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18-10-08 10:26
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创新的今天, 工业计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任务, 那就是影响工业企业的创新发展、 提升产品质量与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技术支撑力量。
一
工业企业发展中工业计量的任务
1.做强工业企业计量技术服务
当前, 企业内部的计量工作与企业生产发展的关系是跟跑和并跑, 远远低于领跑的能力要求。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的计量能力建设首当其冲, 这也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由于企业内部计量技术工作不是直接参与企业战略制定、 部署及重点项目管理, 所以在部分企业中工业计量被边缘化的情况大量存在。一个优秀的工业企业, 在制定战略规划和业务生产时, 需要以大量数据来说话, 以大量计量数据为基础。只有通过计量数据才能检测实现经营管理; 只有保证工业计量数据的精确度, 才有利于工业企业的决策、 经营与生产, 有利于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做好物料计量, 减少运行成本
工业计量不仅影响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 在企业依靠先进工艺与先进设备实施生产增效益、 提效率的同时, 只有工业计量率先发展, 以指导工业生产准确掌控生产过程的最佳控制点, 并以已测量的数据资料为依据, 找出物料与能源消耗规律, 设计合理的能源消耗方案, 才能有效控制成本。
3.全程计量, 提升和创新产品质量
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产品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密切相关, 且产品可靠性、 耐用性、 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等均需要进行测量确定。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是由工艺装备、 生产技术和加强科技创新来主导的, 但需要先进的测量方法获取数据来进行评估。只有完备发展的工业计量, 才能实现以提升和创新工业产品质量为目的的总需求。
二
助推工业计量工作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 如何以企业为主体, 在工业计量中划分企业、 政府和计量技术服务机构三者的关系和职能,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如何对工业计量进行指导和服务, 笔者有几点思考。
1.企业应树立全员计量观
工业企业的管理层需牢固树立计量观, 以有效保障工业企业计量的质量。工业企业管理层需在企业管理中, 将计量单独列出来,并坚持计量公正、 实事求是的理念, 从而引起企业计量工作人员的重视。在工业计量实施过程中, 需与工业企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 编制工业计量实施方案, 保证工业计量的科学化发展, 实现循环经济。定期组织企业人员参与工业计量培训, 培养企业人员的工业计量意识, 全面贯彻工业计量。
一要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构建工业计量部门, 划拨工作人员, 明确责任, 编制奖惩制度与工作原则。工业计量部门进行指导, 以监督企业的工业计量管理质量, 编制计量管理方案, 同时明确工业计量部门工作人员的角色与定位, 并与经济考核挂钩。同时提高工业计量的宣传力度, 以增强企业人员的节能意识, 并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 开展宣传活动, 同时安排计量部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将国家计量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传达给企业人员, 提高企业人员对工业计量的重视, 将工业计量意识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从而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节能。
二要重视工业计量器具的管理。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计量器具进行针对性管理, 重点生产环节重点管理, 建立计量器具档案, 定期进行检查与回访。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计量设备, 逐步更换企业的计量器具。
工业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需安装电能表、 水表等设备自行进行计量, 同时重视计量设备的周检管理, 更换老旧的仪器设备, 及时发现计量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提高计量器具的合格率、 周检率与配备率。
三要重视计量数据的管理。工业计量数据的收集、 统计与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中, 需把能源计量数据划入企业成本核算中。工业企业需要准确清查计量管理情况, 及时发现工业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整改。保障计量报表的质量, 及时更新报表数据, 保障台账的整洁性。计量报表中需明确能耗总量、 能耗结构、 单品单耗等信息, 保留原始记录, 为企业考核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
2.政府应组织开展计量精准服务企业活动
一是开展计量精准服务。要积极组织有关计量技术机构、 计量行业学会等深入工业企业, 开展企业计量工作调研, 全面了解工业企业当前计量工作的整体情况, 梳理存在的突出计量难点和痛点问题,挖掘企业计量技术需求, 有针对性地实施计量精准咨询和服务。对企业计量意识淡薄、 计量基础条件差的, 要加强计量宣传和引导,帮助企业合理配备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 完善计量管理制度, 并加强相关计量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对属于强制检定范畴的计量器具, 要及时为企业实施免费检定;对有校准需求的, 要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检定/校准机构, 及时完成校准任务; 对企业在研发、 设计、 试验、 生产过程中存在特殊测量测试需求的, 要积极组织有关的计量技术机构予以跟进, 建立必要的联合科研攻关机制, 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企业, 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二是开展标杆引领工程。2017年, 原国家质检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 《关于开展工业计量标杆示范活动的通知》, 各省市均积极加强了与各有关部门、行业、 企业的协调沟通, 分工负责,联合推进, 提升了本区域内工业计量标杆示范活动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在示范活动开展过程中, 积极梳理当前企业存在的突出计量问题, 紧扣工业企业实际计量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计量技术服务, 积极发挥计量在产品质量控制和提升中的作用。对确定为工业计量标杆示范单位的, 各省市都积极争取纳入地方政府或部门、 行业的奖励范畴, 通过政府采信、 信息共享、优先购买服务等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不断提升工业计量标杆示范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工作中, 应制定具体的计量服务企业措施, 服务内容要明确、服务手段要简便易行, 要突出成效, 真正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要对企业提质增效真正有帮助。要在服务过程中总结服务模式和服务经验, 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长效机制和服务方案, 引领带动更多的企业从中受益。
三是开展基础能力提升工程。要积极组织开展计量“领航工程”, 有计划、 有步骤地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计量宣传培训, 提高企业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 推广学习先进企业经验和做法。引导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 并鼓励通过认证,加强对计量检测设备、 计量人员、计量管理制度的配备和完善, 推动将计量融入产品全寿命周期形成过程, 不断增强过程计量保障能力, 提高计量管理和测量过程控制的有效性。组织本省内的计量实验室向中小企业开放, 特别是结合国家“双创”精神和要求, 努力推动计量实验室成为中小企业研发、 生产和质量控制的试验平台, 并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成为企业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
3.技术机构应建立计量服务绿色通道
一要提供优质服务。以国家计量院、 有关省市计量技术机构和有关行业技术机构为发起单位, 利用“互联网+”计量模式, 号召有关单位共同建立服务工业企业协作平台和联盟, 提升计量服务意识,优化计量服务资源和内容, 共同聚焦产业发展中的测量、 测试和校准难题, 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和共同解决方案, 建立服务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家计量基准标准资源共享平台作用, 搭建“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网上绿色通道”, 将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 校准、 测试服务能力通过互联网发布, 让企业方便获取计量供给信息, 同时提交计量需求。
二要聚焦企业需求。各技术服务机构要根据企业类型和特点,聚焦企业质量提升和实际生产中的测量测试问题和需求, 有针对性地实施计量精准服务, 必要时, 制定“一对一”的对口计量服务计划。要站在企业角度, 提出切实可行的服务计划和内容, 不走过场,不走形式, 不求“大而全”, 但求“小而精”, 扎扎实实地为企业解决现实突出计量问题。要深入挖掘和梳理企业在质量控制、 分析测试、仪器仪表检定/校准方面存在的突出计量难点和痛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计量精准服务。
三要注重实效。要针对不同行业、 企业发展特点和需求, 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 分类、 分层制定计量服务措施, 聚焦需求, 逐步推进。各地也要在本行政区域内, 大力支持发展生产性计量测试、 校准等高技术计量服务业, 加快培育产业计量测试、 校准等新兴计量服务业态, 通过各种形式搭建企业需求和计量供给对接平台, 建立必要的工业企业计量服务绿色通道。
三
结束语
振兴工业计量, 要积极发挥各方计量优势, 在原有计量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整合、 强强联动。积极推动各级政府、 部门、 行业、 企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加强多方协作, 努力构建统一协调、 运行高效、 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计量协同服务模式。关键的重点是在如何激发企业对计量工作的内生动力和需求方面下功夫, 坚持“引导、 协调、 服务、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推动企业不断增强计量意识, 完善测量管理体系, 提升质量基础能力和水平。经过一系列的红利推动, 使企业计量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计量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计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企业在用计量检测设备、 人员等基本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计量在产品设计、 研制、 试验、 生产、 使用中的应用逐步加大, 计量对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更加明显。计量技术机构服务企业的意识更强、 更加主动, 服务模式和理念更加清晰, 服务效果不断显现, 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主动融入企业、 服务企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让广大的工业企业有更多的计量获得感, 让计量技术服务主体有更多的存在感。
来源:计量资讯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