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口服固体制剂原辅料相容性研究进展

嘉峪检测网        2020-01-14 09:09

提示

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原辅料相容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于制剂工作者更好地进行处方设计。笔者首先分析了口服固体制剂原辅料发生不相容的原因,随后对各种原辅料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列举了近年来研究的成果;随后对影响原辅料相互作用的外界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列举;最后对近年来采用的原辅料相容性研究手段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原辅料相容性研究是FDA、ICH 指导原则中所要求进行的研究内容,在ICH 指导原则Q8(R2)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中的“2.1.1”章节中要求在制剂研发开始阶段进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这里的辅料不仅仅指终产品的辅料,还包括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辅料,如活性炭、水等。

 

原辅料相容性的意义在于选择能够赋予原料以良好生物利用效果和可生产性的辅料,同时又不影响原料的稳定性。目前国外制剂研发过程中对原辅料相容性的研究较为透彻,因而制剂质量优越,而我国原辅料相容性研究刚刚起步,许多工作有待开展和提高。笔者对国内外口服固体制剂原辅料相容性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我国制剂研究提供帮助。

 

1、原辅料不相容的原因分析

原辅料相互作用后导致的药物不稳定可以归咎为以下3 种情况:①由原辅料本身造成,包括原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杂质、比表面积、晶型等;②处方设计造成,包括原辅料比例、混合方式、制粒方式、包装等;③外围环境导致,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2、原辅料相互作用情况分类

原辅料相互作用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药剂学3 种类型,作用产生的后果有利有弊。物理作用如吸附、形成复合物、晶型改变等,可能导致药物溶解度降低或提高,对疗效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化学反应包括氧化、水解等反应,导致原料降解形成杂质,影响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生物药剂学反应包括辅料改变胃肠道通透性,进而改变原料的吸收程度,或诱导P 糖蛋白,改变药物的吸收等,可导致药物吸收利用的变化。

2.1 物理作用
2.1.1 形成复合物  四环素可与碳酸钙形成难溶性复合物、苯巴比妥可与PEG-400 形成难溶性复合物,这些都导致主药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下降。Masuda 等研究发现,阿昔洛韦可以和酒石酸形成阿昔洛韦-酒石酸共晶体,和枸橼酸形成阿昔洛韦-枸橼酸无定型复合物,形成复合物后阿昔洛韦的溶解速度明显快于无水阿昔洛韦,无定型复合物在采用PEG 为基质的乳膏中透皮率明显高于结晶型。
2.1.2 吸附  某些药物可以被辅料的表面所吸附,导致原料不能很好溶出和分散,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Michael 等研究发现西吡氯铵的阳离子可以被硬脂酸镁颗粒表面的硬脂酸阴离子所吸附,导致西吡氯铵的抗菌活性下降。Cotton等研究发现马来酸依那普利可以被微晶纤维素所吸附,导致晶型改变,无定型增多,并且发生降解,形成不稳定的马来酸胺和阴离子,而采用磷酸氢钙时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

2.2 化学反应

原辅料之间因为化学基团的可反应性而导致的不相容是可以预见的,在选择辅料时应尽量避免此类反应的发生。已知的不相容反应见表1。

口服固体制剂原辅料相容性研究进展

除了辅料本身化学结构对原料的影响外,辅料所含的杂质、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等也会导致原料的降解,这一方面往往会被忽视。国外的制药企业会通过研究控制辅料的杂质和类型,对辅料供应商提出相应的要求,从而避免对原料的影响。
2.2.1 辅料中杂质的影响 
Nieuwmeyer 等研究发现,乳糖的污染物乳糖-磷酸可以加速甾体类药物的降解,乳糖的粒径对降解有明显影响,研究显示粒径小的乳糖表面积大,污染物更多,降解反应更明显,同时温度和湿度也加剧了降解反应。辅料和原料一样,在生产过程中均会带入杂质,Narang 等对各种常用辅料可能带入的杂质进行了总结,见表2。在使用时根据原料的性质应适当控制这些杂质。

 

 

口服固体制剂原辅料相容性研究进展

 

 

 

2.2.2 辅料物理结构的影响
Mihranyan 等研究了不同结晶程度的纤维素与阿司匹林混合后的相容性,纤维素的结晶程度从49%~95%不等,结果发现阿司匹林在一定湿度环境下与不同结晶程度的纤维素混合所产生的水解产物水杨酸含量不同,结晶度低的纤维素与阿司匹林的混合物所产生的降解产物少,表明纤维素不同结构下水分分配情况不同,影响了易水解原料的稳定性。
2.2.3 辅料功能性质的影响

Desai 等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 和泊洛沙姆188 作为粘合剂和润湿剂时对含有氢氯噻嗪制剂的影响。氢氯噻嗪目前在多个降压药复方中都有使用,但它容易水解产生甲醛和游离胺,在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下,PVP K30 可以导致氢氯噻嗪产生0.6%~2.8%的游离胺杂质(以主药含量的百分量计),泊洛沙姆188可以导致氢氯噻嗪产生0.25%~0.31%的游离胺杂质。而去除泊洛沙姆188,并用预胶化淀粉代替PVP K30 后,游离胺的产生明显减少,在相同条件下仅产生0.06%~0.12%的游离胺杂质。氢氯噻嗪和其他辅料的相容性均较好,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PVP K30 和泊洛沙姆188 均具有助溶作用,在有水分存在时助溶了氢氯噻嗪,导致其水解形成游离胺,高温和高湿能够加速水解。

 

3、外围因素对原辅料相容性的影响

加速原辅料相互作用的外界因素包括光、热、湿等。因此目前的药品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原辅料相容性的试验,要求进行原料和辅料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的相容性研究。
3.1 水分
水分是制剂中加速原辅料反应的重要因素。水分子有助于原辅料反应基团的接触,从而加速反应。Chen 等研究水分对卡托普利和硬脂酸镁

相互作用的影响,发现预先110 ℃干燥的混合物红外图谱显示有较小的1562 cm-1 峰,而未干燥的混合物有较强的1 540 cm-1 峰并含1 556 cm-1 肩峰,判断两者通过所吸附水的羟基发生反应,过量的水导致酸性的卡托普利和碱性的硬脂酸镁中和,形成新物质。

3.2 光照
通常光不敏感的辅料对药物的杂质产生影响不大,但某些辅料在光照下可以与原料发生反应,导致杂质水平升高。韩晋等在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的过程中研究了恩替卡韦原料与各种辅料的相容性,结果发现甜味剂阿斯帕坦和甜橙香精在光照4 500 Lx 条件下与原料配伍后产生的杂质分别达到1.25%和1.19%,较起始时的0.60%,0.50%有明显升高,而高温和高湿条件下升高没有那么明显,说明这两种添加辅料在光照时更容易与原料反应,产生杂质。
3.3 温度

高温本身对原料的稳定性就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可以加速原辅料的各种反应,原料的物理性质也可能因为温度而发生改变,Rossi 等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与常用缓释骨架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物(1︰9)在高温下的晶型改变,采用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法(MFTIR)和粉末X 衍射法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通过短暂的130 ℃以上高温处理,混合物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晶型就可以从Ⅰ型转化为Ⅱ型或Ⅲ型,显示出高温条件下辅料对原料物理性质的影响。

 

4、原辅料相容性研究方法

 

 

4.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该方法是目前最为快速有效判断原辅料相容性的手段,可以用于原辅料相容性的初步筛选。Stulzer 等采用DSC 等手段分析卡托普利与各种辅料的相容性,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微晶纤维素、乳糖、乙基纤维素等与卡托普利混合后DSC 图谱是两者的叠加,说明相容性良好,但与硬脂酸镁的混合物发生吸热反应,使卡托普利的峰消失,判断可能出现了脱水反应。从而判断卡托普利与硬脂酸镁不能相容。梁荣财等应用DSC 考察阿替洛尔与片剂辅料的相容性。结果显示阿替洛尔与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等辅料的相容性好,与微粉硅胶、乳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枸橼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辅料有配伍反应,DSC 峰形和峰位有明显变化。但DSC 检测也有局限性,没有发生DSC 峰改变的辅料也可能在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下与原料发生物理、化学的反应,导致原料稳定性下降。

 

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优点是避免了高温对原辅料混合物的影响。Liltorp 等研究了原辅料混合物在等温加速3 d 后用FT-IR 测定的结果与常温存放12 周样品用HPLC 测定结果的比对,结果发现存放12 周样品用HPLC 测得的降解产物与采用加速3 d 条件下用FT-IR 测得的基本一致。有3 个辅料在采用FT-IR 测定时发现了不相容,但HPLC 测定时未发现有降解产物,仅发现主成分含量下降。FT-IR 与HPLC 比较的优势是能够发现主药结构的改变,比如溴化氢盐的脱落,这可能导致溶出和生物利用度的改变。

 

4.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采用HPLC 可以检测原辅料混合物在不同外界环境影响下的含量和杂质的变化。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中指出,口服固体制剂可选择若干种辅料进行相容性试验,用量大的辅料按照主药︰辅料=1︰5 比例混合,用量小的辅料按照主药︰辅料=20︰1 的比例混合,取一定量,参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或其他适宜方法,重点考察性状、含量、有关物质等。

由于目前制剂中用到的辅料种类越来越多,采用HPLC 进行含量、杂质等测定时样品量较多,测定较为繁琐,Wakasawa 等研究出了自动化的样品处理及强制降解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将原料与辅料按比例混合、称重、在不同条件下存放、提取、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他们采用该系统对阿司匹林和硬脂酸镁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快速搅拌和振摇两种方法使原辅料接触程度有所差别。结果1︰1 混合的原辅料混合粉末在70 ℃放置9 d 后,两种混合方式的样品经UPLC检测的结果有所区别,而采用DSC 检测的结果没有差别,说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检测出原辅料的相容性,同时大大减少了人工和费用。

 

4.4 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LC-MS/MS)

随着质谱技术的普及,原辅料相容性采用质谱技术能够更好地了解原辅料反应的形式和生成新物质的结构,以便判断原辅料反应生成的物质是否具有安全隐患。Monajjemzadeh 等研究阿昔洛韦与乳糖的原辅料相容性,采用DSC 检测提示有不相容情况,采用FTIR 未发现峰形变化,将样品进行加热破坏后用HPLC 测定发现新色谱峰,随后进行分离制备,再用LC-MS/MS 测定,结果发现新产生的物质为乳糖-阿昔洛韦美拉德反应产物。采用热分析和LC-MS/MS 技术联用成功地判断出乳糖和阿昔洛韦的不相容性。

 

4.5 微热分析技术和光热微光谱技术

随着新化合物合成难度的加大,在制剂设计时能够得到的原料较少,如何在较少的原料情况下能够充分揭示原辅料相容性是将要面临的问题。Harding 等采用局部热机械分析仪(L-TMA)、局部差热分析仪(L-DTA)、纳米化样品、热辅助粒子控制(TAPM)、光热微光谱等技术(PTMS),使少量的原辅料样品充分接触。以硬脂酸镁和阿司匹林为模型原辅料混合物,同时采用DSC、热台显微镜(HSM)、温控衰减全内反射(ART)傅里叶红外作为辅助手段。硬脂酸镁的局部热机械分析和宏观热机械分析表明,其熔融所导致的DSC 吸热峰没有对应产生明显的液化。采用热辅助粒子控制技术可以在粒子水平上将药物直接放置在辅料的表面,并进行热处理,随后采用L-TMA 和L-DTA技术测定,这种方法使得样品实现纳米化并了解原辅料粒子实际接触后的情况,实现了粒子水平上的原辅料相容性研究。

 

5、总结

药物制剂研究过程中辅料的选择往往对制剂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新的化合物在处方筛选的过程中需要首先了解原辅料配伍的稳定性。我国的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提出我国的化学药品质量要与国际接轨,因此提高我国的辅料质量、认真做好原辅料相容性工作,对推进我国制剂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同类化合物和同类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和使用经验的总结,可以避免今后处方设计中的缺陷,同时也让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今后的每个产品的处方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原料的性质,并对辅料做出相应的要求,包括杂质残留等。

通过对最新原辅料相容性研究方法的了解可以为我国今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借鉴。更快更准确的检测手段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例如机器人程序检测方法等。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的系统评价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例如X 衍射等物理检测方法与HPLC/MS 等化学检测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了解原辅料反应的机制。同时,由于新化合物处方筛选之初合成成本较高,因此微量分析手段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