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国内口溶膜制剂的开发与展望

嘉峪检测网        2022-12-10 09:37

国内的膜剂研究始于 1970 年代避孕药膜的研制,中国药典 1985 年版收录有膜剂品种,并于 1990 年版收载膜剂通则,目前收录有壬苯醇醚膜、复方炔诺酮膜、克霉唑药膜和克霉唑口腔药膜。2012 年,欧洲药典 7.4 版收录了膜剂,包括口溶膜 (orodispersible films,ODFs) 和颊黏膜黏附膜 (mucoadhesive buccal films,MBFs[1]。近几年,FDA 批准的膜剂主要有 ODFs、MBFs 和舌下膜。
口溶膜,是基于透皮贴剂技术开发的一种新型口服给药系统,在不喝水或咀嚼的情况下放入口中,可在1分钟内分解或溶解。作为膜剂的一种,可替代片剂、糖浆或栓剂,用于治疗呕吐和恶心,因为可以避免吞咽大量液体,尤其适合于儿科人群和老年人群。
 
一、作用机制
 
将口溶膜放置在患者的舌头或其他口腔粘膜组织上。由于口溶膜中含有亲水性聚合物和其他辅料的存在,薄膜会立即被唾液润湿,迅速水合并附着在使用部位,快速溶解以释放药物。其快速分解或溶解或分解以释放药物,一部分用于粘膜吸收,一部分经修饰后快速溶解在胃肠道吸收。
 
 
二、制剂的组成
 
口溶膜(ODF)的配方涉及美学和性能特征的复杂应用,如味觉掩盖、快速溶解、物理外观和口感等。口溶膜配方中使用的辅料按其类别如下所示。从监管角度来看,用于口溶膜制剂的所有辅料通常应被视为安全的(即GRAS已列出),并应批准用于口服药物剂型。
膜的独特组成包含1-30%的活性药物成分。始终使用低剂量活性药物成分,因为高剂量药物难以加入快速溶解膜中。微粉化API非常有用,因为它增强了膜的纹理,并在快速溶解膜上提供了改善的溶解和均匀性。许多药物可以用作快速溶解的口服膜。
制剂的组分[2]
 
 

 
 
三、合适药物分子及其类别的实例[3]
 
 
 
四、口溶膜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无窒息风险。
 
2、给药便利并准确
 
3、不需要用水吞咽或咀嚼。
 
4、尺寸小,提高患者依从性。
 
5、快速起效。
 
6、便于携带和运输。
 
7、生物利用度高。
 
8、增强的稳定性。
 
9、味觉掩盖。
 
10、药物进入全身循环时,降低了肝脏首过效应。
 
11、低剂量。
 
12、副作用最小。
 
13、位点特异性和局部作用。
 
14、可以避免胃的破坏性酸性环境。
劣势
1、具有吸湿性,因此必须保存在干燥的地方。
 
2、显示出易碎的颗粒特性。
 
3、为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特殊包装。
 
4、口腔膜不能包含高剂量药物:较大剂量的药物很难配制成ODF,如利福平(600mg)、乙胺丁醇(1000mg)等。然而,研究证明,活性物质的浓度水平可以提高到每剂量重量的50%。
ODFs 在儿童用药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使用方便,可开发成不同大小、颜色和口味的产品,儿童易于接受,而且采用儿童保护性的单剂量包装,防止误食。如诺华推出的以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及氢溴酸右美沙芬为有效成分的Triaminic® 系列单方或复方药膜,用于儿童感冒咳嗽的治疗,虽然由于商业原因已撤市,但为开发儿童专用膜剂提供了很多经验。[4]
 
五、国内口溶膜的开发
 
2020年6月2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明确了改良型新药在临床中的定义及优势,鼓励更多的改良新药进入临床开发。目前在研的口溶膜类型的企业多以2.2类、2.4类或“2.2+2.4”进行申报。
目前已在国内批准上市的口溶膜主要集中在齐鲁,恒瑞和豪森三家。他达拉非口溶膜是目前企业申报最多的一个药物,齐鲁开发的他达拉非口溶膜于2022年2月10日获批,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20004。2022年6月CDE颁发的《他达拉非片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中,建议采用两序列、两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开展单次给药的空腹及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口溶膜类目前所开展的临床试验,大多参考CDE已颁布的片剂的指导原则。
 
国内部分口溶膜产品开发情况
 
(信息来自药智网)
 
六、展望
 
在国内,慢性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甚至终身服药,口溶膜可以增加患者依从性,降低副作用,改善安全性,对慢性病患者吸引力巨大。同时,口溶膜的临床优势明显,携带方便,吸收快等优势,尤其适合老年和儿童患者,可以替代部分传统片剂和液体制剂。虽然口溶膜在配方和制造过程中会有很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如规模化生产,增加粘膜渗透和粘附,以及掩味技术的提升。但所有这些问题都将通过配方优化得到解决。并随着NMPA发布的一系列鼓励各个企业开发改良型新药的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将原有制剂开发为膜剂,相信可以受益于更多慢性病,老年,儿童和有吞咽困难等患者。
 
 
 

 
分享到:

来源: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