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部接线和内部线(第5章)
1.背景介绍: 口罩最先主要应用于医院(俗称医用口罩)或者粉尘严重的工作领域中劳动者佩戴(劳保口罩),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自身呼吸健康的重视,在雾霾天气或者城市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和道路扬尘等。 雾霾的主要构成物是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查看详情>>
1.背景介绍:
口罩最先主要应用于医院(俗称医用口罩)或者粉尘严重的工作领域中劳动者佩戴(劳保口罩),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自身呼吸健康的重视,在雾霾天气或者城市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和道路扬尘等。
雾霾的主要构成物是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对此,我国相继出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与《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3-2013)等一系列相关规章,2014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PM2.5列为一类致癌物质,由此引发了PM2.5防护口罩的连年热销。据《2014-2019年中国口罩市场监测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口罩需求量的年增长速度均高于15%。
2.口罩标准
在防护型口罩标准出台之前,企业生产的日常防护口罩产品一般参照下面标准:
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
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或者依据以上标准制定企业标准。
3.防护型口罩检测标准
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于2016年4月25日发布,2016年11月1日实施,标准适用于日常生活中佩戴,用于防止空气颗粒物污染的口罩产品。
TAJ 1001—2015《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于2015年12月1日发布,2016年3月1日实施,适用于日常生活中民众佩戴用
收起百科↑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1日
检测项:检查接线组别和极性 检测样品:煤矿用母线 标准:《煤矿电气试验规程》(1983)煤生字第761号
检测项:检查接线组别和极性 检测样品:母线 标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
机构所在地:山东省枣庄市
机构所在地:重庆市
检测项: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 检测样品:环境空气和废气 标准: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B)《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第三篇.第二章.二(三)国家环保总局(2003)
检测项: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 检测样品:环境空气和废气 标准:β射线衰减法(B)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第三篇.第二章.二(四)国家环保总局(2003)
检测项: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 检测样品:环境空气和废气 标准: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B)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第六篇.第二章.一(一)国家环保局(2003)
机构所在地: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