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中药㕮咀历史与现代研发

嘉峪检测网        2023-07-08 14:18

摘  要 / Abstract
 
中药饮片的传承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推进及人民健康用药的需求,亟需推动中药饮片的传承创新发展。㕮咀作为传统炮制方法,应用历史悠久,通过其加工制备的饮片提取利用率高、质量均一、疗效稳定,便于临床调剂,且仍保留传统饮片鉴别特征,具有广阔开发前景。本文系统梳理关于㕮咀历代古籍及文献资料,总结㕮咀饮片的临床应用及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㕮咀饮片的文献考证、炮制加工、工业化生产、质量与安全评价的研究体系,实现㕮咀饮片的研究及开发利用,以促进中药炮制的传承创新与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ar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development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people’s health medication,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Fuju, as a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 for Chinese herbal pieces with a long history, offers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uniform quality, stable effect, and holds great potentia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due to its retention of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features with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related to fuju and summarizes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s. Based on this, it proposes a research system for fuju herbal pieces, including literature verification, processing,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quality and safety evaluation, aiming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herbal piece industry.
 
关 键 词 / Key words
 
㕮咀;饮片;炮制;质量评价;工业化生产
 
fuju; herbal piece; processing; quality assessment; industrial production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重要根基,现代中药饮片的生产已无法满足中医药发展及应用的需求,传统炮制技术及品种的挖掘开发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至关重要。㕮咀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传统炮制加工方法,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饮片生产模式的转变逐渐被淘汰。然而,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需求,亟需实现对传统㕮咀的创新开发。
 
中药㕮咀饮片是遵循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传统炮制方法,从源头选用优质药材,经过特色加工炮制而制成的利用率高、质量均一、疗效稳定,便于调剂与制剂,且仍保留传统饮片鉴别特征的一种传承创新型饮片。其制备简便、提取利用率高、均一稳定,能有效节省药材资源并保证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及应用前景。
 
1、中药㕮咀的历史应用研究
 
1.1 中药㕮咀的内涵及考证
 
㕮咀一词应用历史久远,多见于古代医籍中,是一种药物加工方法,后世医家对其理解各持己见。一种说法认为“咀”意思为细嚼尝味、品尝药味,且古时“父”与“甫”通用,“㕮咀”即为“哺咀”。《本草纲目》中亦有“以口咬细”的说法,多认为古时由于炮制加工器具的限制,以口齿咀嚼药物后再进行煎煮服用。但中药大多为根及根茎类药材,质地坚硬,“咀嚼”之意尚存疑。另有考证发现《武威汉代医简》及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杂疗方》中均有“父且”的记载,“父”通“斧”,“且”通“俎”,“父且”即为使用刀斧及砧板处理药物,以便于煎煮,而“㕮咀”一词可能为后世根据“父且”演变而来[1-3]。
 
此外,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中载有“旧方皆云㕮咀者,谓秤毕捣之如大豆者……今皆细切之”,将㕮咀解释为“捣”,且引申为“细切”。唐代《新修本草》《外台秘要》等均沿用此说法[4]。宋代《圣济总录》也具有“剉如麻豆”的记载[5]。金元时期《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剉如麻豆大,与㕮咀同意。夫㕮咀者,古之制也,今人以刀器剉如麻豆大”,认为㕮咀与“剉”同意[6]。《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中对㕮咀的描述为“古代将药材切碎的中药加工方法。用口将药物咬碎,以便煎服。后改用其他工具切片、捣碎或锉末,但仍用此名”[7]。由此可见,随着历史变迁,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炮制技术及中医药的发展状况,㕮咀一词被赋予“捣”“切”“剉”等多种含义[8]。综上,㕮咀即为将药物加工为麻豆大以便于煎煮及后续生产的一种炮制方法。
 
1.2 中药㕮咀的历代演变
 
㕮咀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加工方式,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㕮咀,渍酒中”[9],即将药物经过㕮咀处理后再浸于酒中。东汉《金匮玉函经》“凡㕮咀药,欲如大豆,粗则药力不尽”[10],说明药物经㕮咀后的规格大小为“如大豆”,其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药物疗效的发挥。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㕮咀者,谓秤毕捣之如大豆者,又使吹去细末……今皆细切之,较略令如㕮咀者,差得无末,而粒片调和,于药力同出,无生熟也”[11],陶弘景此处对㕮咀的解释较为详尽,描述其旧时为“捣”至“如大豆”,今为“细切”并且需要注重共煎药物的粒度差异。唐代《新修本草》“咀,正谓商量斟酌之”[12],对咀赋予了商酌的含义。宋代对经㕮咀加工过的药物形状描述为“粗末”。元代记载“㕮咀……以口咬细,令如麻豆”。明代《本草纲目》“㕮咀,古制也。古无刀,以口啮细,令如麻豆,煎之”,此处认为㕮咀就是以口齿研磨,将药物㕮咀如麻豆后,再行煎煮。清代对㕮咀的理解为“含而味之”“嚼也”,多与口齿相关联。近代《辞源》亦有对㕮咀的描述,“咀嚼。古代煎药先把药料切碎为末,好像经过咀嚼似的,叫㕮咀”,用㕮咀一词来表述药物加工后的形态特征。由此可见,中药㕮咀应用历史悠久,主要是将药物处理加工以便于煎煮,其规格多描述为“如大豆”“如麻豆”及“粗末”等。中药㕮咀的历代演变如表1 所示。
1.3 中药㕮咀的应用发展
 
1.3.1 中药㕮咀的临床应用
 
㕮咀在历代医籍中应用广泛,药物多经㕮咀后再进行煎煮或浸渍。《武威汉代医简》中“凡四物,父且,渍以醯三升”;《金匮要略》乌头汤中载有“川乌(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18];《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19] ;《兰室秘藏》圣愈汤“上㕮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20]。然而,由于不同历史时期针对㕮咀理解及加工方式存在差异,㕮咀后药物的应用剂型不仅限于汤剂还包括煮散,多见于宋代医籍中,如《圣济总录》桂附汤、续命独活汤等。
 
通过对㕮咀药物的进一步分析,发现㕮咀加工中药种类包括根及根茎类如当归、黄芪、大黄等;皮类如厚朴、肉桂等;果实种子类如枳实、苦杏仁等;全草类如广藿香等,可见㕮咀适用于多种中药处理加工。然而,《金匮玉函经》方药炮制部分载有“凡半夏不㕮咀,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茱萸、椒之类,不㕮咀”“附子、大黄之类,皆破解,不㕮咀,或炮或生,皆去黑皮,刀刮取里白者,故曰中白”“瞿麦、小草,斩折不㕮咀”“凡㕮咀药,欲如大豆,粗则药力不尽”[21]。对于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药如半夏、附子,不适宜采用㕮咀的方式处理,需采用其他炮制方法以减毒;《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凡橘皮、吴茱萸、椒等,入汤不㕮咀”[19],可见此类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亦不适合进行㕮咀后再煎煮,可能容易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此外,《伤寒论》中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22]。此方五味中㕮咀桂枝、芍药、甘草三味,生姜与大枣这两种鲜药材分别采用切和擘的方法加工,可见㕮咀这种炮制方式还需要根据药物自身特点及用药规律合理选用。
 
1.3.2 㕮咀饮片的应用优势
 
㕮咀是一种传统的药物加工方法,随着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取代。然而通过㕮咀制得的㕮咀饮片有其独特应用优势。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原料,随着时代及技术的发展,中药饮片形式更为多样, 包括传统饮片、煮散饮片、配方颗粒等。由于传统中医药“前店后坊”模式的改变及饮片产业商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形状美观易于鉴别的传统饮片成为中药饮片的主要流通形式。传统饮片保留中药原有性状易于鉴别,且其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但多数中药不同部位的成分含量不均一,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不易溶出,费时较长。煮散饮片主要应用于中药煮散中,煮散是汤剂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将药物的粗颗粒与水共煎,连同药沫一起或去渣服用的液体剂型[23]。煮散饮片具有煎煮效率高、节省药物、疗效确切的特点,但煮散饮片破坏了药物原有性状不易对其进行辨别,煎煮过程中还易导致药液浑浊或发生糊化,影响临床使用。配方颗粒是采用现代技术,由单味饮片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制备而成的颗粒剂。配方颗粒具有灵活调配、服用方便、易于携带的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是将单味药配方颗粒根据处方混合后冲服使用,与传统的多味药共煎存在差异,尤其是对于通过诸药共煎,来发挥协同增效或缓性减毒的临床处方用药可能会有较大影响。故对提取利用率高、质量均一、疗效稳定、便于调剂与制剂且仍保留传统饮片鉴别特征的㕮咀饮片进行开发利用尤为重要。
 
前期考证发现㕮咀饮片形状描述多为“如麻豆”,其较传统饮片提取率高,既节省药材资源又保留了部分药材鉴别特征,不易导致药液浑浊,具有一定优势及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分别采用生药颗粒、传统饮片、免煎颗粒制备的小陷胸汤对气虚患者肺活量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生药颗粒节省40% 处方量,有效提高了中药利用率[24]。四妙勇安汤、玉屏风散复方生药袋包颗粒由药材粉碎通过煎煮制得,在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复方生药袋包颗粒的颗粒大小、加水量、煎煮时间的基础上,对其与传统饮片、免煎饮片分别制备得到的复方药效进行对比,发现复方生药袋包颗粒剂药效高于传统饮片与免煎饮片的应用[25-26]。由此也表明㕮咀饮片提取利用率及临床疗效存在一定优势,具有广阔开发前景。
 
2、中药㕮咀的现代开发研究
 
中药㕮咀的历史应用悠久,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传统中药㕮咀的现代开发利用,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药㕮咀的现代开发研究如图1 所示。
 

 
2.1 㕮咀饮片的文献考证与原料优选
 
针对㕮咀饮片的应用品种,如根、根茎、果实、种子等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的中药较为适合此种方法炮制;花、叶等易破碎的药物需要根据药性特征及临床应用确定是否采用㕮咀方法炮制;矿物类及部分动物类中药多以粉末形式入药,大多不适宜㕮咀;对于毒性饮片及炮制工艺复杂的饮片需要明确㕮咀加工的适用性。对于㕮咀饮片的开发,需要对其历代古籍及现代文献进行考证,明确㕮咀饮片的历史沿革、炮制工艺及应用情况等,结合现代技术及临床应用的需求,实现㕮咀饮片的传承创新发展。
 
在此基础上,对药材的基原、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与产地加工等进行考证与优选,从源头确保药材的质量,选用优质药材对㕮咀饮片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为㕮咀饮片的规模化生产应用与优质优价奠定基础。
 
2.2 㕮咀饮片的炮制工艺研究
 
㕮咀作为一种传统“修药”工艺,主要是将药材进行切碎、破碎、碾碎、捣碎等处理,以便临床调剂应用。㕮咀研究首先要依据药材的药用部位、质地特征及临床应用情况等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针对最为常见的根及根茎类中药可采用切制成小块或丁的规格,保障药材大小均一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饮片的鉴别特征;对于果实种子类与矿物类等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的中药可以采用破碎的方式加工成粗颗粒;对于全草类、叶类等体积较大、有效成分分布不均的中药可压制后再切制成小块或丁,在保证饮片质量均一稳定的同时也便于储藏运输;对于皮类中药则适宜切制成小丝或段。此外,针对可趁鲜加工的中药品种,可将产地加工与㕮咀过程相结合制备㕮咀饮片,最大程度上确保饮片的优质优效。
 
㕮咀饮片的传统描述为“如大豆”“如麻豆”“粗末”等,明确㕮咀饮片的粒径是炮制工艺考察的关键。有文献考证“麻豆”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 的成熟果实火麻仁,“麻豆大”即推测为2~5 mm,可取经过4目筛(4.75mm)但不过10 目筛(一号筛,2.00mm)的粗颗粒[27]。大豆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 的成熟种子,直径在5~7mm。对于粗末的粒度以绿豆粒大小为宜,直径为2~4mm[28-29]。由此可见,㕮咀饮片的粒度一般应不低于2mm,但需要根据药材的具体特性及临床应用确定适宜的粒径。花、叶、全草类等质地较为疏松的中药,一般应压制成块后㕮咀为粒径较大的饮片;种子、果实、根及根茎类等组织致密、较为坚硬的中药,适宜采取破碎、捣碎、切制成小块等的方式加工为粒径较小的饮片;含挥发油类中药粒径的确定以既要保证挥发油的提取又要减少其损失为度;含淀粉或黏液质较多的中药不宜使用较小的粒径,以免发生糊化[30]。㕮咀饮片相较于传统饮片其加工方式及粒径等存在较大差异,还需要对其炮制过程中的辅料用量、炒/ 蒸/ 煮制时间、干燥时间与温度等一系列工艺参数进行考察优化。根据“吹去细末”“差得无末,而粒片调和,于药力同出,无生熟也”的要求,需要注意炮制过程中除去细末及粒度的均匀性,并结合饮片性状、成型率、得率、浸出物及有效成分含量等综合评判,对㕮咀饮片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与验证。
 
2.3 㕮咀饮片的工业化生产
 
㕮咀饮片是应用传统炮制方法制备所得的传承创新型饮片,随着“前店后坊”模式被中药饮片商业化模式取代,㕮咀饮片已无法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逐渐被淘汰。然而,现代生产技术及饮片产业全过程、数字化、可溯源的发展为㕮咀饮片带来新的机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中药全过程溯源体系的建立保证了中药材质量[31-32] ;现代生产技术支撑㕮咀饮片快速、便捷的生产;现代小包装饮片技术及真空包装的发展有效地避免了㕮咀饮片由于粒径小、表面积大而易发生吸潮、霉变等[33]。此外,现代中药的药材种植- 饮片炮制-成药制备的全链条生产应用模式,为以㕮咀饮片为原料的经典名方及复方制剂的制备提供了便利,不仅节省药材资源,而且能缩短生产时间、节约能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4 㕮咀饮片的质量与安全评价研究
 
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是保障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关键。㕮咀饮片作为一种传承创新型饮片,其质量标准的研究需要在现行《中国药典》质量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变更或新增专属性及适用性较强的评价方法。根据㕮咀饮片的特点,完善其性状特征描述,明确㕮咀饮片的粒径大小范围及色度均匀性等;增加专属性鉴别及粒径、杂质等检查;采用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等方法进行整体性质量评价;完善与药效相关的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项,必要时可建立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参考传统饮片临床应用制定合理的用法用量。此外,㕮咀饮片应有明确的保质期,特别是含挥发油品种如薄荷、莪术,易吸潮板结品种如天冬、黄精等,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规定包装贮存条件及保质期并兼顾不同批次之间㕮咀饮片的均一稳定,以保证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现代质量评价技术的发展也为㕮咀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如微性状鉴别、性状电子检测、DNA 条形码等[34-37]。中药微性状鉴别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药材表面及断面的细微性状特征,具有快速、简便的优势,适用于肉眼不易识别,较为细小中药的性状鉴别[38]。DNA 条形码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物种进行识别,能快速、准确地实现对药材的鉴定[39]。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应用为㕮咀饮片整体性与专属性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中药饮片一般经煎煮后应用于临床,对反映饮片临床应用特征的标准汤剂的质量研究是饮片质量评价的重要部分。饮片标准汤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应用为基础,遵照临床汤剂煎煮规范制备得到的饮片临床应用基准,其对临床用药剂量及准确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0]。以传统饮片制备的标准汤剂为参照,基于标准汤剂的出膏率、特征/指纹图谱、有效成分含量及转移率等,衡量㕮咀饮片标准汤剂与传统饮片标准汤剂的异同,为㕮咀饮片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㕮咀饮片具有利用率高、质量均一、疗效稳定、利于临床调配等特点,由于目前临床以传统饮片为主的应用模式,对㕮咀饮片的安全有效性评价必不可少。在古籍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㕮咀饮片与传统饮片的药效、毒性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明确㕮咀饮片与传统饮片等效剂量的关联,尤其需要关注饮片复方应用过程中的量- 效- 毒的变化规律,发挥㕮咀饮片少药量、高疗效的临床应用优势。针对饮片性状对其提取效率及安全有效性影响较大的饮片种类如含挥发性成分饮片、毒性饮片等,更需要加强安全有效性评价,为㕮咀饮片临床应用提供支撑。
 
3、展  望
 
随着中医药大健康的需求及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现代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中药饮片的发展刻不容缓。㕮咀饮片是对传统炮制方法㕮咀的创新应用,其具有利用率高、质量均一、疗效稳定,便于调剂与制剂等优势,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基于中药饮片发展现状,从炮制加工、工业化生产、质量与安全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促进㕮咀饮片的现代开发利用。同时,针对㕮咀饮片较传统饮片粒度小、表面积大的特点,在提高利用率的同时需要注意有效成分易损失、不易贮藏等问题。此外,还需要根据饮片药性特征及临床调配适当选用㕮咀加工,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发展。
分享到: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