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室温下的电器强度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屈服强度:是 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查看详情>>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yield strength,又称为屈服极限 ,常用符号δs,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下屈服点和上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a.屈服点yield point(σs)
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
b.上屈服点upper yield point(σsu)
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c.下屈服点lower yield point(σSL)
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首先解释一下材料受力变形。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
所谓屈服,是指达到一定的变形应力之后,金属开始从弹性状态非均匀的向弹-塑性状态过渡,它标志着宏观塑性变形的开始。
收起百科↑ 最近更新:2017年02月21日
电子元器件在实际使用会因为焊接不良,存在异物等情况,导致发生短路,短路等不工作现象,我们公司利用各种手段可以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非破坏性的测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 主要情况:欧盟于2003年2月13日出台了规范整个欧盟电子产品市场的2002/96/EC指令,即《关于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简称WEEE指令)。 &nb...
嘉兴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仪器和出色的服务团队,为您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 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铝塑板,发泡材料,复合材料,压敏胶带,氧化铁,贵金属,钢铁...
检测机构:嘉兴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可以依据GB/T 4857.23-2003《运输包装件 随机振动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试验,并出具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随着国际市场绿色环保法规的不断增加,各企业必须积极的应对,保证其产品符合要求。STQ可依据全球相关的指令和法案,协助客户对电子电器产品及其包装材料进行符合性测试,使企业能够快速的进入国际市场。 ...
检测机构:苏州索泰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童车童床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由于这类产品主要面对的是行为能力较低的婴幼儿,因此其安全性备受关注。许多国家针对这类产品的使用性质进行了分类,并且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标准进行安全管控。 ...
检测机构: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石棉因其良好的绝缘、耐火和吸音特性,曾广泛应用于造船材料,2009年6月5日,国际海事组织(IMO)以决议形式通过了MSC.282(86)决议-关于SOLAS公约修正案。就石棉在船上的使用作了进...
央视曝某地花生油掺假及黄曲霉毒素B1严重超标,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黄曲霉毒素B1对包括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
检测机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更多相关信息>>
电饭锅,果汁机,咖啡机等各种厨电产品的普遍使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却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产品中的食品接触材料,如塑料,橡胶,着色剂等可能会在产品的使用过...
检测机构: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