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生产品管

制药技术转移与知识管理生命周期管理差距、风险、策略和工具

嘉峪检测网        2024-09-10 08:36

本文由Merk科学家与爱尔兰化学与制学院科学家联合发文关于制药中知识管理研究,以解决ICH Q10(药品质量体系)到ICH Q12(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和监管考虑)之间的差距。文中分析了制药知识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转移中的知识管理差距,知识转移的风险与策略,以及转移工具和知识管理增强工具。

ICH Q10(药品质量体系)将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 KM)确定为药品质量体系(PQS)的关键推动者。ICH Q8(药物开发)、ICH Q11(原料药的开发和生产)和ICH Q12(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和监管考虑)都基于这样的期望,即知识将得到有效管理,以支持和改进整个药品生命周期的产品和工艺。然而,尽管KM在10多年前就被引入ICH Q10,但有充分证据表明它在生物制药领域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作者认为这可能会阻碍ICH Q8、ICH Q11和ICH Q12潜在益处的充分实现。

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TU Dublin)的药物监管科学团队(PRST)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知识管理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该研究的下一阶段。具体来说,当前研究的重点是探索提供实用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方法,以改善整个药品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首先关注加强技术转移项目期间的知识转移。

介绍了与无效知识转移相关的典型挑战,并通过研究确定了解决这些挑战所需的高级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制定了一个四步框架,作为加强知识转移的系统手段。伴随该框架的是一个知识管理工具包,由一系列知识管理实践(工具、流程和行动)组成,以促进技术转让期间更有效的知识流动。然后说明如何将这样的框架扩展到整个药品生命周期,支持知识管理从ICH Q10中的推动者发展为ICH Q12中的关键考虑因素(技术和监管)。

关键词:知识管理、技术转移、知识转移、ICH Q10、隐性知识

 

1.介绍

在ICH Q10药品质量体系中知识管理(KM)首次被ICH确定为药品质量体系(PQS)的关键推动者。整个药品生命周期,从药品开发到技术转移、商业生产和产品停产。最近,研究强调将知识作为生物制药行业资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好处,为端到端产品知识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提供了愿景。就本文而言,术语“生物制药行业”旨在涵盖整个药品生命周期,包括化学和生物实体,还包括参与生物制药产品开发、上市和持续生产的所有类型的组织。

ICH Q8:药品的药物开发和ICH Q11:原料药的开发和生产中反复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其中对产品和工艺的期望建立了知识获取、共享和应用。例如,ICH Q11讨论了跨组织主动知识转移的概念,具体为:“从商业生产中获得的知识可用于进一步提高工艺理解和工艺性能,并调整控制策略以确保原料药质量”和“应根据需要共享知识和工艺理解,以执行生产工艺并在参与生产原料药的工厂实施控制策略。”

2019年底通过的ICH Q12: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和监管考虑因素的最终版本将知识管理定位为与批准后变更相关的变更管理流程的核心角色。ICH Q12建立在ICH Q10的知识管理基础之上,以确保应用最新、最全面和最准确的知识来维持控制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此外,PQS推动的有效知识管理能力有助于确保知识可用于支持其他关键活动,包括风险管理、纠正措施预防措施(CAPA)以及批准后变更。

然而,尽管ICH Q10、ICH Q11和ICH Q12明确认可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但文献中有证据表明,知识管理并未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得到有效使用。作者认为,这种知识管理有效性的缺乏使产品实现和ICH Q10的其他目标面临风险,并将破坏ICH Q12预期的有效和高效的批准后变更。有人可能会说,知识管理中组织能力的失败,或者有效管理知识的失败,给患者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始终确保仅将最高质量的药品投放市场的风险、产品可用性或供应连续性的风险以及新产品备案和上市速度的风险。事实上,针对近期药品短缺问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概念。在这一概念中,管理产品和工艺知识被确定为公司质量管理成熟度的关键贡献者,如下文引用美国FDA药品短缺报告所示。

 

这些规划活动[例如风险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以及产品和工艺知识的提高有助于确保药物的强劲供应...一个达到质量管理成熟度的公司不仅仅是抽查产品的问题。相反,在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制造问题很容易变得明显,使公司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作者认为,知识管理不善不仅会给产品带来风险,还会给生物制药公司带来商业风险,包括影响成本、声誉甚至员工参与度的风险。最终,对产品有利的就是对业务有利的。

 

ICH Q10中定义的药品质量体系部分是从基于ISO9001的原则发展而来的。两个促成因素中的第一个是质量风险管理(QRM),它受益于其他行业(如军事、航空航天和汽车)和其他学科(如安全工程和可靠性工程)建立的基础,其中风险管理的实践根深蒂固,并且通常使用失败模式影响分析(FMEA)和许多其他方法等现有工具。事实上,ICH Q9:质量风险管理旨在为生物制药行业提供有关QRM的具体指导,并在其附件中详细提及了许多广泛使用的工具。

另一方面,十多年前,知识管理在ICH Q10中被确立为关键推动者,但已被标记为“孤儿推动者”,并继续努力获得足够的应用以实现其全部潜在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知识管理仍然是一种相对不成熟的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生物制药行业的采用缓慢,直到2018年才首次发布了针对KM的ISO标准。人们可能会思考,是否因为知识管理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和知识流)更加抽象而出现了缓慢的吸收而不是QRM的概念(例如,风险识别、风险缓解和风险沟通)?

根据Birkinshaw的说法,知识管理是困难的,因为管理知识的可能方法和工具的范围更加多样化和主观,并且往往针对组织挑战或商业模式。在现实中。作者认为,所有这些因素(也许还有其他因素)都导致了生物制药行业知识管理成熟度的难以捉摸。

如今,鉴于ICH Q12的出现及其对关键技术和监管考虑的关注,明确将知识确定为关键组成部分,企业在实现批准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部潜力面临着真正的风险。鉴于ICH Q10长期以来将知识管理定位为推动者的意图、ICH Q8和ICH Q11对产品知识的期望以及最近发布的ICH Q12,系统地解决知识管理意识、实施和有效性方面的差距从未如此重要。

应对这一挑战的团队之一是柏林理工大学(www.prst.ie)的药品监管科学团队(PRST),目前的研究旨在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的技术转移阶段,增强知识转移的方法、工具和好处来探索关键的知识用例,如ICH Q10图(1)(图1)所示。

 

图1:知识管理在技术转移中的推动

 

本研究旨在通过技术转移的视角开发一个框架,将知识管理作为有效的PQS推动者来实现,然后可以应用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选择技术转移阶段进行深入探索,因为它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呈现出不连续性,不连续性被定义为发生切换和引入变更的点。在技术转移的情况下,许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通常是设施、设备、流程、人员、动机,因此从知识保存、转移和增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挑战。可以说,它代表了一个知识“夹点”,如果知识在这一点上没有被恰当地转移,它可能会永远丢失。

此外,当人们深入思考技术转移时,人们会意识到这不是生命周期中的一次性活动,而是事实上在许多不同背景下的许多场合发生。PRST之前的研究提出了对传统ICH Q10药品生命周期的增强,为药品知识生命周期模型(PPKL);该模型(图2)表明,第一次技术转移最好被视为技术和知识转移,这种技术和知识转移活动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往往发生多次,它进一步支持将重点放在技术转移步骤上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框架。

图2:制药产品知识生命周期模型

 

随着技术和知识转移概念的引入,在这一点上区分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是有用的。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这两个术语可能会令人困惑,因为它们有时可以互换使用。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为了本研究的目的,阐述如下:

 

知识管理是指管理知识的“实践”

知识管理是首要的学科,类似于卓越运营。知识管理的实践包括管理知识的框架、方法、实践、支柱和推动者。一个常见的类比是,知识管理方法促进了知识在整个组织和过程中的自由流动,直到最需要使用它的地方。知识管理实践可以有针对性地促进显性和/或隐性知识的流动。显性知识是指编码的知识—通常是文档,但其他类型可能包括图片、视频等,另一方面,隐性知识常是无形,也更难转移,因为它代表了技术诀窍、经验、专业知识、背景、决策原理和没有写下来的相关知识。整体知识管理计划将解决显性和隐性知识,使用促进知识管理所有方面的各种知识管理实践(例如,如何管理显性知识、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何转移有关制造过程的隐性知识等)。这些概念将在第2节中进一步讨论。

 

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是知识以某种方式移动、转变或共享。例如,从人或地点“A”到人或地点“B”知识转移是通过有效应用稳健的知识管理方法来实现的。在本文的其余部分,这些术语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有效的知识转移是成功技术转移的关键要求,而知识管理是“如何”促进这种知识转移。表1列出了本文中所有其他缩略语和缩略语。

表1:缩略术语

 

2.确定知识转移框架应满足的要求

制定知识转移框架的第一步,需探索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可能导致知识转移失败的挑战。一旦完成,就有可能确定知识转移框架的关键要求,以防止这种知识损失。

2.1.技术转移过程中可能导致知识转移无效的挑战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有效知识转移面临许多挑战。这些挑战中的每一个都为有效的知识转移提供了一种失败模式。研究人员确定了以下六个潜在挑战:

1、狭隘关注“黄金批次”;

2、知识转移严重偏向于文档,而隐性知识(know-how)没有系统地转移;

3、当宝贵的经验和学习没有被捕获、认可或被认为相关时,知识“损失”;

4、由于缺乏结构化和标准化的知识管理方法而导致的知识“损失”;

5、通过员工经验流失造成的知识“损失”;

6、技术转移过程本身导致知识流动受阻。

 

图3试图说明技术转移在药品生命周期中挑战。以下是每个挑战的简要描述。

图3:“知识损失”等知识转移风险和壁垒

 

1.狭隘地关注“黄金批次”

 

转移的内容往往偏向于制造产品所需的最低限度知识。我们可能会专注于“黄金批次”:转移专注于最佳可用知识,以制造尽可能好的批次。重点放在关于产品的“已知”的子集上(即,一些“已知的已知”),并且更多地关注每次事情顺利时制造所需的知识,也就是“需要知道”。这种知识通常不包括广泛的先验知识、背景、历史或其他支持产品或流程经验,或者强调未知的东西(即“已知的未知”,如未探索的风险),这些东西可能有助于支持未来的变化或在事情不按预期进行时进行管理(即偏差)。在实践中,黄金批次可以根据工艺确认的传统模型反映三个验证批次。

 

2.知识转移严重偏向于文件,而隐性知识(know-how)没有被有条不紊地转移

 

典型的技术转移项目严重偏向于文件转移。即关注看似平凡的文档传输,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变量,包括转移方根据其程序收集哪些文档、它们的一般格式和详细程度、其中可能捕获的内容的可变性、它们的可用性和可查找性、接收点请求了哪些文档、它们是如何发送的以及接收单位在接收到文档后如何处理这些文档。隐性知识转移(专有技术)与显性知识同样重要,PRST的研究表明,隐性知识转移被认为是无效的,关于转移什么隐性知识或方法几乎没有指导。此外,BioPhorum最近的一份出版物还强调了商业制造后期开发中的大量隐性知识,同时发布了一种工具,使组织能够执行自己的知识映射以发现显性和隐性知识。这种隐性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转移单位专家经常在接收现场见证流程执行(这也承担了巨大的成本)来证明。

 

3.知识“损失”,当有价值的经验和学习没有被捕获、认可或被认为相关时

 

在研究人员的经验中,通过作为研究一部分进行的主题专家(SME)访谈进行了验证,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损失发生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基于组织曾经拥有的一些知识会损失。这也可能是有价值的知识、经验、背景和学习的形式,这些知识、经验、背景和学习永远不会被有意义地捕获和管理,作为产品知识的一部分。这包括真正有用的知识,如失败的实验、决策背后的“原因”、未探索的风险、改进机会(质量、周期时间、产量)、已知但从未写下来的其他产品/流程经验,或者不太结构化或正式的知识,象征性地”在PPT中消失”(例如,经验教训、治理审查中的重要决策等)。).

 

4.由于缺乏结构化和标准化的知识管理方法而导致的知识“损失”

 

如果发送和接收点都没有结构化和标准化的知识管理方法来有效管理所需的知识,这也将导致知识损失。

 

5.由于员工经验的损失而导致的知识“损失”

 

知识损失是基于失去组织曾经拥有的某些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是通过失去关键人员。几十年的经验和相关的隐性知识可能会因为人们跳槽到另一份工作(公司内外)、退休而丢失,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从记忆中消失。

 

6.技术转移过程本身造成知识流动受阻

 

另一种失败模式往往是技术转移项目本身和从发送单位到接收单位必须跨越的技术转让"边界"所固有的。例如,如果存在语言差异或其他显著的文化差异(例如,愿意提出澄清性或证明性问题),或者如果关系紧张,知识转移将更加困难。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对转移速度和成本的高期望,使团队面临更大的压力来完成技术转让项目,而不是计划转让后成功的商业制造。

 

传统的技术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线性过程,不会循环回来反映是否实现了知识转让成果(见图4中的描述)。这似乎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可以提高对这些故障模式的认识,并通过改闭环知识转移框架(由稳健的知识管理方法实现)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改善相应的技术转移结果。

图4:传统的技术转移线性焦点,有效知识转移的挑战

 

2.2.探索防止知识损失的知识转移框架要求

 

随着确定了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导致知识转移无效的许多关键挑战,研究重点转向探索防止这种关键知识损失的知识转移框架的要求。

 

2.2.1.知识转移 - 理想状态 首先,思考在技术转让过程中有效的知识转移可能是什么样子是有用的。如果行业将技术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视为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会,也是保存、转移和发展产品知识的机会。表2中显示了知识的保存、转移和增长,以及研究人员如何描述它们在技术转让过程中有效应用于知识转移时可能意味着什么(第3栏)。

 

虽然这可能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场景,但研究人员发现,在开发框架时牢记这一愿景是有用的。

 

表2: 技术转移中知识保存、转移和发展

 

2.2.2.知识转移框架的高级要求 首先,回到之前确定的知识转移的六个挑战,并采用精益/六西格玛改进方法,提出了知识转移框架的五个高级要求,并列出如下(I-V):

 

1.知识转移由有目标和稳健的计划指导(I)

 

2.将知识视为资产的文化,最能促进知识转移(II)

 

3.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建立了标准化的知识管理方法(III)

 

4.隐性知识是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被发现和转移的(IV)

 

5.衡量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并制定解决任何差距和机会的行动计划(V)

 

这五个推动有效知识转移的高层次要求是从通过研究、访谈、基准测试和经验收集的信息中确定的。

 

然后,将六个“知识损失”挑战与五个高级需求进行映射,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对于每一项挑战,如果技术转让的知识管理方法中存在一项或多项高级要求,则应解决该挑战。

 

图5:知识转移框架的高级要求

 

下面给出了进一步的细节:

 

2.2.2.1.知识转移有一个有目标和稳健的计划指导

 

知识转移需要有一个深思熟虑的、有意识的计划。如前所述,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在当前的指导文件中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如果没有更多的关注,事情不太可能改变,正如所指出的,“希望不是一种战略”。这种知识转移计划将定义知识转移的目标,包括审查风险因素和了解每个发送和接收单位的知识管理能力、定义指标、定义角色等。该知识转移计划将具体规定要转移的知识以及应使用何种知识管理方法、由谁使用以及何时使用。这一知识转移计划必须是总体技术转移计划的明确组成部分。虽然它可能是一份单独的文件,但它必须纳入整个技术转让过程,并包括令人满意的完成程度,没有这一程度,技术转让就不能被视为完成。

 

2.2.2.2.视知识为资产的文化最能促进知识转移

 

行业技术转移指南中很好地描述了技术转移团队以及他们如何合作和沟通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同样还规定,转移不应“仅在纸上”,各方应在转移发生之前花时间观察事情实际上是如何完成的。例如,接收单位团队的关键成员查看发送单位正在生产的批次,以便见证所涉及的步骤并了解通常未记录的技术或其他知识的细微差别,并最终更好地了解产品和过程。

 

在将知识视为资产的文化中,往往会有一套促进主动分享知识的心态和行为。例如,寻求开始新工作的先验知识,分享知识,提出问题,寻求理解原因,以及问“还有谁需要知道?”在这种文化中,知识管理方法很容易被采用,这将使成员能够与他们网络中的其他人联系起来,超越他们的角色思考,提出困难的问题以促进持续改进,同时也庆祝成功。

 

这些行为中的大多数类似于安全或质量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理解基本原则并采取一种方式知识流的思维和工作(即心态和行为)。这种将知识作为资产进行管理的文化必须适用于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开发过程中,此时可能需要额外的努力来获取未来可能相关或不相关的知识。

 

2.2.2.3.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建立标准化知识管理方法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都需要标准化的知识管理方法。众所周知,有多种因素,包括知识管理标准化方法的存在(和有效性),它们如何处理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及它们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付诸实施。

 

在这一点上,更详细地探索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类型是有用的。一个公认的模型来说明这一点来自Gorman,他提出了四种类型的知识及其在技术转让中的作用:信息(什么);技能(如何);判断(何时);以及概括“为什么”的第四种类型。表3提供了每一个的摘要,以及从Gorman的工作中提取的每种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相关类型。

 

表3:Gorman知识类型

 

显性知识

 

在作者看来,许多生物制药技术转移项目中知识转移的重点强烈偏向显性知识。例如,在现有指南中明确界定了“什么”是明确的知识。

 

使用Gorman模型作为观察生物制药技术转移的透镜,表4说明了一些类型的对转移有用的显性知识。

 

作者在开发框架时注意到了这一点,更全面的知识转移显然会实现更稳健的转移,因为接收单位会更好地了解产品和流程。

 

然而,研究表明,显性知识转移(通常是文档转移)被视为“边际有效”,在转移什么和如何转移方面显然都有改进的空间。奥戴尔和休伯特认为,“知识是‘粘性’的,如果没有过程,它就不会流动。”因此,作者开发了一个框架,以确保知识流嵌入日常工作中,通过发送单位、接收单位以及两者之间的标准化知识管理方法。

 

表4:作者使用Gorman模型提出的生物制药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示例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通常被称为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或“诀窍”和“诀窍”作者先前的研究表明,隐性知识转移被认为“有些无效”,但代表了我们所知的70%至80%,并且富含历史、经验、基本原理和背景的宝贵知识。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难转移,因为它不太有形,对上下文敏感,难以表达。隐性知识不仅需要一个流动的过程,还需要一个浮出水面和相关的背景。例如,以下问题提供了简单的上下文,因为每个问题都提供了一个触发器来提供与手头上下文相关的隐性知识:

1.“作为专家,你观察X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你为什么为Y过程选择那个参数?”

3.“你在调查Z的时候还尝试了什么?”

回到Gorman的模型,一些有助于转移的隐性知识类型如表5所示。

表5:Gorman模型提出的生物制药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示例

 

2.2.2.4.隐性知识是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被发现和转移

鉴于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有机会增长知识和学习,并且由于知识转移在PPQ批次等重要活动中“实时”发生,因此应部署针对隐性知识的具体管理方法。这些知识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关注手头工作的背景,以帮助发现和转移隐性知识,并作为“可教的时刻”。例如,在新的、不熟悉的或关键的工作之前进行岗前简报,可以让员工在手头的任务上保持一致,并将揭示重要的问题、顾虑和风险。在工作完成后进行小型的事后审查将揭示实时见解,从而推动学习和持续改进的机会。

2.2.2.5.对知识转移进行衡量,并制定行动计划来解决差距和机会

正如彼得·德鲁克的名言所说,“被衡量的东西就会被管理”。从知识开始转移计划,决定衡量什么,并将这些衡量与整体技术转移项目监督和跟踪联系起来,将大大提高有效知识转移的进展。对知识转移进展的评估应得出完成情况的定量衡量,这一结果应上升为总体技术转让完成情况评估。几乎肯定会存在差距,可以通过最适当的手段来解决。这些可能包括给定转移项目的额外知识转移工作、未来的表征或开发工作、影响后续产品开发的上游行动,或形成先前知识的基础。

2.3.有效知识转移16项详细需求

从五项高层需求中,确定了16项详细需求。这些分类在以下标题下:

1.要转移的知识;

2.知识转移过程;

3.知识流动的推动者和阻碍者;

4.从转移方到接收方的变化程度。

表6列出了这16项要求,并对每项要求进行了简要说明。图6中提供了用于说明目的的示图,以向读者提供对从问题陈述到详细需求的思维过程和分析链接的可视化理解。这些要求构成了知识转移框架和相关解决方案的基础。

表6:知识转移框架的详细要求

 

图6:从问题陈述到知识转移框架的详细要求

 

3.制定知识转移框架和相关工具包

 

在确定了知识转移框架中要解决的16个详细要求后,知识转移实用工具包的开发继续进行,根据当前实践、研究人员的经验以及与其他知识管理专家的集思广益,对现有的知识管理工具、流程和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这导致确定了16项关键的知识管理实践。

选为本工作的知识转移增强工具包或KT工具包的基础,其中包括常用的现有知识管理实践、改编自其他应用程序的知识管理实践以及专门为促进技术转移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而创建的知识管理实践。

然后,将KT工具包与先前在知识转移框架中确定的16项详细要求进行映射。研究发现,至少有一种拟议的做法满足了每一项要求。这在图7中示出。

在确定了有效知识转移的要求和执行这些要求的相关KT工具包之后,下一步是开发总体知识转移框架。研究的目标是使该框架简单、易于遵循,并借鉴六西格玛和其他流程改进方法的最佳实践。为此,研究人员研究了用于持续改进的常用、简单的管理方法,并选择了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模型,如图8所示。

该模型由Deming推广,是改进给定流程的迭代和循环方法,并提供了克服传统线性技术转移流程早期发现的缺点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该过程是技术转移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改进机会是为了知识转移的有效性。

图7:将知识转移增强(KTE)工具包映射到知识转移框架的详细要求

 

图8:传统的“计划-执行-核对-行动”

 

KT工具包中的14个实践被分配到PDCA的四个阶段,并被适当地标记为阶段1-4,如图9所示。

利用PDCA的周期性,使框架与知识转移更加相关在技术转让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意图和描述如下,并在图10中描述,图10是知识转让增强框架,或KTE框架。

1.计划-知识转移(KT)准备计划

2.Do-KT执行,

3.检查-KT有效性评估

4.ACT-KT行动计划

本文的下一部分将进一步详细描述该框架。

 

4.KT增强框架的阶段

 

在本节中,介绍了KT强框架的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以及KT增强工具包中的相关实践。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都遵循如下类似的格式:

1.目的—整体意图。

2.结果-阶段的目标结果。

3.KT增强工具包——与给定阶段相关的知识管理实践的集合。注意,实践包括刺激知识流动的工具、过程或行为。

重要的是,将KT增强框架纳入整体技术转让项目计划并进行衡量,以便在工作人员面临时间或成本压力时,KT增强的努力不会被边缘化。对于KT增强工具包,每个单独的知识管理实践的特征如下:

1.知识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实践的标签。

2.它是什么—用实践术语描述实践是什么(例如,评估、模板、参考指南、过程或清单)。

3.描述—简要描述本知识管理实践的目的。

4.来源—表明知识管理实践是现有的、改编的还是创建的。

现有表明知识管理实践在实践中很常见。

适应是指存在类似的知识管理实践,但已被确定为需要以某种方式进行调整,以与技术转让更相关。

创造表明这种做法不存在,需要为技术转移而发展,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基本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现有做法相同。

5.努力—所需工时的近似值(即,努力不一定是持续时间)。鉴于平均技术转让超过12个月,一周或更短时间被视为低努力,<2周被视为中等努力,>2周被视为高努力。

请注意,这些任务通常与技术转让活动同时进行,因此不打算延长技术转让项目的总体时间表。预先实施的成本影响被认为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应该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多次偿还。相反,由于不可避免的知识遗漏而导致的知识损失在持续的基础上可能是一个代价高昂的事件。

图9:知识转移增强(KTE)工具包中的知识管理实践被分配到“计划-执行-检查-行动”阶段

 

图10:改善技术转让的知识转移增强(KT)框架

 

4.1.第一阶段:知识转移准备计划

 

KT框架的第一阶段,KT准备计划,是启动或“计划”阶段(图11)。

 

1. 此阶段的目的是创建一个有意的KT计划,了解要转移的知识、如何转移以及有效KT的风险因素。

 

2. 预期结果是提供一份记录在案的KT计划,以指导KT的执行和将要使用的实践,并告知与KT相关的风险因素。

 

表7概述了KT工具包中与这一阶段相关的知识管理实践。

图11:知识转移增强(KTE)框架的第一阶段:知识转移准备计划

 

表7:知识转移增强(KTE)框架的第一阶段:知识转移准备计划目的、结果和工具包

 

4.2.第二阶段:知识转移执行

 

KT框架的阶段2,KT执行,是主要的KT执行或“做”阶段(图12)。

 

1.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利用标准化的知识管理实践和活动来促进知识管理,并进一步探索、发现和转移有价值的隐性知识。这些特定于KT的活动是由底层标准化知识管理实现的发送和接收单位的做法。

 

2.预期成果是确保稳健和有条不紊的技术转移,从而改善总体技术转称成果并加速接受单位的学习。

 

表8概述了KT工具包中与这一阶段相关的知识管理实践。

 

图12:知识转移增强(KT)框架的第二阶段:知识转移执行。

 

表8:知识转移增强(KTE)框架的第二阶段:知识转移执行目的、成果和工具包

 

4.3第三阶段:知识转移有效性评估

 

KT框架的第3阶段,即KT有效性评估,是对KT的评估或“检查”阶段(图13)。

 

1.本阶段的目的是审查和评估KT的完成情况,并确定任何潜在的差距(针对每种显性和隐性知识)。

 

2.预期的结果是建立对稳健的KT的信心,包括未来学习的计划机会,维持和增长知识的手段,以及改进下一次转移的经验教训。

 

表9概述了KT工具包中与这一阶段相关的知识管理实践。

图13:知识转移增强(KT)框架的第三阶段:知识转移有效性评估。

 

4.4第四阶段:知识转移行动计划

 

KT框架的第4阶段,即KT行动计划,是积极跟进或“行动”阶段(图14)。

 

1.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查明和缩小差距,并根据技术转让的有效性和完成情况以及技术转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采取必要行动。动作(例如,间隙闭合)和改进可以反馈或前馈,包括:

 

2.当前转移的反馈:对转移的知识和/或KT过程。

 

3.对发送单位或开发功能的反馈:在上游活动中识别(并减轻遗漏)知识,以缩小差距和/或纠正未来产品的知识。

 

4.在接收现场对计划工作的前馈:告知控制策略和/或在制造或开发活动期间获得的附加知识。

 

5.预期的结果是确保采取切实的行动来改善整个生命周期的产品知识和产品KT过程,从而提高对产品的理解水平。

 

图14:知识转移增强(KTE)框架的第四阶段:知识转移行动计划

 

表9:知识转移增强(KTE)框架第三阶段:知识转移有效性评估目的、成果和工具包

 

 

此外,为未来的项目吸取了经验教训。

 

表10概述了KT工具包中与这一阶段相关的知识管理实践。

 

5.KT框架的预期影响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本文概述的实用KT框架是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加强KT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由于其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方法,作者认为它不仅可以对改善技术成果产生重大影响转移项目,但也更广泛地提高组织在管理关键业务资产—其知识—方面的成熟度。

 

重新审视之前确定的六个挑战,表11描述了KTE框架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KT框架提供了一种应对这些挑战的实用方法,从“闭环”规划开始,在KT活动结束时定义和评估目标,从而有机会确定差距并酌情解决问题。KTE框架还提供了一个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即使使用了不同的实践,也可以发生稳健的KTE,同时促进了除了显性知识之外转移隐性知识的价值。最终,KT框架可以超越技术转让过程,提供通过前馈循环影响整个生命周期的机会,以告知控制策略和反馈循环来通知未来的产品开发和未来的转移,如图15所示。

 

图15:知识转移增强(KT)框架如何超越技术转移

 

表10:知识转移增强框架第4阶段:知识转移行动计划目的、成果和工具包

 

 

除了解决这些挑战之外,作者认为KT框架的应用还将带来许多其他好处,包括:

 

1.通过弥合生命周期技术转移阶段确定的KT差距,更好地实现ICH Q10至Q12的目标;

 

2.审批后变更提交,实现持续改进变更和创新,无需延迟审批,使行业、监管机构和患者受益;

 

3.改善患者的结果,例如在技术转让期间通过更稳健的KT实现更快的产品发布和产品可用性,从而减少技术转让结果的可变性和更高水平的持续产品商业制造阶段的性能;

 

4.提高技术转移项目成本和进度的效率;

 

5.更高水平的员工能力和员工参与度。

 

6.KT框架的前进道路

 

本文描述了KT增强框架的发展,介绍了PRST的研究、作者的经验以及通过采访技术转让中小企业、行业高级领导者和监管机构获得的初始阶段反馈。迄今为止的反馈非常容易接受和积极,人们强烈支持KT增强框架是合乎逻辑和可行的,可以为该部门带来好处。反馈期间提出的主要关切是使框架易于实施,并清楚地确定每个阶段提供的好处。这里提出的框架考虑了这些建议。

 

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仍在进行中。计划的工作将定义一套支持性指标,以评估应用KTE框架的进展和有效性。进一步的社会化将产生额外的反馈,从而完善框架,生物制药行业之外的基准测试也是如此。

 

与KT框架相关的知识管理实践的开发工作也将取得进展。尽管被指出为现有的知识管理实践是从共同实践中得出的,但计划对需要调整或创建的知识管理实践进行工作。

 

总之,技术转移被选为本研究的焦点,以证明知识管理是PQS的推动者。事实上,KT框架中体现的原则如:制定知识管理计划;使用解决工具的标准化管理实践,过程和行为;评估知识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事实上,将知识管理实践嵌入到工作流程中正是知识管理学科的核心所在。

 

作者认为,所应用的原则可以适用于执行与药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相关的KT增强框架,这些框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端到端知识管理流程,如图16所示。

 

图16:贯穿端到端药品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框架

 

表11:知识转移增强(KTE)框架如何解决技术转移知识转移的关键挑战

 

这些各自的阶段框架可以根据其在结构、适当实践和药物开发、商业制造甚至产品停产中的目标受众方面的各自需求进行定制,共同关注每个阶段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聚合和存档。扩展这些框架、原则,与组织的业务需求性质相一致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实践是每个组织都可以做到的。

 

7.结论

 

考虑到前面陈述的愿望,即不仅仅是知识移交,而是利用技术转移作为保存、转让和发展知识的机会,KTE框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结构来实现这一目标,如表12所述。

 

表12:知识转移增强(KTE)框架如何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提供保存、转移和增长知识的机会

 

KT框架目前正在接受“路径”测试,尽管人们承认它需要一些前期规划和努力来实施,但潜在的好处和降低风险的机会是巨大的,特别是考虑到部署的工作量相对较低。

这里介绍的KT框架是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增强KT的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希望随着该框架在整个药品生命周期中端到端的发展,知识管理的角色将从ICH Q10中的推动者转变为ICH Q12中的关键考虑因素(技术和监管)。

 

参考文献:Knowledge Management as a Pharmaceutical Quality System Enabler: How Enhanced Knowledge Transfer Can Help Close the ICH Q10 to ICH Q12 Gap,PDA J Pharm Sci and Tech 2021, 75 64-90

 

 

分享到:

来源:文亮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