900ml并采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对于小剂量药物而言,可以考虑采用小杯法或大杯法并结合灵敏度较高的荧光检测器进行溶出度检查,有时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也可以考虑增大进样量的方式检测,如50µl或100µl,200µl以上不常见。USP等国外药典中没有收载小杯法,只有中国药典中收载了小杯法,在2020版药典通则中仍在收载,说明是有其“用武之地”的,遇到规格特别小的药物时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法。
在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中,往往会遇到小剂量药物中的小规格制剂申请BE豁免的情况,此时应进行小规格溶出曲线的对比,不但要与BE批大规格进行对比,还要与参比制剂相同的小规格进行对比。如果大小规格溶出曲线都相似,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了,但往往是参比制剂小规格与大规格曲线不相似,自制品大小规格曲线相似,自制品小规格与参比制剂小规格曲线不相似,此时建议还是应主要看自己的不同规格间曲线是否相似,结合豁免小规格BE的指导原则规定,在申报时详细说明自制品的处方组成等比或相似等情况。
4、晶型
制剂中常用的晶型鉴别方法有X射线粉末衍射法、DSC法、IR法、拉曼光谱法等。对于小剂量药物,由于辅料干扰,往往都难以测定晶型,但仍建议根据具体含量结合文献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测定时可将原料药、参比制剂、仿制制剂、辅料等同时进行考察。
对于仿制药中原料药晶型的定性分析,可采用在制剂中提高原料药的比例,按拟定工艺制备样品,分工序、分阶段取样测定,考察制剂工艺是否引起了原料药的转晶。在稳定性考察过程中也应考察多晶型药物中晶型是否发生变化。
来源:梅希药事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