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嘉峪检测网 2020-04-13 11:13
塑料薄膜防雾性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薄膜防雾性的三种测定方法,即:冷雾法、急速热雾法和水浴热雾法.
本标准适用于透明塑料薄膜〈片〉的防雾性的测定。
一般来说,本标准规定的冷雾法适用于露点以下包装的情况,急速热雾法和水浴热雾法适用于露点以上的包装的情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1533-2011 标准对数视力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雾性 anti-roggingproperty
塑料薄膜具有的改善或防止其在封闭空间形成水珠或水雾的性质。
4. 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如下:
a) 平口烧杯:容量250mL,外径(70士2)mm,全高(95土2)mm;
b) 秒表:精度不低于1 s;
c) 低温恒温箱或冷藏柜:恒温范围:0℃~10℃,控温精度不低于1"C;
d) 恒温水槽:恒温范围 : 室温 ~80℃,控温精度不低于1℃;
e) 温度计:可测量23℃、85℃,分度为0.1℃ 。
5. 试样
5.1 取样
试样应沿整个宽度均匀取样,避免其表面出现或存在折皱、杂质等影响试验结果的外观缺陷。
5.2 尺寸和制样
5.2.1 平张:尺寸为(120士3)mmX(120士3)mm,足够盖住烧杯口。
5.2.2 方袋:取尺寸为(300士2)mm X(160土2)mm的薄膜如图1所示,试验面朝里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折,两封合边封合成方袋,封合宽度为5mm ~15mm。在距试样开口边(70土2)mm处做定位标记,套在烧杯口上,使定位标记与烧杯口重合,如图2所示。
5.2.3 一组试验应采用同种形状和尺寸的试样
图1 备制方袋封合前试样
单位为毫米
说明:
L1-----开口边,尺寸为(160±2)mm ;
L2-----封合边,尺寸为(300±2)mm ;
L3-----定位标记与开口边距离,尺寸为(70±2)mm ‘ ’
图2 套有方袋试样的烧杯
说明:
1一一方袋试样;
2一一定位标;
3一一双商胶或橡皮筋;
4一一水位线;
5一一烧杯。
5.3 试样数量
每组试验进行 3 次,如果出现 3 次试验结果不一致,则追加试验 2 次.如果一组试验出现3个等级,需重新试验。
5.4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除另有规定,试样应按照 GB/T 2918-1998 规定,在温度 (23 土2)℃和相对湿度 (50 士 10)%的环境下,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4 h.并在此环境进行试验。
6. 试验方法与步骤
6.1 冷雾法
6.1.1 往平口烧杯中注入(200±10)mL、(23±2)℃符合GB/T6682-2008要求的三级水。
6.1.2 将试样用双面胶或橡皮筋固定,使其防雾性试验面对扣于烧杯口,试验部位应平整。
6.1.3 将固定好试样的平口烧杯放入温度为(3±2)℃的低温恒温箱或冷藏柜中,开始计时。
6.1.4 5min时取出放有试样的烧杯,放置在GB 11533-2011附录B中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上,使烧杯的底部中心对准视力表的0.1中心线,在自然光或40W日光灯下,垂直于烧杯底从上往下观察薄膜试样表面,5s内观察完毕。
6.2 急速热雾法
6.2.1 将平口烧杯放置在GB 11533-2011附录B中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上,能使烧杯的底部中心对准视力表的0.1中心线,注入(200±10)mL、(85±2)℃符合GB/T 6682-2008要求的三级水。
6.2.2 迅速将试样用双面胶或橡皮筋固定,使其防雾性能试验面对扣于烧杯口,试验部位应平整。此时开始计时,试验时间60s。
6.2.3 完成6.2.1和6.2.2中的试样固定,总时间不得超过20s。
6.2.4 60s时,在自然光或40W日光灯下,垂直于烧杯底部从上往下观察薄膜试样表面,5s内观察完毕。
6.3 水浴热雾法
6.3.1 往水槽中加入自来水,将GB 44533-2011附录B中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防水处理后固定水浴槽底板上,在水中可见视力表清晰度与自然状态下一致。
6.3.2 往平口烧杯中注入(200±10)mL、(23±2)℃符合GB/T 6682-2008要求的三级水。
6.3.3 将试样用双面胶或橡皮筋固定,使其防雾性能试验面对扣于烧杯口,试验部位应平整。
6.3.4 将放有试样的平口烧杯放置在(60±2)℃的恒温水槽中,使杯底没入水浴(50±5)mm,开始计时。
6.3.5 15 min 时,在自然光或40 W 日光灯下,垂直于烧杯底从上往下观察薄膜试样表面, 5 s 内观察完毕。
7. 结果表示
7.1 报告试验等级,试验等级判定依据见表1。
7.2 试验结果以试验总次数中频率最多的等级来表征。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
a) 本标准名称及编号;
b) 试验材料的说明 ;
c) 试样状态调解的温度、湿度的时间;
d) 试样类型;
e) 试验方法;
f) 防雾性等级;
g) 试验次数;
h) 试验人员及日期;
i) 其他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