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生产品管

与时俱进的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

嘉峪检测网        2017-07-31 19:40

一项技术的产生必然会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和进步,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哲学上说所有事物都是变化的,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就是如此。

 

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一直都在变化,听同事说起以前做轮胎质量管理的时候,采用手工描点绘制SPC控制图来进行产品过程控制,而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具有快速响应市场机制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模式已经将绘制控制图这项工作交给了SPC软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与时俱进的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

 

曾经的SPC统计过程控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y)成立两个小组,以休哈特(W. A. Shewhart)博士为学术领导人的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研究组,以道奇(H. F. Dodge)为学术领导人的产品控制(Production Control)研究组。 其中,休哈特研究组经过研究,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以及监控过程的工具—控制图(Control Chart)。这就是SPC统计过程控制的萌生阶段

 

自休哈特于1924年发明了SPC统计过程控制,至今已有90年整。在这90年里,SPC统计过程控制经过在全世界范围的实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着,不但在理论方面发展得非常完善,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也日益紧密。

 

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

 

1924年5月16日,休哈特提出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p图,随着这张控制图以及其中有关过程控制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著名的SPC理论的诞生。

 

1931年休哈特对其理论进行了总结,写出了一本划时代的名著《产品制造质量的经济控制》(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ions)。这本著作可以称得上一代名著,因为在他出版半个世纪以后的八十年代仍能在美国再版,由此可见其学术价值。

 

控制图在英国及日本的历史

 

英国在1932年,邀请休哈特博士到伦敦,主讲统计品质管制,而提高了英国人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工业方面之气氛。

 

1950年控制图被引进到日本。同年日本规格协会成立了品质管制委员会,制定了相关的JIS标准。

 

与时俱进的SPC统计过程控制

 

1. 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自动化功能强大

 

传统的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原始数据是手工抄录,然后人工计算、打点描图,或者采用人工输入计算机,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手工进行的统计过程控制往往具有滞后性,即产品已经成型、错误已经铸就才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在高速度、大规模、重复性生产的制造型企业里,SPC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SPC系统已更多采取利用数据采集设备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到质量控制中心进行分析的方式。

 

2. 控制图多样,分析功能强大

 

控制图一直是SPC统计过程控制的关键SPC诞生伊始只有最基本的七种控制图表:IX-MR(单值移动极差图)、Xbar-R(均值极差图)、Xbar-s(均值标准差图)、P(用于可变样本量的不合格品率)、Np(用于固定样本量的不合格品数)、u(用于可变样本量的单位缺陷数)、c(用于固定样本量的缺陷数)。经过不断生产实践,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图被发明,从而使SPC技术的分析功能更加强大。

 

3. 贯彻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强调全过程预防控制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普及,SPC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上的应用也逐渐从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设计、辅助生产过程、售后服务及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强调全过程的预防与控制。

 

4. 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越来越高

 

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速度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成功运用的系统不仅要适合现时的需要,更要符合未来发展的要求,在系统平台的多样性、软件技术的先进性、功能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系统开放性等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SPC统计过程控制这项技术的发展,其在现代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特别是面对顾客需求驱动的全球市场,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以顾客满意的产品占领市场,就必须以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实施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SPC统计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长远意义上获得持续的经济效益。

 

分享到:

来源:盈飞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