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一篇关于仿生人工手臂的论文《Improved control of a prosthetic limb by surgically creating electro-neuromuscular constructs with implanted electrodes》。论文介绍一种全新的仿生人工手臂,并在患者生3活得到验证。
新型仿生手的研制为截肢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据中国残联的统计,中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500万人,其中200多万上肢截肢患者,预计每年还将新增数万上肢截肢患者。这些上肢截肢患者,由于失去手或者手臂不得不离开原有工作岗位,生活自理能力大大下降,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伤残后巨大的现实落差让肢残伙伴产生极端负面情绪,封闭自我难以走出伤痛。
如何让这些截肢患者恢复正常人生活一直是科学家和医生共同努力方向。尽管之前已经开发出很多人工手臂,但是由于这些人工手臂没有仿生功能,并不能给予患者带来生活质量改善。因此如何开发一款具有仿生功能,且患者能够完美控制手臂以及手指运动的仿生人工手臂成为研究目标。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创造性开发一款仿生人工手臂,该仿生人工手臂不仅能够让患者控制手臂运动,而且还能控制手指运动。
仿生人工手臂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的仿生人工手臂主要是为了解决上臂截肢患者。一般来说,对于上肢截肢者来说,肘部以下截肢会留下许多小的残余肌肉,这些肌肉可能会被用来帮助控制机器人肢体的各个方面,例如单个手指的运动。然而,对于肘部以上截肢,可用于控制假肢的剩余肌肉的选择较少,很难实现单个手指的运动。为了实现上臂截肢患者能够控制人工手臂的手指运动,现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脑机接口。例如克利夫兰诊所开发出来一款仿生手臂,并在初步研究中得到验证。
但是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采用另外一种全新方式来实现。将上臂残余的周围神经与仿生人工手臂的小电极相连接,由于剩余神经的信号可能太微弱,无法被电极接收,因此需要将这些神经重新配置到现有肌肉中的新目标,以“放大”信号。小电极将放大的神经释放信号传送到仿生人工手臂的“钛棒”植入物上。同时仿生人工手臂利用AI算法来解读神经释放信号,从而控制仿生人工手臂运动来实现患者真实想法。
为了让患者感到更舒服以及仿生人工手臂与患者连接更牢固,研究团队在仿生人工手臂的植物段设计一根“钛棒”,“钛棒”能够插入残余上臂的骨骼中。这与经典的 ‘socket’ 设计相比,提供了连接强度和舒适度。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为多位上臂截肢患者植入仿生人工手臂,其中一位名叫Tony的患者已经植入仿生人工手臂超过三年。仿生人工手臂通过AI学习算法将Tony的意图转化为仿生人工手臂的运动,使Tony能够用他的思想移动仿生人工手臂,并且能够控制仿生人工手臂上手指按照Tony意图运动。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英文: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Chalmers、CTH)位于北欧瑞典哥德堡,成立于1829年,是一所以工程和建筑的教育与研究为主旨的欧洲知名理工院校之一。
作为欧洲顶尖理工院校IDEA联盟,也是瑞日Mirai项目、北欧五校联盟、UNITECH等组织成员。Chalmers为瑞典唯一的私立理工院校,为瑞典输送了近四成的工程师与建筑师,在瑞典公众对瑞典大学的信任度进行评估中,自2012年以来其连续8年获得最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