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国内首份每日允许暴露量(PDE)评估指南

嘉峪检测网        2025-03-17 09:30

近期,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推出了《药品每日允许暴露量评估方法》的征求意见稿,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药物每日允许暴露量(PDE)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指南也补充了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先前发布的《药品共线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指南》及《清洁验证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有关PDE的内容,为相关评估工作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指导。此指南不仅为PDE评估建立了清晰的标准,还为药品生产企业在执行清洁验证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面对这一新规范,药企的验证管理员应如何高效、准确地开展PDE评估?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1.制药人士都在关注的PDE相关概念与计算公式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安全因素。这包括保护生产线工人的安全以及确保药物的最终使用者——无论是患者还是目标物种——的安全。在共享设施中,交叉污染是一个潜在问题,因此需要根据GMP标准进行基于风险的评估,以确定允许的每日暴露量(PDE)。自2023年3月CFDI发布《药品共线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指南》以来,传统的清洁残留限度1/1000和10ppm已不再适用,PDE重新成为制药企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无论是进行清洁验证还是共线生产,都需要利用PDE来计算清洁残留程度。那么,PDE究竟是什么?如何计算?

 

每日允许暴露量,英文Permitted Daily Exposure;简称PDE,是指在人的终生时长内,药物或产品每日可接受的最大摄入量。

 

PDE计算的一般公式:PDE(mg/day)=

术语

解读

PoD

起始点Pointof Departure;

指从该剂量开始外推得到每日允许暴露量的剂量-反应点。

BW

体重调节因子,与所选定的PoD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如果PoD的剂量单位为mg/kg/天,体重调节通常基于保守考虑以成人体重50kg进行调节,如果PoD的剂量单位为mg/天,则体重调节因子为1,如果PoD的剂量单位为mg/m2/天,则适用体表面积调节因子,通常基于保守考虑成人按照1.35m2进行调节。

AF

校正因子Adjustment Factor;

指一系列应用于定量风险评估的数值因子,用于表示从特定试验动物物种或暴露人群中观察到的暴露浓度及其关联的健康结局外推到目标人群相同递送剂量相关的暴露浓度(例如,从动物到人类患者,从短期暴露到慢性暴露),以及该过程的不确定性或者可变性。常规包含F1至F5共5个校正因子。

F1

F1因子:种间差异因子

反映不同动物种属之间对化学物质敏感性的潜在差异,如大鼠为5,小鼠为12,狗为2,兔为2.5,猴为3,其他动物为10。

F2

F2因子:个体差异因子

反映了人群内部个体之间对化学物质敏感性的差异。通常取值范围为10,以涵盖人群中大部分个体的差异。

F3

F3因子:考虑短期暴露的毒性研究的可变因子,又称时间系数

反映了暴露周期长短。对于非临床毒理试验,依据毒性研究试验的开展时间选择,通常更长的暴露周期或更充分的暴露所观察到的试验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对应的调节因子更低。

F4

F4因子:又称严重毒性系数,在诸如非遗传毒性致癌性、神经毒性或致畸性等严重毒性的情况下可应用的因子,即严重效应调节因子

当试验中观察到了严重的有害效应时,如果发生该有害效应的剂量(LOAEL)与选取PoD之间的倍数不够大,则需要根据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进行取值来覆盖这一不确定性,通常的取值范围为1-10,主要基于对毒性效应严重性的专业判断。

F5

F5因子:未确定NOEL/NOAEL的可变因子,即LOEL/LOAEL系数

在只有LOEL/LOAEL可用时,使用该因子。根据有害效应的危害程度,可以使用高达10的因子。但应避免与F4重复取值后引起的过度评估。

MF

MF因子:修正因子(Modifying Factor,MF)

PDE评估过程中要根据数据的完整性情况,考虑是否有必要设置修正因子MF。在存在较大的数据缺口,且无法从其他数据方面得到间接的安全性支持,导致可能存在严重的毒性效应无法评估的情况下,可以设置MF因子。MF因子不同于常规的校正因子,需要根据评估目标的具体情况确定,取值范围一般为1-10;

PK

PK因子:药代动力学因子(Pharmacokinetics)

PDE评估过程中需考虑目标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清除等体内过程,与此相关的需要考虑药代动力学因子的调节,PK因子可进一步细分为生物利用度α因子和蓄积效应因子(Accumulation Factor,PK-AF)。

 

2.PDE评估的一般流程

 

开展药品每日允许暴露量(PDE)评估时,首先需充分收集药品活性成分的非临床试验数据和人体临床使用数据。接着,通过数据评估识别关键效应,并选出相应的毒性起始点(PoD)。然后,根据相关指导原则和本标准的评估原则设置调节因子及其他因子,并依据公式计算得到PDE数值。这一流程确保了PDE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药品的生产、研究和检测活动提供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依据。药品每日允许暴露量(PDE)评估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信息收集:

 

收集物质信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非临床毒理学和临床相关数据。

 

2.识别关键效应:

 

识别所有危害效应中与目标人群相关的最敏感效应。

 

3.确定毒性起始点(PoD):

 

从已收集的非临床毒理学试验中的阈剂量、人体临床用量中选择相关数据用于PDE计算。

 

4.校正因子、MF因子及PK因子选择:

 

选择适当的校正因子(F1至F5)、修正因子(MF)和药代动力学因子(PK)进行调节。

 

5.计算及结果评估:

 

使用公式计算PDE值:PDE(mg/day)=PoD/(校正因子×MF因子×PK因子)。

 

基于不同的PoD计算得到多个PDE数值后,选择最低的PDE数据作为最终结果,或者基于科学性和人体相关性选择最能表征该物质非预期暴露风险的PDE数据作为评估结果。

 

6.评估确定最终PDE值:

 

综合考虑所有计算得到的PDE数值,确定最终的PDE值。

 

PDE评估的一般流程如下图:

 

3.《药品每日允许暴露量评估方法》标准信息

项目
内容
标准号
T/ZHCAXXX—XXXX(待定)
中文名称
《药品每日允许暴露量评估方法》
英文名称
ApproachonDerivationofPermittedDailyExposureforDrugs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1日
实施日期
截止意见阶段,截止日期2025年01月11日
归口单位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主要起草单位
瑞欧佰药(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先导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美诺华天康药业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张沫、黄超、郭家强、李文娟、吴洪海、李阳、杨海勇、方丽、潘铁群、陈鑫、周明基
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制药行业针对高活药物的风险分级原则和方法,针对不同等级接触的EHS(是环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风险,提出防护基本原则和现场管控要求。

 

参考文献

www.ttbz.org.cn等

分享到:

来源:注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