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套管帽脱离强度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屈服强度:是 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查看详情>>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yield strength,又称为屈服极限 ,常用符号δs,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下屈服点和上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a.屈服点yield point(σs)
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
b.上屈服点upper yield point(σsu)
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c.下屈服点lower yield point(σSL)
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首先解释一下材料受力变形。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
所谓屈服,是指达到一定的变形应力之后,金属开始从弹性状态非均匀的向弹-塑性状态过渡,它标志着宏观塑性变形的开始。
收起百科↑ 最近更新:2017年02月21日
检测项:全部参数 检测样品:针织帽 标准:针织帽 FZ/T 73002-2006
检测项:全部参数 检测样品:缝制帽 标准:缝制帽 FZ/T 82002-2006
检测项:全部参数 检测样品:针织帽 标准:针织帽 FZ/T 73002-2006
机构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
检测项:全部参数 检测样品:缝制帽 标准:缝制帽 FZ/T 82002-2006
检测项:全部参数 检测样品:针织帽 标准:针织帽 FZ/T 73002-2006
检测项:剥离强度 检测样品:纺织品 标准:使用粘合衬服装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FZ/T 80007.1-2006
机构所在地:浙江省宁波市
检测项:部分项目 检测样品: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标准:GB 11032-201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IEC 60099-4:1991
检测项:部分项目 检测样品: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标准: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11032-2010 IEC 60099-4:1991
检测项:全部项目 检测样品:导管、套管 标准:JG/T 3050-1998 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
机构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
检测项:阴道脱离细胞检查 检测样品:分泌物 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第三篇第三章第七节 二、常规染色方法,3.瑞氏染色法及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
机构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
检测项:管体外观 检测样品:套管 标准:《套管和油管规范》 API Spec 5CT-2011 10.14 《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井套管和油管用钢管》 GB/T19830-2011 10.14
检测项:直度 检测样品:套管 标准:《套管和油管规范》 API Spec 5CT-2011 10.13.8 《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井套管和油管用钢管》 GB/T19830-2011 10.13.8
检测项:外径 检测样品:套管 标准:《套管和油管规范》 API Spec 5CT-2011 10.13.2 《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井套管和油管用钢管》 GB/T19830-2011 10.13.2
机构所在地:四川省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