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健世科技研发“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做了哪些实验

嘉峪检测网        2025-02-11 13:06

近日,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获批上市,下面嘉峪检测网与您一起了解一下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在临床前研发阶段做了哪些实验。

 

1、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的结构及组成

 

该产品由瓣膜和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组成。瓣膜由支架、瓣叶、支架覆膜、防漏环、缝合线组成。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包括 1 件瓣膜输送导管和 1 件支架装载器。瓣膜经化学液体灭菌,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经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使用。货架有效期两年。  

 

2、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的产品适用范围

 

该产品适用于经心脏团队结合评分系统评估后认为患有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或同时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不适合进行常规外科手术置换瓣膜、年龄大于等于 70 岁的患者。 

 

3、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的工作原理

 

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使用前在体外通过支架装载器将瓣膜压握、装载至瓣膜输送导管的鞘管内,在 DSA 或超声的引导下通过患者心尖入路,将瓣膜输送导管推送至主动脉瓣区。操作瓣膜输送导管的手柄,先释放瓣叶夹持件,确认瓣叶夹持件入窦且位置理想后,再释放瓣膜缝制段,使瓣膜固定于主动脉瓣环处,以替代功能退化的自体主动脉瓣达到治疗的目的。 

 

4、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的性能研究

 

4.1产品技术要求研究摘要 

1 瓣膜 

外观   

尺寸   

静态前向流性能   

稳态回流泄漏性能   

脉动流性能   

瓣叶与支架的分离力   

防漏环与支架的分离力   

支架上下部分的连接牢固性   

瓣叶与支架覆膜的连接强度   

支架与支架覆膜的连接强度   

夹持力   

径向支撑力   

慢性外向力   

抗挤压性能    

局部挤压性能   

植入短缩率   

瓣膜压握/装载和连接到输送系统的性能 

瓣膜和输送系统之间的连接强度   

瓣膜装载到瓣膜输送导管后不会对瓣膜造成损伤 

瓣膜压握状态   

相变温度   

不溶性微粒   

酸碱度   

重金属   

戊二醛残留   

异丙醇残留   

还原物质   

蒸发残渣   

紫外吸光度   

瓣膜支架耐腐蚀性   

无菌   

细菌内毒素   

2 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 

外观   

尺寸   

止血性   

排气性能   

调弯性能   

鲁尔接头   

末端头端   

导丝兼容性   

峰值拉力   

不溶性微粒   

无漏液   

无漏气   

酸碱度   

蒸发残渣   

还原物质   

重金属   

紫外吸光度 

环氧乙烷残留量   

输送系统耐腐蚀性   

无菌   

细菌内毒素   

4.2产品性能评价 

除产品技术要求性能外,产品性能评价还包括瓣膜的材质、射线可探测性、瓣叶热皱缩温度、瓣膜稳固性、拉伸强度、破裂强度、渗透量、孔隙率、耐久性、DPIV、MRI 兼容性、结构性组件疲劳评估性能、有限元分析、镍离子释放、化学物质残留,清洗验证等。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的射线可探测性、水合性、扭转结合强度、释放扭矩、模拟使用(包括:装载性能、追踪性能、推送性能、扭转性能、瓣叶夹持件在目标植入部位重新定位的功能、排气性能、抗扭结性能、释放性能、回撤性能、瓣膜和输送系统的相互作用)。 

 

5、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的生物相容性 

 

产品由瓣膜和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包括瓣膜输送导管和支架装载器)2 个部分组成。瓣膜为植入器械,与循环血液长期直接接触;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为外部接入器械,其中瓣膜输送导管与循环血液短期直接接触,支架装载器与血路短期间接接触。产品各部件按照 GB/T 16886 系列标准分别进行了生物相容性评价,具体生物学试验项目详见表 1。

表 1 生物相容性试验项目表 

 

评价项目  瓣膜  瓣膜输送导管 
细胞毒性    √  √ 
皮肤致敏    √  √ 
皮内反应    √  √ 
热原试验    √  √ 
急性全身毒性    √  √ 
亚慢性毒性   √ 
植入反应   √ 
血液相容性-凝血  √ 
血液相容性-体外溶血    √  √ 
血液相容性-血栓形成    √  √ 
遗传毒性   √ 

结合材料安全性数据、同类产品应用史、已开展的动物试验、临床试验,对瓣膜的亚急性全身毒性、慢性全身毒性和致癌性进行了评价。结合产品临床接触方式、材料安全性数据、临床使用史、动物试验数据,并交叉参考公司同类产品的生物学试验信息对支架装载器进行了评价。经综合评价,产品生物相容性风险可接受。 

 

6、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该产品的瓣膜部分采用了牛心包,开发人参照 YY/T 0771.1-2020 对相关生物安全性风险进行了识别,并从原材料选取和获取、原材料和供应商管控、生产过程管控、产品处理工艺控制、质量体系保证等方面论述了风险控制手段,同时参照标准 GB/T 16886.20 和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等要求对瓣膜的抗钙化、免疫原性和病毒灭活等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符合要求,相关生物安全性风险可控。 

 

7、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的灭菌研究

 

该产品由瓣膜和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组成。其中瓣膜采用了化学液体戊二醛溶液灭菌,输送系统采用了环氧乙烷灭菌。开发人开展了灭菌过程确认,证明无菌保证水平可达到 10-6。开发人开展了瓣膜清洗验证、相关化学物质残留验证。 

 

8、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的产品有效期和包装研究

 

瓣膜和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的货架有效期均为 2 年。开发人分别开展了瓣膜和输送系统的货架有效期验证,包括产品稳定性、包装完整性和运输模拟验证。其中瓣膜采用的是实时老化验证,输送系统采用的是加速老化验证。

 

9、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的动物研究

 

开发人开展绵羊模型的动物试验研究以确认产品使用性能、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瓣膜的急性功能、输送系统的急性性能以及瓣膜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瓣膜反流、跨瓣压差、瓣膜位置等影像评估)和安全性指标(瓣膜的长期生物学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产品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分享到:

来源:嘉峪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