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滞留体积是梯度混合点到柱子进口之间的体积。这个体积导致梯度有一定延迟,因而也叫做梯度延迟体积。
现在很多液相系统都是单泵低压梯度系统,就是说梯度是在泵的上游混合的。梯度延迟体积的第一个部分是梯度混合器的体积。这样,你就要加上梯度混合器和泵头之间的连接体积。第二个是泵头的体积,然后是进样器的连接管路。通常,这个体积增大一点来充分混匀流动相而使梯度平滑一点。进样器到进样器和柱头之间的体积是另一个部分。看看在通常的低压梯度系统中,梯度滞留的地方相当多…
也可以再高压一边产生梯度。这最少需要2个泵,可以尽量减少梯度延迟体积。但是高压梯度系统不是这样设置的。通常,连接位置在进样器之前。好处是样品不管怎么样都能进入柱子,而不用依赖哪个泵的流速。最好是用初始流动相来溶解样品,这样梯度延迟体积可以完全不记了。这个技术的一个小缺点就是样品会被流动相的第二个组分稀释一点点,但是如果初始流动相是90%的流动相A的话这个问题就很小了,只稀释了10%。另一个问题是通常大部分峰会聚集在柱头,这样在开始的等度洗脱中只有一小部分峰被洗脱下来。这时,我们要确保进样器与柱头之间的体积要足够小。高压梯度系统就没有这种问题。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梯度延迟体积怎样影响分析!由于梯度到达柱子需要时间,因此梯度一开始就延迟了,开始这段时间就是跑等度。第一个影响就是前面的峰换个系统后保留时间可能就不一样了。如果梯度延迟时间比较明显,那么色谱图中前期的峰就会明显不同,而梯度后期则与延迟体积不怎么相关。但是洗脱时间还是会随梯度延迟时间改变。这些情况都很让人头疼。这就是为什么在QC实验室中避免使用梯度的原因。毕竟样品时通过保留时间来定性的,如果换仪器后保留时间不一样,那么就不好判断了。当然也可以通过标准品的保留时间来判断,但是还是不叫复杂….
我同意,那确实有点复杂,但也不是无法克服的。还有其他要考虑的吗?
如果在低压地图系统中混合体积较大,那么你观察到的梯度图谱不会很尖锐。这通常不会影响标准线性梯度,但是如果是阶梯状的梯度就会影响洗脱了。通常更喜欢用延迟体积小的梯度系统,现在很多HPLC系统的梯度延迟都很小。
对于循环时间小的非常快速的梯度,即使延迟体积再小也不够。这时可以采用延迟进样技术。理论上,梯度还是按通常的运行,但是直到梯度到达进样器时才进样。这样就想没有梯度延迟体积一样。当然进样环以及进样器到柱头的管路的体积还是有一定的延迟,但是小的可以忽略了。
当梯度运行完后,柱子会重新开始平衡,当然也是有延迟的。所以我们不用等到柱子重新平衡好后再开始新的梯度,我们只要知道设计的程序,泵的运行与柱头实际发生的不一样就行了。梯度运行和柱子再平衡被排空梯度延迟体积抵消了。这个解决方法让我们可以在单泵系统中实施没有延迟的快速梯度。另外,如果在不同的仪器上运行同样的梯度,延迟体积造成的影响会很小。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同的仪器上重复梯度。当然,以上都是假设梯度发生器稳定工作,可重复并且能确实按要求工作。
OK,听起来不错。我该怎么测量梯度延迟体积呢?我怎么确定系统的梯度确实是我想要的呢?
有个标准测试非常有用。不接柱子,在流动相B中加少量的UV吸收剂,然后运行梯度。这可以帮你观察真实的梯度。从程序与实际的差别中可以检测到系统的梯度延迟体积。如果你采用延迟进样,你就必须要了解这点。对系统了解的越多,在梯度分析中浪费的时间就会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