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代的药品研发中,体外溶出实验已然变成了不可或缺的研究环节,且在体内外相关性评估中扮演了较重要的角色。在药学研究阶段使用传统的桨法和篮法,为制剂研发过程中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使得研发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但对于处方工艺复杂及特殊剂型的制剂来讲,传统的桨法和篮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药物在体外溶出的情况亦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的相关性,所以激发了更多研发人员开发更能真实模拟体内相关性的溶出方法,随着研发与实践的应用,更多新颖的体外溶出评价方法映入眼帘,USP 第3法《往复筒法》第4法《流通池法》也较早的被收载于药典中,为了适应不同剂型在研发过程中体外评价的需求,中国药典(2020版)第6法、第7法也分别收载了流通池法与往复筒法,渐渐的走入各企业的视野。
USP 1 法 篮法
篮法作为1970年第一个被USP收载的法定方法,已经使用了50年,并在很多剂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片来源于溶出度实验技术第三版)
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篮体A由方孔筛网(丝径为0.28mm±0.03mm,网孔为0.040mm±0.04mm)制成,呈圆柱形,转篮内径为20.2mm±1.0mm,上下两端都有封边。篮轴B的直径为9.75mm±0.35mm,轴的末端连一圆盘,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一通气孔(孔径为2.0mm±0.5mm);盖边系两层,上层直径与转篮外径相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相同;盖上的3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º角。
篮法常用于胶囊及漂浮于介质中的片剂等剂型,如待检测药物中辅料较为粘,也不推荐使用篮法进行实验,因为采用篮法会堵住筛网孔影响检测。
篮法在使用过程中的介质必须经过脱气处理,如不脱气会使篮子表面附着气泡,影响药物的释放。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在肠溶制剂或其他需要使用二阶法转液并用到篮法的溶出条件下,在混液后需要将篮子底部擦干不然会产生气泡,附着在篮子底部。
(智同实验室拍摄照片)
USP 2 法 桨法
篮法作为1975年第二个被USP收载的法定方法,也已经使用了45年,除将转篮换成搅拌桨外,第2法与第1法的装置基本一致。
(图片来源于溶出度实验技术第三版)
搅拌桨的下端及桨叶部分可涂适量惰性材料(如聚四氟乙烯),桨法的桨叶是固定的,以保证桨干旋转时的轴线与溶出杯垂直在任一点上的偏差都不超过2mm,使桨平稳地搅拌并没有明显的摆幅。
在研究片剂的过程中,桨法可能会是我们首选的方法,在使用桨法的溶出实验中,转速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很常见在过慢的桨叶运动过程中,片剂崩解后,产生了锥形堆积现象。制剂样品在溶出杯底部形成一个粉末/颗粒圆锥体,由于椎体内未溶解颗粒没有接触到介质,从而影响API的溶出,增加了溶出结果的变异性。所以在选择桨法进行溶出实验的过程中,结合溶出现象与转速的筛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智同实验室拍摄照片)
USP 3法 往复筒法
1991年美国药典收载了往复筒法,由6根或7根活塞式往复运动的玻璃管(内管)组成,其内放置制剂,管的顶部和底部由筛网封闭(防止制剂中未溶解的API漏出且能保证最大流量的溶出介质通过,筛网目数可选,见图3)。玻璃管外部为套管(外管,共6排),盛放溶出介质,容器体积300ml,通常放置200至275ml的溶出介质(通常用量为250ml),最低量为150ml,外管装在水浴箱中,水浴温度37℃±0.5℃。浸没速度(DPM)偏差为设定速度的±5%,往复距离10.0±0.1cm。电动机和驱动组件使得内管在外管内垂直往复运动。允许圆筒逐级移动将未溶解的药物制剂暴露于不同pH溶出介质中。试验开始时,往复筒缓慢下降到第一排容器中,然后开始往复运动,在此编程时间到时,往复筒上升至容器上方一段预定时间,然后移动至下一排。然后在装有下一个介质的外筒中进行往复运动。如果使用1500ml(250ml×6排)介质不能达到适当的条件,则需要重新更换纯介质,溶出仪可以编程返回到第一排继续进行溶出。
(图片来源于溶出度实验技术第三版)
(图片引用自上海富科思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官网)
如上图所见,往复筒法主要由六排及七个容器体积为300ml溶出杯及水浴槽组成,通常放置200至275ml的溶出介质(通常用量为250ml),最低量为150ml。也可换成每排3个1000ml大溶出杯进行实验。六排溶出杯可以盛放不同介质,完成不同介质切换,更好的模拟药物在体内溶出不同时间段的体液变化。
(图片引用自上海富科思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官网)
如上图,所谓的溶出杯其实是一个上端及下端为筛网的两通玻璃器皿,上下筛网目数可以自选,最常用的为20目及40目(如有特殊需求可以进行定制),选择依据为药物不能漏出至溶出杯外部。
其次核心参数为往复速率,往复速率相当于USP一法篮法二法桨法的转速,通常往复速率为5-50dpm,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及释放条件调节往复速率。
结语
溶出实验在药品研发中的重要性暂时还无法被取代,随着往复筒法及流通池法等不同于传统篮法与桨法的体外溶出评价方法的加入,体外溶出结果也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真实释放情况,所以看似简单的溶出实验也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关注更多试验细节及现象,更多有意思的地方等待我们的发掘!
参考文献:
--溶出度试验技术(第三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版中国药典-0931 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