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行业研究
嘉峪检测网 2022-03-10 20:06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前,乡村振兴、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管理,都给基层医疗服务和相关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日,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1年中国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供应趋势》,针对2021年我国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在人口结构变化、慢病防治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政策红利进行了梳理。着重对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在适宜产品创新迭代、供应链和服务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基于梳理分析,针对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在产品结构、供应链转型和服务链创新方面提出三条改革路径:一是加快基层适用器械国产化和创新迭代,二是传统流通业向综合服务运营转型,三是医工服务业向多元化增值服务转型,旨在促进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紧抓发展机遇,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用械需求。
以下为报告正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基层医疗器械市场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变化、新机遇和新任务,包括:我国城镇化进程与人口分布,分级诊疗与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人口老龄化与慢病管理需求等。对此,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亟需在适宜产品、供应链、服务链上进行一系列调整和布局,锁定慢病管理“三早”,紧抓“健康老龄”,顺应“县域提升”和“智慧服务”,在提高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供应保障服务上积极作为。
一、2021年基层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端三大变化
(一)人口“两升一降”推动市场结构调整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开:我国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4.11亿。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是17.95%、63.35%和18.70%,与10年前相比分别上升了1.35%、下降6.79%、上升5.44%,即“两升一降”。少儿出生率回升、老龄化进程加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0%。人口老龄化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普查结果还显示,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2.36亿。我国已经从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国家跨入以城镇人口为主体的国家。从人口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
上述这些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将影响千千万万家庭和少年儿童,影响着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影响公共卫生政策、分级诊疗、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疗资源布局,并对创新发展适用于基层医疗和老龄人口的国产化医疗器械和辅助设施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慢病管理“三早”要求带动健康监测市场
国家慢病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保健水平直接相关。《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报告(2020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监测人群达到近6亿人口。该报告揭示的一系列慢病新趋势与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供应息息相关。首先是我国慢病导致死亡占人群总死亡率的88.5%。其次是我国居民健康意识增强、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很多人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监测。三是少儿肥胖率较高。四是位列死亡率前四位的重大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患病率有所上升,过早死亡率下降(10.8%)。这预示随着我国慢病人群基数的持续增大,家用健康监测及相关延伸产品市场具有持续增长空间和迭代创新动能。同时,随着重大慢病病程的延长,为有效落实慢病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即“三早”)措施,早期检测、治疗类医疗器械市场将放量。
(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带动配置刚性需求
针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优质资源配置不足、分布不均、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各相关部门以县级医院为抓手,正在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养结合、支付改革等综合措施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从而强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合理分流病人,进一步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基层医疗服务沿着“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改革路径,其医疗 服务量的占比正在持续增大。
一是从医疗机构量来看,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104.4万个,同比增加了12180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9万个,增加了121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到3.6万个,乡镇卫生院减少到3.5万个,诊所(医务室)增加到27.5万个,村卫生室减少到60.8万个。二是从诊疗量来看,2021年全国总诊疗人次60.5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下同),同比增长22.4%。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5亿人次,同比增长13.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镇诊疗人次分别达到7.3亿人次和10.2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3%和8.3%,说明二者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基层医疗服务在医疗器械购置、更新换代和供应链精益化管理、全生命周期器械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需求。
二、2021年基层器械市场政策层面三大红利
(一)统筹推进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建设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发展释放了重大利好。《意见》聚焦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求深入完善老人健康支撑体系、推进医养结合。提出卫健、民政部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要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2025年底前每个县都将有1所以上医养结合型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这将大大激发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的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特别是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和有关收费制度,将为便携、家用医疗器械带来创新机遇。如老人口腔、营养、痴呆诊疗器械, 远程医疗交互系统,智能病床、轮椅,甚至智能健康监测马桶、智能洗浴设备等辅助产品都将成为热点。
(二)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1年5月24日、6月4日,国务院办公室先后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和《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任务》中三项试点工作对于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是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项目,将推进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医院和输出医院的同质化发展;二是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其中医共体建设将加强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医联体着力提升预防能力;三是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县级医院将着力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包括配置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社区医院等。同时,家庭医生签约、乡村医生待遇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这些工作都将助推县域医疗中医疗器械资源的科学、均衡配置。《意见》还明确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县级医院的核心枢纽作用。要求其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着力加强核心专科、支撑专科、优势专科建设,重点发展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等领域;加强与公共卫生的协同,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和技术支撑。同时,县级医院、中医药将更多地参与感染科和传染病病区、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这些要求进一步拓展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内涵,为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繁荣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三)大力支持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和资源供给
2021年6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改委、教育部、民政局、财政局、医保局、中医药局、中国残联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建立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各地重点支持康复医疗服务建设,增加资源供给。明确提出,要推动康复医疗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衔接融合;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康复辅助器具适配设备设施,提高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鼓励各地培育康复医疗相关产业;优先在老年人、残疾人、伤病患者及儿童等人群的康复医疗方面推动医工结合,研发和创新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质的康复辅助器具和治疗设备等。在这一政策激励之下,神经、骨科、心肺、肿瘤、儿童、老年、疼痛、重症、中医、心理等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市场将迎来不同发展机遇。居家康复设备、“互联网+”巡诊系统等将为慢病患者、失能老人、残疾人等人群提供居家康复医疗、日间康复训练、康复指导等支撑。
三、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存在问题
1.基层适宜医疗器械的创新迭代问题。当前,基层医疗服务面临疫情防控、日常诊疗、慢病管理和健康指导等一系列繁重工作,目的是使城乡居民就近得到基本医疗服务,任务艰巨。适宜基层医疗服务的器械产品,其实并非唯低端、低价是取。高度集成、反应灵敏、便携度高、设计友好的医疗器械,可能更容易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好帮手。近几年,各地基层医疗机构按照乡镇卫生院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价标准,有效补充了全自动化分析仪、彩超、DR、CT等常规诊疗设备。基层招标采购中国产品牌也在加速渗透。市场上开发出了很多便携式诊疗设备、健康一体机等,推广应用于养老照护、慢病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等场景。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一体机的产品设计还不够美观,功能模块、响应速度等还有很大拓展和提升空间。例如,有些产品仅个人信息采集就需要数分钟,大大延长了非医疗等待时间。类拟基层巡诊、临床辅助决策和健康一体机类产品的国产化和创新迭代上仍需下大功夫。
2.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供应链问题。当前,各地按照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政策加快建设,并探索医保按总额付费机制,即分别建立统一账户,实现统一采购、配送和支付。这意味着医疗器械供应链也将发生一定调整。各大医药流通企业需要积极布局基层、实现渠道下沉,同时有效解决提高效率和控制成本的挑战。同时,由于医共体供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厂商的营销服务会发生一定转变,未来流通企业将不仅仅是分销商、配送商,还会向营销服务等综合服务方向转变,担当供应链整合者的角色,从而更大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供应链效率,强化风险管控。
3.基层医疗器械市场服务链问题。医疗器械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基层医疗机构往往存在“重医疗、轻器械”的问题。胡静对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进行的基层医疗器械监管研究显示,90%的乡村医生将药品经营许可与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混为一谈4。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购进记录填写不真实,不填写或少填写,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入库、养护、销毁、追溯等制度)执行不力;日常储藏、养护、维修和临床使用不规范;医疗器械技术人员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给用械安全带来不少隐患。
(二)解决路径
1.加快基层适用医疗器械国产化和创新迭代。当前,基于应急保障、日常诊疗、老龄照护、慢病管理、康复医疗等工作要求,基层适宜医疗器械创新上要瞄准5方面:一是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国产化创新,包括健康一体机、远程诊疗系统等;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的创新迭代,包括检验、急诊、呼吸、感染、重症相关专科医疗器械(如彩超、DR、CT等常规诊疗设备,防护服、呼吸机、生命体征监测、病员转移装置)的国产化研发;三是做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OCT诊断仪器和配套试剂、掌上超声等诊断类器械的国产化创新;四是大力推进老龄和慢病人群适用医疗器械的创新,如健康监测类可穿戴器械、智能护理病床、居家健康监测管理设备、智能助行设备等;五是做好康复护理和中医诊疗设备的创新,力争通过国产器械的持续创新迭代,使基层医疗工作减负、赋能、提质、增效。
2.从流通服务向供应链整合服务转型。传统医药流通企业需要紧跟振兴乡村工作和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政策要求,抢抓机遇,尽快拓展网络覆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要严格控制资金、管理、配送等成本。大型医药商业企业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串联上下游合作伙伴深度参与营销合作,打造专业营销服务能力,加大医疗器械供应链各方的合作黏性。同时,强化物流核心竞争力建设,实现点强网通、现代化、数智化的物流网络。3.从医工服务向多元化增值服务转型。医疗器械企业要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最后一公里”中切实发挥好支撑作用,为基层医疗服务提供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医疗用品洗涤消毒、医院资产精益化管理、医工人员技能培训、医院后勤服务保障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助力医疗机构实现医用耗材“零库存”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使得医院有更多的时间聚焦临床服务,同时也使医共体各成员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黏性增加,进而实现自身业态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于清明,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艳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副部长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2021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
胡静 《浅谈基层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