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环境适应性设计的三大难点

嘉峪检测网        2024-04-27 11:20

我个人认为环境适应性设计是所有可靠性设计里最难的,倒不是说很难从设计上去满足某种环境,而是难在三点:

一、很难全面识别到存在的环境。到底有哪些环境,应力的大小、规律、变化是什么。

二、应力很容易被忽略。很多可以说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是设计、验证上忽略了。

三、没有实际遇到过时,容易一知半解。各种环境效应都有人总结、呈现,当没有实际遇到过时,理解不到、不会用。

本文主要是讲这三点。

 

Part1.环境归类

 

针对第一点,首要问题是搞清楚环境到底有哪些,要避免遗漏。归类是解决遗漏的一种方法。这个归类,就要结合自己的行业、产品去定。军工、民品,白电、黑电,工业级设备、普通家用商品等等,都不一样。即使都是家电,不同品类也是不一样的环境,要针对自己的品类去识别。

总体来说,可以简单把环境分两大类:自然环境和诱发环境。

自然环境很好理解,风、霜、雨、雪、海拔、沙尘、光照、紫外线、宇宙射线等等一系列非人为造成的环境。

诱发环境包括任何人为活动、生物活动、平台其他设备或设备自身产生的局部环境。

我们做家电,我建议是分为三大类环境:自然环境,平台环境以及人为环境。

自然环境比较好识别,不细说。

平台环境是产品连接或装载于某一平台后所经受的环境,也比较好识别。比如空调,正常都是安装在楼房里,但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大货车上安装有空调,大货车这个平台,就带来了很多局部环境,如振动、电压、粉尘、加速度等。

最麻烦的是人为环境,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整个产品从来料到制程,到货运,到使用,售后等等,非常多的环节,正常的生产生活行为导致的应力都比较难识别完全,更别说每个环节都可能有特殊的环境和行为。

举些特殊的例子:生产时,由于天气太热加了一把风扇,结果把上一道工序的碎屑吹给了下一道工序,带来了异物污染;用户非常节约,每次用完,就把电拔了,而你的机器本身是设计了需要延时散热;本身是给人用的,结果用在宠物身上了,宠物毛发影响了产品;因为疫情,产品被消杀,结果不耐化学腐蚀,等等。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非常难。

另外,在家电里,我个人是把生物行为也归到了人为环境里的。因为你家里有老鼠、蟑螂等,那也是你家里没做好防护。所以生物行为,我是把它归于人为环境的。

 

Part2.环境应力表

 

因为应力特别多,我建议的方式是借助环境应力表来识别,这个表列出主要相关的应力,持续迭代。

以刚才我们讲的大货车上装空调为例。我们给它列举应力,大概可以做一个这样的环境应力表。我这里只是随便示意一下,意思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帮助自己去识别。

在我工作中,我去做了专项的环境应力研究,针对我们产品自身的特点,目前一共罗列了99类常见的应力,在开发一款产品时,每次都先检讨一遍这些常见的应力有没被考虑。在识别到新的应力的时候,就考虑要不要更新应力表。

环境应力表同时也解决了开头提出的第二点“常识性知识被设计、验证忽略”。

什么叫常识性知识被忽略?举个例子:水在低温下结冰可以说是每个人从小学就知道的常识,然而很多涉水产品在设计上却忽略了,验证上也没有想到,导致结冰不启动、结冰膨胀撑裂漏水等等问题。我工作中能接触到很多其他公司,可以说有大量公司时至今日依然在忽略这个常识。

环境应力表中,应力的大小、规律、变化,就要去具体研究了。这里面就有特别多的重复、内耗,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不同的公司之间数据共享,这个不太现实,谁也没这么伟大,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免费给别人。但同一个公司,也很多这种阻碍,尤其是下面独立经营、负责的产品公司,都是不愿意主动共享的。

插点题外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一直设想以后是可以做数据交易。在可靠性方面,对自然环境、用户行为习惯等的研究,可以分享或交易。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很机密的东西,环境就在那里,谁想去研究都能研究,只是要花钱。但数据交易很大一个问题,是怎么确保A购买了,不给流传给没有付钱的B。这个是比较难的,目前没有想到好的方法。就算你从数据层面上各种做了限制,比如发明特殊的信息表达方式,要特殊软件、特定的设备才能读取、一旦遭遇破解就自毁等等,但是你架不住人脑把它记住吧。我想到的是两条路,一种是通过技术手段,增加一点盗版的难度,但最终还是要靠人为的保密;另外一种是公开,既然不能保密,那就开放,从其他层面补偿回来。我希望是第二条路,这个是对整个国家、社会是有利的。

 

Part3.环境适应性设计

 

有了环境应力表后,总结经验,我们可以制定出一系列设计准则,在设计时去考虑。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不同环境的环境效应,才好做相应的设计。

比如说高温环境效应,书本上列举的一些:

1.由于各种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材料之间的粘结和迁移;

2.润滑剂流失或润滑性能降低,增加活动部件之间的磨损;

3.密封填料、垫圈、封口、轴承和旋转轴等的变形;

4.由于粘结引起机械失灵或完全失效;

5.元器件电参数发生变化,影响产品的电性能

6.变压器、机电组件过热;

7.易燃或易爆材料引起燃烧或爆炸;

8.密封件内部压力增高引起破裂;

9.有机材料老化、变色、起泡、破裂或产生裂纹;

10.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降低。

以上只是高温的环境效应,更多的环境效应以及该怎么去设计预防,网上都能搜索到相关资料,很多可靠性相关书籍也列了一些环境适应性设计的内容。

这些文章、书籍本身总结得很好,但很大一个问题是没有举一些具体的、生动的例子,一些人看到这些文字觉得很简单,但是记不住、不会用,一些人是不理解它在说什么。

举个例子,高温环境效应里的“高温下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降低”,如果你没有一个实际的案例,你没啥感觉,即使你知道这个环境效应,你还是忘记用。因为我同时还负责产品安全,我就遇到过这种,稀土厚膜发热管上有绝缘层,干烧的时候,管的温度非常高,去到400多度,远高于工作温度100多度,导致绝缘层绝缘性能降低,泄露电流增加。有这种具体案例,就很好理解,以后遇到就能举一反三。

 

 
分享到:

来源:永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