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行业研究

三甲医院对国产医械发出三大质问

嘉峪检测网        2020-01-10 10:25

 

这是之前颇受关注的一篇文章,我们今天把它发出来,目的是:一、在年终岁尾之际,IVD人总结一年的得失,通过借鉴三甲医院和医生的看法可以更好地改进发展战略和产品方向;二、可能文中某些观点,比如国产医械质量等问题略显偏颇,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医生的看法,用事实和产品证明“中国制造”的优秀。

说到这儿,小编还要感慨一下,要是前两年说IVD行业国产替代大有可为,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走过2019年,回望过去一年IVD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

生化领域国产龙头如美康、九强、迈克、科华等企业通过强化产品质量,目前国内医院国产试剂已经超过50%的用量,成为主流,化学发光领域迈瑞、安图、新产业等企业迎头赶上,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三甲医院的标配。分子诊断领域圣湘、硕世、凯普等企业强势崛起……这些无不印证着民族IVD企业的进步与辉煌。

小编相信,只要给国内IVD企业以时间和信任,它们一定会在国产替代的路上越走越远,从而成为中国制造的骄傲,成为中国IVD行业的骄傲!

好了,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之前医生对国产企业的看法吧。

 

这是医生们给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一剂猛药。

 

随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崛起,小编在采访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时,经常听到国产厂商自信表示,自己的产品和跨国企业的产品已经没有区别,而且同等的品质下,在性价比上更有优势。

 

然而,在对多家三甲医院进行调研后,小编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

 

江苏一家三甲医院信息设备处处长向小编介绍,三甲医院核心科室所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跨国品牌要占到70%~80%。这一说法与小编此次对多家三甲医院的求证是吻合的。

 

对这一现状,上述人士给出了解释。

 

第一是由于历史原因,跨国公司上百年的历史积累是现实,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长,并非快速消费产品,而使用医院为了减少成本支出,也会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

 

第二,国产医疗器械在早期的市场占有上,以普通的常用设备为主,例如皮肤的体温测定仪、监护仪,因为国产品牌长期以这些小型设备来服务市场为主,近年来才开始涉足大型设备。

 

而第三个原因,也是其认为最重要的原因,“首先要有信任,然后才有依赖”。

 

三甲医院和医生为什么信任跨国公司?“上百年的历史,经过无数的医疗机构、无数的病人、无数的病例的证明,验证了它的历史,我们相信它的品质。特别是三甲医院属于患者求医的最末端,所以更看重医疗质量的风险控制。”

 

国产医疗器械价格低吗?

 

关于国产医疗器械的价格(性价比),我们听到了截然不同的说法。有说国产医疗器械价格低,而质量已经有较大进步,所以相比进口品牌有着更大的性价比。

 

在之前的上海的CMEF春季展会上,以及深圳正在进行的CMEF秋季展会上,当询问国产品牌的代理商为何选择其代理的品牌时,“性价比高,受医院欢迎”,是其中的理由之一。

 

代理商们纷纷表示,自己之所以代理某个国内品牌,就是看好其不断上升的品质,以及相对较低的价格。有一家山东代理商甚至放弃了原来代理的跨国公司品牌,独家代理某家国内知名医疗器械品牌。

 

但医院人士则有不同的看法,“国产器械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据上述三甲医院信息设备处处长介绍,跨国公司和国产品牌的医疗器械,在中低端产品线上,价格优势逐渐在缩小。“同样的功能和同样的模块,国内和国外品牌的价格已差异不大。就拿监护仪来说,某国内厂商的有创监护仪和飞利浦的同类产品价格优势就不明显。”至于大型医疗设备国产企业就更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以一家国产企业的产品为例,“价格并没有比同档次的进口品牌低。”

 

而国产医疗器械所享受的政策扶持,自然也带来了一定市场优势。“某些省份会鼓励医院优先考虑购置国产设备,如果购置的是国产设备,配置证会优先发放。”

 

国产医疗器械质量已经赶上来了吗?

 

对这一问题,来自医院的医疗设备使用者和维护者的反馈基本一致,“国产医疗器械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跨国巨头品牌还有明显的差距。”

 

据医院设备处人士说,在同时修理两台设备时,打开后盖不用看品牌logo就知道哪台是国产的,哪台是跨国巨头的。“更早些年,不用打开后盖,只需要观察和摸摸外壳,就知道哪个是国产的,哪个是进口的。现在国产的外观工艺已有进步,外壳的质感很不错了,但是接触上的平滑、内部元器件的安排......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位上海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告诉小编,自己所在的科室在全国排名领先,“我们有很多上海以外的重症患者远道而来求医,作为患者求医的最末端,必须要在诊疗的可靠性、安全性上尽可能做到最大保证。”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副院长同样表示,无论是公开招标购买还是单一来源采购,医院把医疗设备,尤其是核心科室的医疗设备的品质放在第一位,而对价格不敏感。

 

不仅是医院,包括使用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也有着耐人寻味的态度。

 

10月25日,一家国内企业发布了其最新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根据来自企业的表述,这台测序仪是全球日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因测序仪。

 

作为测序行业上游的测序仪硬件一直被跨国公司把控,少有能够参与该领域国际竞争的国内厂商,这一最新测序仪的发布自然为业内所瞩目。

 

小编就此采访了数家基因测序企业,企业方口径一致,不方便对这一新产品发布评价;而被问及企业使用的测序仪,无一例外是国际巨头Illumina的产品。“那么会考虑选择国产的产品吗?或者为什么不选择国产的产品呢?”

 

同样是非常一致的回答:“不方便答复。”

 

国产医疗器械如何破局?

 

在谈及医院和医生必须对医疗器械有着极大信任后,小编向多家三甲医院的科室和设备处提出了追问:那么国产医疗器械应该如何破这个局?怎么建立起医生对国产医疗器械的信任?医疗设备的使用者们给出了堪称箴言的回复。

 

“坚持工匠精神,打长时间的有准备之仗。”

 

“国产企业要做好积累,积累不光是产品本身的积累和对市场的积累,还包括对医疗理解的深入。不少医疗器械厂商纯粹是做市场和商品,但作为医疗行业的参与人员,对医疗的理解应该是不一样的。”

 

”医者仁心,但其实所有围绕着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如此。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没有对医疗品质的追求,是做不好这个行业的,包括生产出被医生所信赖的产品。”

 

不管是做从事哪一个行业,都应该有颗慈悲心,而医疗行业就更不要说了。你要考虑到你所生产的医疗设备、你研发的医疗信息化软件、你做的每一个零件、你写的每一行代码,有一天会用在你亲人身上,甚至你自己身上,这样你就有种责任感,你就知道怎么去做事情。”

 

“我们没有看到过国产设备的风险报告。我们希望看到正反两面的客观情况,你只有把自己的正反两面都交给我们看了,我们才能判断。我们同行一起交流达成的共识,不是说我们不想采购(国产医疗设备),我们也想支持国货,但进口设备我能更安心使用,毕竟都不希望自己采购的设备有问题。”

 

“现在国产的超声设备、国产的CT设备,很多医院买回去还是不能用在急危重症的诊治。客观来说,不管是影像质量也好,后续服务也好,整个维修体系,都存在很大问题。国产企业要出现真正的一流公司,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不能过多依靠政府支持,重新在市场上找自己的定位,才有优势。

 

分享到: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