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1-04-02 14:01
"浮纤”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易出现的表面缺陷,这对于外观要求高的部件是不能接受的,具体表现为制品表面产生了放射状的白色痕迹,而且这种白色痕迹随玻纤含量的增加趋于严重。
造成“浮纤”现象的原因是,在塑料熔体流动过程中,由于玻纤与树脂的流动性有差异,而且质量密度不同,树脂体系加入玻纤后流变性能下降,在注塑成型的时候即产生浮纤。为了探究消除“浮纤”的解决方法,通过研究普通玻纤增强前后PP流变行为的变化,分析了玻纤对PP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为工艺改进提供了优化方案。
试验设备
高压毛细管流变仪:RG20,德国Goettfert;二次元影像量测仪:YX3020,东莞源欣光学仪器。
高压毛细管流变仪
非牛顿指数和稠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PP与15%GFPP的K值减少,n值增大,即熔体流动行为偏离牛顿流体的程度较少,增强后的体系比未增强减少程度低。增强后体系的K值增大而n值减少,这表明玻纤的加入使PP的非线性性质增强。
表1 不同温度下的非牛顿指数和稠度
表观黏度
剪切黏度是高分子材料流变性质中最重要的材料函数之一,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高分子材料的剪切黏度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剪切和温度的影响尤为明显。
热塑性塑料在剪切速率为10s^-1或100s^-1时的黏度和剪切速率为1000s^-1时的黏度之比,可作为聚合物剪切敏感性的指标;将在给剪切速率(100s^-1或1000s^-1)下相差40℃的两个温度下剪切黏度的比值作为温度敏感性指标。
表2 表观黏度的敏感指标
表2 可以看出,15%玻纤增强后,体系表观黏度对剪切敏感性提高而对温度敏感性降低。
3.1 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试样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关系图如图1 所示。由图1可知,在相同条件下,15%GFPP比PP的表观黏度大,即玻纤的加入造成体系表观黏度变大。从图1还可以看出,PP和15%GFPP下降的程度比PP大,这表明15%玻纤的加入使PP对剪切的敏感程度增加,其原因为玻纤的加入使体系与储料桶和口模的摩擦力增大。
图1 PP与15%GFPP的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关系图
由图2可以看到,在相同的温度下,高剪切速率挤出物比低剪切挤出物表面光滑,其原因为剪切速率提高,流动时间比松弛时间短,致使PP中的大分子链来不及完全松弛,这样PP分子链的法向力减少;再加上剪切速率提高后,涌现流动的大分子缠结点被拆除,玻纤更易于随流场发生取向。这样挤出物浮纤相对减少,表面光滑。
图2 15%GFPP毛细管挤出物(X105)
3.2 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黏流活化能Eη是描述材料黏-温依赖型的物理量。Eη定义为流动过程中,流动单元用于克服位垒,由原为止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量。Eη既反映着材料流动的难易程度,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材料黏度变化的温度敏感性。
高分子熔体黏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用阿伦尼乌斯公式很好地描述,图3为PP和15%GFPP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恒剪切速率黏流活化能。
图3 不同剪切速率下的黏流活化能
由图3可以看出,在2859s^-1之前,15%GFPP的黏流活化能小于PP。PP树脂的黏流活化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而15%GFPP体系的黏流活化能在剪切速率大于305s^-1以后趋于稳定。
结合图2 15%GFPP毛细管挤出物放大图片,可以看出15%GFPP挤出物的表面比较粗糙。在15%GFPP熔融体系中,PP树脂为流动连续相,而玻纤为分散相。在毛细管流场中,毛细管中心的流速快而越靠近管壁流速越慢,再加上PP熔体存在弹性,因而体系在流经毛细管的时候,刚性的玻纤会被“推”到管壁,在305~2859^-1间体系在流动方向受到的阻力大部分为玻纤与管壁的摩擦力,即体系在口模中发生壁滑。从如3可以看到,当剪切速率超过3000^-1后15%GFPP体系的黏流活化能略变大,而图2e和f显示在较大剪切速率下,挤出物表面的玻纤明显减少,说明体系在流经毛细管口模的时候,在管壁处一部分树脂将玻纤包覆,使体系与管壁发生黏附,造成体系的黏流活化能变大。
从图2中可以看到,在相同的剪切速率下,240℃挤出物比200℃挤出物表面光滑。
总结
剪切速率为305~2859^-1区间,15%GFPP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口模中会发生壁滑作用,此区间体系黏流活化能趋于稳定。建议,提高熔体温度和增大剪切速率,减少挤出物的表面浮纤。
来源: 国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