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如何确定家电产品电池充电项目的试验温度?

    根据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现有技术水平,一般认为,将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温度限制在10℃~ 40℃范围内可以保证电池安全性。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个别电池制造商或技术研究机构有可能通过改善工艺、改进电极材料、添加改性物质等方式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扩展电池的充电温度上下限限值。

    2021/05/08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不同老化路径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影响

    作者研究了不同老化路径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的影响,发现老化过程中正极发生的副反应对电池热失控特性演变无明显影响,电池全生命周期热失控特性演变主要取决于负极材料+电解液反应体系产热特性的变化。

    2021/06/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锂电池及其组装胶粘剂的检测项目与要求

    锂离子电池粘结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主要作用是连接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电极集流体,使它们之间具有整体的连接性,从而减小电极的阻抗,同时使电极片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能。

    2022/10/2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软包锂离子电池鼓胀原因超全总结

    引起软包锂离子电池鼓胀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实验研发经验,笔者将锂电池鼓胀的原因分为三类,一是电池极片在循环过程中膨胀导致的厚度增加;二是由于电解液氧化分解产气导致的鼓胀。三是电池封装不严引进水分、角位破损等工艺缺陷引起的鼓胀

    2022/11/28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锂离子电池负极衰减的主要机理和应对方法

    析锂、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增厚、可循环锂量的损失、活性物质结构的破坏等现象均可导致锂电池寿命的衰减 。其中,负极是引起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本文总结了电池使用过程中负极衰减的主要原理,并提出了几种减少容量衰减的方法。

    2023/03/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正在制定:锂电池、双70或成准入门槛

    近日有消息称“低速电动车管理政策将在5月份进入公开征求意见期”,引发业内重点关注。多位涉及低速电动车标准制定的行业专家及地方政府领导接受采访时均表示,无法证实上述说法,目前暂未收到低速电动车政策出台的相关信息通知。但管理政策的研究制定确实在进行中,由工信部牵头负责。

    2016/04/20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锂离子电池热分析及测试方法超全总结,必收藏!

    锂电池产热的影响: 1. 放电/充电过程,特别是大倍率充放时会产生大量热量; 2. 内部热量聚集,会引起内部温度升高; 3. 影响电池材料热稳定性,并发生性能衰退; 4. 影响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和适用性,由此引发的安全性和地寿命等存在制约; 5. 低温下启动内部极化大,瞬时发热量会造成电池的不可逆损失。

    2019/08/29 更新 分类:检测案例 分享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制备方法及改良

    镍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制备方法过程中温度的高低、混合方式、溶液的浓度都影响相材料的粒径、分散性、热稳定性等多方面的材料参数,通过改性进行掺杂或者包覆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增加电池的循环寿命。合理的控制电极材料的合成是制备良好性能的电池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研发和生产工作者提出更的要求和挑战。

    2019/09/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制备方法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固相合成法、共沉淀法、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掺杂法等多种发发进行制备,不同的方法的到的纳米材料的均一度、分散性、粒径大小等性能参数也不相同,但是通过提高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大扩散界面面积,缩短锂离子定在纳米颗粒表面的扩散途径,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2019/09/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隔膜对动力电池加热、过充、针刺和外短路测试的影响

    一层薄薄的膜材料,主要作用是将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电池的种类不同,采用的隔膜也不同。对于锂电池系列,由于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而需要有耐有机溶剂的隔膜材料,目前常用的是高强度、薄膜化的聚烯烃多孔膜,如聚乙烯膜(polyethylene,PE)、聚丙烯膜(Polypropylene,PP)等。

    2020/09/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