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1-04-14 10:18
压电材料(Piezoelectric materials)是一类无机和有机材料,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力,反之亦然。压电一词起源于希腊语piezein,字面意思就是挤压pressure,取而代之的是,不是挤压葡萄得到葡萄酒,而是挤压晶体来制造电流。这类材料的极性可随着施加力而线性变化,引起材料本身的电场出现,在有机材料,尤其是压电聚合物中,分子结构和排列方向都会激发压电效应。
图1 压电效应
正常情况下,晶体的结构为非对称,但仍以电中性平衡存在;如对其施加机械压力,则结构变形,原子被推挤,从而产生电流;此时,如对同样的晶体施加电流,则该晶体会膨胀或收缩,将电能重新转换为机械能(高度有序排列的晶体材料在机械力下发生瞬时变形,导致原子位置移动,有序偶极子分布引起电荷积累)
压电现象还能发生于不同的哺乳动物组织中,这些组织由对齐α螺旋结构的角蛋白组成,例如羊毛、头发、蹄和角。此外,肌肉和骨骼组织内含有许多胶原蛋白结构,胶原蛋白的特征就在于螺旋纤维和螺旋结构,沿着纤维轴,胶原纤维可表现出侧向压电效应。因此,自然界中的许多组织具有压电性能,例如骨骼、韧带、软骨和肌腱。
图2 1957年科学家即发现骨骼属于压电材料,骨骼胶原纤维彼此滑动时会产生电荷的积累,并产生微小电流,从而打开骨骼细胞的钙离子通道,这触发了一系列信号通路,并最终促进了骨的形成
因此压电材料在医疗领域有两种主要用途,传感器和执行器/效应器,传感器将机械力转换为电压,而效应器则将电量/电压转换为机械力。
图3 压电材料的两种主要用途示意
图4 基于压电材料和压电常数的分类
图5 压电纳米材料的电性能。(a)压电陶瓷;(b)钙钛矿晶体(以钛酸钙表示);(c)纤锌矿晶体(以氧化锌表示);(d)单位晶体和块状压电陶瓷网格;(e)聚偏二氟乙烯;(f)天然生物聚合物;(g)天然纳米复合材料
大致了解了材料是怎么回事,还是要回到临床应用上来,压电材料在心电乃至整个泛血管领域的应用都不算少见(当然更多的还是外科手术和牙科器械、雾化器、超声波清洗器械等等),不过今天还是把范围缩小一点。由于电源的限制,起搏器以及其它植入器械不得不面对定期更换的问题,如果此时存在以人体自身的能量(静息时大约有100W)作为电源的植入医疗器械,那么它简直就是临床医生理想中的器械,当然理想是美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Thayer School of Engineering和UT Health San Antonio的科学家们,就尝试使用多孔设计的柔软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压电薄膜,来制作新一代的起搏器。
图6 自身供能压电器械示意图(研究团队使用犬模型进行了植入测试,如右上图)
如上图,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围绕起搏导线的双悬结构,两侧游离缘均可用于收集能量;其最大输出为0.5V,在43nA和1Hz下。(当然目前还没有到临床阶段~顺便这个能量还是太小了,起搏器还是得安个电池)
图7 多孔压电能量收集器械示意图,(C)薄膜的电镜下图像
压电方式收集能量有许多优点,高功率密度、结构简单以及可扩展,且不需要经常维护。然而遗憾的是,其尺寸大小会影响到各种参数,例如重量、制造方法,可达到的输出功率以及潜在的应用领域。其次,心跳在不同人群,以及同一患者不同活动状态下的变化很大。材料方面,压电陶瓷最能产能,但本身较脆,柔软且可拉伸的聚合物材料更合适作为生物医学材料。
图8 麻省理工学院制作的,在牛心包外的压电材料,可获取心脏收缩舒张时的动能,并转化为起搏器的能量
图9 康涅狄格大学制作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传感器,植入鼠隔膜后,可监测呼吸运动
图10 部分压电材料自身供能起搏器的研究
除了压电以外,2020年瑞士研究者的报道,针对无导线起搏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心内能量收集器械,则是另一种思路的自身供电。在原始设计,以及心脏六角架上测试不同角度,并与实验动物体内的不同心脏运动轨迹结合后,设计出如下图的原型,其长度为30mm,直径为7mm,体积为1.15立方厘米,总质量为8.01克。最终体外和实验动物体内,该原型器械实际输出功率分别为4.2uW和2.6uW,并可在术中顺利植入实验猪的右心室。(研究者同时也表示,测试原型仅依赖于恒定的心脏收缩力,未考虑到现实活动中的动能,譬如运动,身体姿势改变等;身体活动可以叠加到心脏动能上,也可能反向抑制,因此目前的结果仅代表静止状态下的保守输出估计值)
图11 电磁感应自身供电起搏器原型(a)截面;(b)最终25mm的胶囊原型,直径为6.8mm,头端为镍钛合金的爪子/抓钩(所以这算个野生自供电Micra?)
自身供电起搏器原型离临床可能还有很多年的距离,目前研究者们仍集中在能量转换上,还未考虑到信号整流和能量存储的问题。此外,不同部位的起搏阈值不同,某些患者的起搏阈值较高,所需的功率也较高,意味着这一领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Nicolas Franzina, Adrian Zurbuchen, AndreasZumbrunnen, et al. A miniaturized endocardial electromagnetic energy harvest for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s. PloS One. 2020; 15(9):e0239667.
2.Anuruddh Kumar, Raj Kiran, Sidhant Kumar, et al. Acomparative numerical study on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 for self-poweredpacemarker application. Global Challenges 2018,2,1700084.
3.Kausik Kapat, Quazi T.H. Shubhra, Miao Zhu, et al. Piezoelectricnano-biomaterials for biomedicine and tissue regeneration. Adv. Funct. Mater.2020, 1909045.
4.Angelika Zaszczynska, Arkadiusz Gradys, Pawel Sajkiewicz.Progression in the applications of smart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for medicaldevices. Polymers 2020, 12, 2754.
来源: Mi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