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行业研究
嘉峪检测网 2024-09-24 18:12
众所周知,骨修复材料是一种用于促进骨组织生长和修复的材料,通常由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性好的材料制成,其可以用于骨折、骨缺损、骨关节炎等骨骼疾病的治疗,帮助恢复骨骼功能和结构,目前常见的骨修复材料包括生物陶瓷、生物玻璃、生物聚合物等。
市场需求强劲:骨修复材料行业上中下游分析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来看,骨修复材料上游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天然骨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物质等原材料。骨修复材料下游应用行业主要包括医疗保健领域和放射治疗领域。
在应用市场方面,在医疗保健领域,骨修复材料主要用于骨折、骨缺损、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帮助恢复骨骼功能和结构。在放射治疗领域,骨修复材料则用于放射治疗后的骨组织修复和再生。此外,随着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兴起,骨修复材料也在癌症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工骨市场需求高涨,可塑形、抗液相溃散、降解再生等成产品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据数据预测,到2026年,全球骨修复材料市场的价值将达到35.6亿美元,预计复合年增长率将维持在4.1%。另一方面,根据南方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四年里,中国的骨修复材料市场经历了强劲的增长,从2014年至2018年,市场规模以复合年增长率16.0%的速度扩张,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个充满活力和快速扩展的市场,在2018年期间,中国的骨科骨缺损修复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39.3亿人民币,预计到2024年将增至100亿元。
近年来,老龄化不仅是全社会的高频率热词,还引发了诸多产业发展热潮。骨科对生物材料的需求量最大,约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38%。老龄化带来了大量骨科患者,扩大了骨科疾病的治疗需求。在中国,每年有超过六百万人因意外事故或是骨科疾病导致骨功能丧失。然而,实际上只有约一百三十万病例每年能得到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治疗,显示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非常强烈。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55.3亿元人民币,并且这一数值预计会在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96.9亿元人民币,反映出市场的巨大需求正在推动新产品的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临床提出了更进一步的需求。
临床应用多样化:骨修复材料产业大有可为
首先,临床骨缺损形态多样,骨填充物需满足可塑性,植入人体前和手术过程中可反复调整材料形态,才能最大限度匹配缺损部位。
其次,骨缺损部位可能伴有出血、或需在液体环境下开展修复手术,考虑到产品在人体内的稳定性,要能够抵抗液体冲刷。骨填充材料被液体冲散会出现多个问题:
一:骨缺损部位剩余填充材料不足,影响成骨再生;
二:被冲走的材料可能会到达非骨组织,例如皮肤、肌肉处,医生需要对其进行清洗,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患者暴露感染风险,清洗不到位还可能出现异位成骨。
其三:骨填充材料在人体内的降解再生效率会影响到最终的治疗效果。在骨修复领域,有骨传导和骨诱导两种不同的机理,骨传导属于“南水北调”、骨头从一侧长到另一侧;骨诱导属于“无中生有”,在非骨环境下诱导机体生出骨组织。
以立心科学为例,其获得了全球首个同时满足可塑形、抗液相溃散和高效诱导再生的人工骨获FDA 510(K)批准上市,填补全球产品空白。
据悉,目前国内骨填充物包括,包括骨科用人工骨、口腔用人工骨等产品。据悉,目前FDA批准的骨填充物超过400个,而国内发证的产品仅在50个以内,但都无法满足可塑形、抗液相溃散和高效骨诱导再生的全球空白需求。
现阶段,国内外参与企业的产品多以天然骨或无机、不可降解类人工骨为主,极少有能够实现诱导骨生长的人工骨材料。而立心科学的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代表的高分子降解材料的全球首个同时满足可塑形、抗液相溃散和高效诱导再生的人工骨率先获FDA 510(K)批准上市,填补全球产品空白。
简而言之,骨修复材料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骨修复材料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宽。也催生了更多运动医学、口腔科、整形外科的需求。
据悉,2015年至2020年我国骨科植入物、运动医学、口腔植入物、注射类医美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均超过15%,细分市场规模总和近千亿。此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将带动骨修复材料的需求增加。
在技术层面上,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新型骨修复材料,如生物活性玻璃、纳米复合材料等,以求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低的副作用。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定制的骨修复材料将成为可能,这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总体来看,骨修复材料行业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突破。
来源:CCME众智医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