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1-10-20 22:06
1“神奇”的超导材料
1.1 何为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就是常说的“超导体(superconductor)”,主要是指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当温度降到某一特定值时,例如在绝对零度(-273.15℃)附近,其电阻就会率突然减小,甚至消失而无法测量(通常在实验中,如导体电阻的测量值低于10~25Ω,可视为电阻为0。),此现象就是“超导现象”。超导材料就是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
超导材料之所以“神奇”主要是因具有以下特性:①零电阻:当超导材料处于超导状态时,其电阻值为0,且传输电能可无耗损,例如电磁感应所产生的无衰减持续电流,在实验中已被多次观测到。②抗磁性:当超导材料处于超导状态时,若外磁场不超过某一定值,则磁力线就不能透入超导材料的内部,故而其内磁场恒为0。③约瑟夫森效应:意指在2个超导材料之间,设置约1nm的薄绝缘层,当形成低电阻连接时,就会有电子对穿过该绝缘层,从而能够形成电流,但是在绝缘层的2侧并没有产生电压,于是绝缘层就成了超导材料。④同位素效应:意指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Tc),同其同位素质量M存在一定的关系:M值越大则Tc值越小。
此外,还有以下几个临界值与超导材料密切相关。①Tc:意指外磁场为0时,超导材料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时,或者是由超导态转变正常态时所需的温度。Tc的数值主要由超导材料而定,据测定钨的Tc最低,只有0.012K。至20世纪80年代,Tc最高值已提升到100K左右。②临界磁场(Hc):意指超导材料由超导态进入到正常态时,所需的磁场强度。③临界电流(Ic):意指超导材料由超导态进入到正常态时,通过其的电流值。④临界电流密度(Jc):意指当温度和外磁场增加时,Ic的数值会减少,其单位截面积所能承载的临界电流量。正是由于超导材料的参量及其临界值,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外围条件,所以突破束缚研发新型超导材料,就成为历代超导研究者们乐此不疲的奋斗目标。
1.2 超导材料的“大家族”
目前,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都在不同条件下显示出超导性,均可用作为超导材料。从临界温度角度,“超导材料家族”可分为2类:第1类高温超导体(HTS),一般指临界温度高于约25K的超导体;第2类低温超导体(LTS),一般指临界温度低于约25K的超导体。如稀土陶瓷氧化物超导体就属于高温超导体。
从材料角度,“超导材料家族”按其化学成分大致可分为:金属元素超导体、超导化合物、合金超导体。第1类金属元素超导体,此类元素主要聚集在在元素周期表的2个区域(图1):左边的过渡金属区域;右边的非过渡金属区域。金属元素超导体中,有些金属元素只有在薄膜态、高压态、辐照态才会具有超导的性能。在常压下,28种金属元素具有超导电性,如金属铌(Nb),它的临界温度最高,Tc = 9.26K。在实际应用中,挑大梁者主要是铌和铅(Pb),铅的临界温度为7.201K,它们多被用于超导交流电力电缆的制造。
图1 目前已知的超导元素
第2类超导化合物,将超导元素与其他元素化合后,通常会有良好的超导性能。如已被广泛使用的超导化合物铌锡(Nb3Sn)、钒镓(V3Ga)等,再有二硼化镁(MgB2)超导材料,它是2001年被发现的属六方晶系结构,简单二元金属间化合物。MgB2由镁(Mg)和硼(B)以1:2相结合,其临界温度远高于其他常规低温超导体,并以其诸多优越性能而备受青睐。
第3类合金超导材料,意指在超导元素中熔合某些其他金属元素作为合金成分,使其不仅具有超导电性且提高其性能。如最先应用的铌锆合金(Nb—75Zr),之后又研发出了铌钛合金Nb—33Ti,其性能参数Tc虽稍低些许,Tc=9.3K,但Hc较高,Hc=11.0T,在给定磁场下便能承载更大的电流;还研发出了铌钛合金(Nb—60Ti),Tc =9.3K,Hc=12T(4.2K)。当加入金属钽(Ta)的铌钛三元合金(Nb—60Ti—4Ta、Nb—70Ti—5Ta),其性能也有一定提升。目前,铌钛合金作为超导磁体材料主要是在7~8T磁场下使用。
1.3 超导“新秀”——稀土超导材料
稀土超导材料的研发,是随着超导体研究不断地深入而展开的。1973年,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含有稀土元素镨(Pr)的铌镨合金超导体,其临界温度为23.3K。1986年,科学家们研发出又一新稀土超导材料——镧钡铜氧陶瓷(La—Ba—Cu—O),含有稀土元素镧(La),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临界温度Tc=35K。1987年后,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科学家们先后又发现了稀土高温超导体——钡钇铜氧化物(YBa2Cu3O7-x),含有稀土元素钇Y ,其临界温度达90K以上,因远超过氮的沸点77K,Tc处于液氮温区有超导电性,该稀土超导高温材料可以在液氮温度下工作,使稀土超导陶瓷一跃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超导材料。
此外,另一类重要的高温超导材料,是含稀土元素钇(Y)的钙钛矿氧化物超导体(YBa2Cu3O1- x ),简称“123相,YBaCuO或YBCO”。特别是重稀土,如钆(Gd)、镝(Dy)、钬(Ho)、铒(Er)、铥(Tm)和镱(Yb)部分或全部取代稀土Y,形成的一系列高Tc稀土超导材料(简称“REBaCuO或REBCO”),有很大发展潜力。[[i]]稀土钡铜氧化物超导材料,可制成单畴块状材料、涂层导体(第2代高温超导带材)或薄膜材料,分别应用于超导磁悬浮装置和永磁体、强电电力机械或弱电电子器件。
综上,稀土超导材料就是在超导材料中添加稀土,目前主要包含5种稀土元素:La、Gd、镥(Lu)、铈(Ce)、Y,其中3个为常压条件,后2个为高压条件。可使其临界温度大幅提高到70~90K,从而使超导材料能够在液氮中使用,这就极大推动了超导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发展。[[iii]]稀土超导材料的潜在市场非常巨大,发展前途十分广阔,可将其用于采矿、能源、电子工业、医疗设备、悬浮列车等许多领域。
2 超导材料发展史
2.1 超导材料的发现者
超导现象的发现者,是荷兰低温物理学家海克•卡曼林•昂尼斯(H.Kamerlingh Onnes,图2),1853年9月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1926年2月21日在荷兰的莱顿去世。他凭借研发成功液氦和发现了超导现象的杰出贡献,荣获191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昂尼斯在实验研究中,发现水银的电阻率并不是在随着温度降低,在逐渐地减小;而是当降温度至约4.15K,也就是约-269℃时,其电阻突然降到0,水银竟然失去了电阻。这就是人类首次发现的超导现象。此后,超导材料的研究开发一直在砥砺前行。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瓦尔特·迈斯纳(W.Meissner)与罗伯特·奥克森菲尔德(R.Ochsebfekd)2位科学家,发现了超导体的抗磁性。就导体来说,只要其进入超导状态中,超导体的磁通量就全部排出于体外,而且于降温和加磁场的先后顺序并无实质性的关系。
2.2 超导材料的推进者
1957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图3)、库珀(L.V.Cooper)、约翰·罗伯特·施里弗(John Robert Schrieffer,图4)合作创建了“超导微观理论”,以3位科学家名字的首字母组合后命名为“BCS”理论,即“巴丁—库珀—施里弗理论”。该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困惑超导研究领域几十年的难题,也就是包括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内的诸多科学家都没能解释的超导现象。换言之,“BCS”理论完整地解释了常规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微观理论,并极大地推动了超导电性和超导磁体的研究与应用,而且他们还先后荣获了1972年、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挪威裔美国物理学家伊瓦尔·贾埃弗(Ivar Giaever),于1957年完成了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实验;3年后他又完成了超导体隧道效应实验。该研究成果不仅使人们对隧道效应有了更好的理解,而且还发现了一些关于超导性的特殊现象,并于197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布赖恩· 约瑟夫森(Brian Josephson)根据“BCS”理论,于1962年大胆地预言:2种超导材料之间,以薄绝缘层隔开,其间会有电流通过。换言之,由于“电子对”能穿过薄绝缘层,并且在薄绝缘层隔开的2种超导材料中有电流通过;同时在无需加电压的情况下,还产生了能通过薄绝缘层的电流,若在加电压的情况下,电流就会停止,于是就会产生一些高频振荡的特殊现象。这就是被美国贝尔实验室所证实的,称为“约瑟夫森效应”的超导物理现象,该研究成果有力的支持了“BCS”理论。
概括之,贾埃弗和约瑟夫森的研究成果,直接促成电子学的建立,并对研制高性能的半导体和超导体元器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超导材料的磁电障碍,终经科学家们数十年的努力成功攻克。超导材料的温度障碍,即寻求高温超导材料,将是下一个急需解决的难关。此后,超导体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研发超导新材料,主要是集中于研发高临界温度的超导材料,这必将强有力地扩大超导材料的应用领域。
2.3 超导材料的创新者——稀土超导材料的诞生
进入20世纪70年代,超导现象的研究进入了沉寂期。主要是因为对超导材料的实验研究,用于实验室材料的选择仅限定在纯金属、金属化合物等范围,它们的临界温度约在23.2K以下,因其值无法提高而严重阻碍实际应用推广。1983年7月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瑞士物理学家缪勒(K.Alexander Miler,图5)遇到了他的故友托马斯教授,关于超导材料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托马斯教授提出了新构想:通常绝缘体的电子因紧密地依附于原子核,故而不易导电,若给某些绝缘体掺入一些杂质,使其电子与原子核变得松散不紧密。换言之,其电子获得高度自由时,这些绝缘体就可能会变为超导体。有趣的是,托马斯的观点与当时正在进行这方面研究的缪勒所思所想相同,真可谓不谋而合。托马斯的新构想更加坚定了缪勒的信心和干劲,他和助手——瑞士IBM研究实验室的德国物理学家柏德诺兹(Bednorz J Georg,图6)历经2年半艰苦专研,打破传统的超导材料研究思路,另辟蹊径从金属氧化物陶瓷中找到了高温超导体,集中力量研究稀土元素氧化物的超导电性。
1986年,他们终于发现了一种含有稀土元素——镧的氧化物超导材料,即钡镧铜氧化合物(La—Ba—Cu—O)系统中存在着临界温度高达35K的超导电性,而且他们的发现得到其他实验组的证实。其超导转变温度比以往的超导材料高出很多,使得超导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仅一年之后,超导新材料的Tc就提高到了100K左右。据此,缪勒和柏德诺兹荣获了1987年诺贝尔物理奖,表彰他们发现了陶瓷材料中的超导电性这一重大贡献。缪勒和柏德诺兹的超导材料研究新成果,在全世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超导研究热潮。美国、中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闻风而动,全世界有260多个实验小组竞相制造和测试各种超导材料样品。数年后,多种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材料诞生了,如铋系、钇系、铊系、汞系等高温超导体系,以及在液氮温度区(-196℃以下)获得了超导电性的陶瓷材料。高临界温度超导材料的不断发现,极大地推动了超导应用的发展,标志着超导技术开发应用时代的到来。
2.4 稀土超导材料的再创新者
1987年1月,美国休斯顿大学著名的超导科学家吴茂昆(图7)和朱经武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发现世界第一个高于液态氮温度的含有稀土元素钇Y的新超导材料:YBCO超导体(YBa2Cu3O7-δ),Tc值约93K(-180℃),此新型稀土高温材料可在液氮温度下工作。朱经武被《世纪动力》选为20世纪在气电方面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士之一。吴茂昆据此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声名大振,更主要的是他们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和应用的新纪元。
此后的超导实验研究中,新超导材料不断被发现,新超导转变温度的记录也在不断刷新。1993年5月,瑞士ETH实验室的席林(Schilling),研发成功Hg—Ba—Ca—Cu—O超导体,转变温度高达133.8K,这是当时的最高纪录。1994年,朱经武及其研究团队采用在高压,将Hg2Ba2Ca2Cu3O10 体系的Tc 提高到了164 K(-109℃),并至今一直为该项最高Tc纪录的保持者。
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阿力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国莫斯科莱伯多夫物理研究所的维塔利·金兹伯格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教授安东尼·莱格特,以奖励他们在超导和超流理论方面的先驱性贡献。超导材料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有10位科学家凭借自己杰出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元素战略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细野秀雄(Hideo Hosono),发现含有稀土元素镧的超导材料LaFePO,在Tc约为4K时具有超导电性。他们还发现另一含有稀土元素镧的超导材料LaFeAsO1-xFx,其存在26 K的超导电性。他们的研究成果开创了铁基超导的先河,又一次掀起了国际上以铁基超导研究领衔的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
自1911年超导现象被发现以来,超导材料的电性理论、实验研究与实际应用各方面成果丰硕,且超导材料的特性得天独厚。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传统的超导材料都是金属及其化合物,如Nb3Sn,Tc=18.0K。通常的工作物质是液氦(4.2K),都须在极低温下运行,故而极大地限制了超导材料的应用,于是我国的科学家也在不断探索高温超材料。
2.5 我国稀土超导材料的创新者
1986年,我国物理学家、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赵忠贤院士(图8),偶读了柏德诺兹和缪勒发表的关于“铜氧化合物可能存在35K超导性”的论文。他为了揭开此类超导材料的神秘面纱,便立即组团进行研究。当时,科研条件很差,好多设备是研究团队自造的,或是购买二手的。赵忠贤及其团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实验室,反复仔细推敲实验方案,很快在镧钡铜氧体系中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使得超导电性低温环境的创造,由原本昂贵的液氦替代为便宜而好用的液氮,一举颠覆了“超导临界温度最高不大可能超过40K”的麦克米兰极限,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赵忠贤因此获得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赵忠贤团队于1987年自主研发了超导转变温度为93K的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并将其化学成分Ba—Y—Cu—O首次准确公诸于世,为我国在国际超导领域争赢得了话语权。因该科研成果赵忠贤团队,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集体一等奖。之后,该团队还研发出含有稀土元素钇的超导体,其起始转变温度高于100K。赵忠贤团队于1988年研发出了钛系氧化物超导体,其转变温度为120K。该研究成果不仅使得北京大学成功地用液氮进行了超导磁悬浮实验,而且再次掀起了国际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
2008年,日本研发了新稀土超导材料,即镧氧铁砷材料(LaFeAsO),有26K的超导电性,赵忠贤结合自己“存在多种合作现象的层状四方体系中有可能实现高温超导”的新思路,基于LaFeAs(O,F)压力效应研究,他提出了高温高压结合轻稀土元素的合成方案,首次将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进行大幅提升,由26K提高到52K,该记录远超了超导体的理论极限值40K。很快又合成了绝大多数50K以上的系列铁基超导体,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最高临界温度纪录,并保持至今。凭借“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赵忠贤(图8)不仅再次荣获了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而且还荣获了2015年Matthias奖,这是国际超导领域的重要奖项,当然这也是赵忠贤的第2个重大贡献。
2.6 我国的超导科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超导攻关领导小组”,组建“国家超导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筹建了国家超导实验室,并于1991年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国内外开放。可见,我国加强了对高温超导材料研究的统一和协调管理。此外,我国组织和承担了多次大型的国际高温超导会议。再有在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在赵忠贤院士及其团队的引领下,新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先后发现了二十多种有代表性的稀土高临界温度超导材料。超导临界温度不仅突破77K,即液氮温区,而且超过了130K,但迄今为止实用价值最强的依然是钇系超导体。我国还成功研制了高温超导丝材,促进了高温超导薄膜器件的研究。可以说超导领域的研究,我国总体上处于国际领先,各种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已基本掌握,其中某些技术属于国际领先,如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高性能铁基超导材料;2016年成功研发了7芯铁基百米长线,这是铁基超导材料实现产业化的里程碑,并为其在医学、工业、国防等多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的高温超导体研究领域需进一步集中目标,组织力量,强化攻关,争取在液氮温区取得有现实意义的突破。[[i]]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不断探索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材料,并加强超导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快速全面地提升我国超导科技的综合实力。
3 稀土超导材料的主要应用
超导体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神奇的物理特性,目前超导体尤其是稀土超导体已经进入了科研、工业和人们的生活之中。如在科研中的应用,很多超导仪器的分辨能力极高,利用超导装置进行精准测量,主要应用于磁通量、电磁能等诸多物理量的基础科学领域。在工业中的应用,以电子工业中的超导计算机(图9)为例,它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元件间的互连线,均采用超导材料制作,因其电阻接近零和超微发热,故而不存在散热问题。此外,超导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目前电子计算机望尘不及的,它大规模应用高温超导薄膜以加快计算速度,比硅器件快1000倍。它通过回忆信号传递速度,改善了具有普通芯片的机器性能。从而大大提高运算速度,减小计算机体积,且元件不发热、功耗非常小、无故障、高效率运行时间长。
再以发电和电力传输领域中的超导发电机(电动机)、超导变压器、超导电缆、电力传输线及储能系统等为例,采用超导技术后,就可消除或减少因传输线路电阻而产生的大量电损耗。超导(发)电机可大幅提高电机容量,减小体积和重量;超导变压器可有效降低变压器损耗,减小体积和重量;超导电缆可大幅降低输电线路损耗,大幅提高线路输送容量;超导储能可有效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减小电网波动;超导限流器可在突发故障发生时限制最大电流,保证切除故障。
在人们的生活中,以超导磁悬浮列车为例,它是一种速度快、无噪音、无震动、省能源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1999年4月,日本研制的超导磁悬浮列车时速已达552km。我国西南交通大学研制成功的超导磁悬浮列车,最高设计时速达500km。2002年4月5日,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在长沙建成通车,设计时速150km。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由超导材料制成的超导线圈即超导磁铁,因其电流阻力为零,且可传导强大电流,这是普通导线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故将其制成体积小、功率强大的电磁铁,安装于列车的车轮旁边,沿途轨道两旁安装金属铝环;当列车开始启动并前行时,轨道旁的金属环就会切割磁力线,产生了感生磁场,其方向与超导磁场相反,进而相互作用而产生一种向上浮力,导轨与机车间不存在任何实际接触,没有摩擦,起到加快车速的作用。
再有医疗中的超导体介子发生器,将超导磁体用来治疗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等疾病,该医疗器就是将高温超导材料用于了微波技术。近年来,我国超导微波器件的研究水平世界领先,主要有超导天线、超导滤波器和振荡器以及超导结型混频器等。此外,军事上利用超导可以击毁导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俗称“人造太阳”,该装置也大量的使用了低温超导材料。
4 结语
目前,高温超导材料尤其是稀土超导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正在纵深发展,超导技术进入实际应用开发与应用基础性研究相推阶段,并逐步进入高技术产业阶段。也可以说,21世纪超导技术将是最具经济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稀土超导材料研发是有重大发展潜力的应用技术,具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抓住了这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盼我国的超导科技及超导产业再创辉煌。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