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电喷雾质谱源内裂解规律研究及案例解析

嘉峪检测网        2024-08-21 08:10

近些年来,电喷雾(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质谱因其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性能在药物、化工、食品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喷雾质谱和液相、气相等虽同为色谱与光谱技术,但原理不同,气相色谱仪配置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适合检测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化合物,化合物在高温热裂解区裂解产生含碳自由基・CH,其比例越高,响应越好;液相色谱仪配置紫外检测器,适宜检测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化合物中共轭和超共轭体系越多,吸收红移,强度增大,灵敏度越高;而电喷雾质谱作为一种大气压源离子化技术,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特别适合分析中高极性、难挥发或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检测自然界中大部分化合物。

电喷雾质谱技术作为一种“软电离”技术,获得的通常是分子离子峰,便于化合物的定性解析。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获得了许多碎片离子,给解析带来了难度。荷兰莱顿大学Martin Giera团队研究了源内碎裂在代谢组学中的影响,他们发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源内裂解是一部分难以鉴定的色谱峰的产生原因[1]。笔者根据相关经验,总结了部分小分子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下的源内裂解碎片,并对其裂解途径进行了讨论,希望对大家的质谱解析带来一些帮助。

 

1、脱水

1.1直链羟基

当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时,容易异裂脱水获得较大的脱水离子峰,此峰往往为基峰。例如目标化合物C12H15FO2,该化合物结构式见图1,我们对其定性,判断是否获得目标化合物。其一级质谱图见图2,基峰为175.1(+),另外较大离子峰为193.1(+),而理论分子离子峰为211.1(+),通过解析,我们判断193.1、175.1离子峰为依次脱去一分子水和两分子水而得,其裂解规律见图3。

 

 

 

1.2 环氧化物

环氧化物在氧原子上加H+,C-O键异裂后再脱水形成双键。例如化合物C9H15NO2,其结构式见图4,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发现除分子离子峰(M+1)+  170.12外,还获另一较大峰152.11,质谱图见图5,经分析,该离子峰为脱水裂解峰,其裂解过程见图6。

 

 

 

1.3 环上取代羟基

环上取代羟基,在氧原子上加H+,C-O键异裂后再脱水形成离子峰(M+H-18)+。例如化合物C10H20BrNO2,其结构式见图7;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发现除分子离子峰(M+1)+  250.04外,还获另一较大峰232.03,质谱图见图8,经分析,该离子峰为脱水裂解峰,其裂解过程见图9。

 

 

 

2、脱卤化氢

取代卤化物,在卤原子上加氢后,异裂脱去卤化氢,获得碎片例子。例如图8中,出现了170.12的粒子峰,经分析,该离子为(M+H-HBr)+,其裂解途径见图10。而图9中出现的152.11的离子峰,是脱水、脱HBr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裂解途径见图11。

 

 

 

3、脱氨基

氨基取代化合物,在氨基上加氢、异裂脱去NH3,获得分子离子峰和碎片例子(M+H-17)+,该碎片例子往往为基峰。常见裂解方式见图12。

 

4、脱叔丁氧羰基(-BOC)

含有叔丁氧羰基的化合物往往很难发现分子离子峰,基峰往往为(M+1-100)+,以C14H25NO4和C14H21NO2为例,研究了其裂解路径,其基峰(M+1-100)+为分子加氢、电子重排、脱去CO2后获得,裂解过程见图13、图14。

 

5、硼酸酯源内裂解

硼酸酯的源内裂解方式常为B-O键的断裂,经过电子重排获得取代硼酸化合物。

以C12H17BO2为例,其基峰为123.06,而不是205.14其源内裂解方式见图15。

 

电喷雾质谱(ESI)的源内裂解常发生在N、O、B等杂原子上,ESI源的锥孔电压参数与离子源温度对源内裂解起主要作用,锥孔电压越高,离子源温度越高,源内裂解发生的概率越大。但是通过调节上述参数往往不能完全避免源内裂解,因此当根据基峰对化合物进行定性时,不能因为未发现分子离子峰就判定反应未进行,未获得目标例子,而应该结合反应物及目标产物结构,结合源内裂解规律,综合进行定性解析。

 

参考文献

[1] Giera M, Aisporna A, Uritboonthai W, Siuzdak G. The hidden impact of in-source fragmentation in metabolic and chemical mass spectrometry data interpretation[J]. Nat Metab. 2024 Jun 25.

 

 

分享到:

来源:药事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