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水,正己烷萃取液的蒸发残渣
灰分 灰分是某种物质中的固体部分而不是气体或液体部分。在高温时,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灰分 测定意义 1. 食品的总灰分含量是控制食品成品或半成品质量...查看详情>>
灰分
灰分是某种物质中的固体部分而不是气体或液体部分。在高温时,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灰分测定意义
1. 食品的总灰分含量是控制食品成品或半成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比如:牛奶中的总灰分在牛奶中的含量是恒定的。一般在0.68%~0.74%,平均值非常接近0.70%,因此可以用测定牛奶中总灰分的方法测定牛奶是否掺假,若掺水,灰分降低。另外还可以判断浓缩比,如果测出牛奶灰分在1.4%左右,说明牛奶浓缩一倍。又如富强粉,麦子中麸皮灰分含量高,而胚乳中蛋白质含量高,麸皮的灰分比胚乳的含量高20倍,就是说面粉中的精度高,则灰分就低。
2. 评定食品是否卫生,有没有污染。如果灰分含量超过了正常范围,说明食品生产中使用了不合理的卫生标准。如果原料中有杂质或加工过程中混入了一些泥沙,则测定灰分时可检出。
3. 判断食品是否掺假。
4. 评价营养的参考指标(可通过测各种元素)。
我们通常所说的灰分是指总灰分(即粗灰分)包含以下三类灰分:
1. 水溶性灰分:可溶性的钾、钠、钙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量;
2. 水不溶性灰分:污染的泥沙和铁、铝、镁等氧化物及碱土金属的碱式磷酸盐;
3. 酸不溶性灰分:污染的泥沙和食品中原来存在的微量氧化硅等物质。
直接灰分法
称取试样后,以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在550±25℃ 灼烧4 h。冷却至200℃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 min,重复灼烧至恒重,计算灰分含量(重量百分比g/100 g,以下简称%)。
加助灰化剂灰化法
称取试样后,加入3.00 mL 乙酸镁溶液(80 g/L),使试样完全润湿。放置10 min 后,在水浴上将水分蒸干,以下步骤按方法一操作。同时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乙酸镁溶液做3次试剂空白试验。
灰分测试仪器:快速灰分测定仪
收起百科↑ 最近更新:2017年03月14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童车童床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由于这类产品主要面对的是行为能力较低的婴幼儿,因此其安全性备受关注。许多国家针对这类产品的使用性质进行了分类,并且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标准进行安全管控。 ...
检测机构: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石棉因其良好的绝缘、耐火和吸音特性,曾广泛应用于造船材料,2009年6月5日,国际海事组织(IMO)以决议形式通过了MSC.282(86)决议-关于SOLAS公约修正案。就石棉在船上的使用作了进...
央视曝某地花生油掺假及黄曲霉毒素B1严重超标,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黄曲霉毒素B1对包括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
检测机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更多相关信息>>
电饭锅,果汁机,咖啡机等各种厨电产品的普遍使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却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产品中的食品接触材料,如塑料,橡胶,着色剂等可能会在产品的使用过...
检测机构: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更多相关信息>>
近日,央视节目播出一组有关草莓农药检出的报道,称该栏目组记者随机在北京购买的8份草莓均检测出含有百菌清和乙草胺两种农药。节目称:乙草胺在国家的草莓残留物标准中并无登记,但相比欧盟标准,有的草莓超...
检测机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我们能为国防军工单位、涉密单位、一般生产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即职业病危害“三同时”)、作业场所职业...
检测机构:四川以勒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鉴定(特色项目) 分析中心是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质量检验省属检测机构,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定检测机构,负责广东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产品认定。 ...
检测机构:重庆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PONY谱尼测试集团可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铜》(GB 29210-2012)、《皮蛋》(GB/T 9694-1988)、《蛋制品卫生标准》(GB 2749-2003)等规定,...
检测机构: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检测项:配对抗体的等克分子反应性 检测样品: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定量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标准: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定量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YY/T 1163-2009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