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应当做好这5步

嘉峪检测网        2018-12-28 22:03

2018年12月7日,中国创新医疗器械高峰论坛在上海顺利举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临床试验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北京市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和监管处处长孙京昇在论坛现场发表了精彩演讲。

 

他表示,相比其他领域,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产品研发和创新周期较长,失败率也较高。目前国家从政策、资金等各个角度大力扶持创新,而企业、投资方等作为创新的主体,需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从正确的创新路径出发,稳扎稳打做好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树立“工程化”的创新思维,让创新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创新成功率,杜绝盲目创新和“伪创新”。

 

以下为演讲详细内容,有删改:

 

 

创新种子的磨灭是国家和民族最大的损失

 

 

 

目前,政府正在各个领域大力推进和扶持创新。在IT、互联网等领域,有了创新的想法之后可以很快到市场上进行验证,但是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则有较大差别。

 

单以医疗器械为例,一个创新产品的研发、注册周期可能长达数年。在这样一个较长的时期里,无论是市场还是创新者,实质上都无法明确产品最终是否经得起市场考验,都可能会误以为自己的创新方向是对的。当最后产品问世、与市场见面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产品根本卖不动,这几年的心血白费了。

 

我见过一些50岁左右的企业家,相对而言他们已经算是创新路上的成功者,但这辈子可能也就做成了一个产品。所以,如果一个人从20-30之间开始入行,做一个比较高级的医疗器械产品,如果一切顺利,他这一生最多也就只能研发三到四个产品。

 

但如果创新路上第一次就遇到了一个重大挫折,导致数年的心血白费,那结果就是这位创新者再也不会考虑创业。这造成的最大恶果就是创新的种子灭了。

 

一个产品本身没有成功不是最大的损失,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的精神,这个国家肯定是没有希望的。

 

在座都是医疗器械领域的同仁,如何在医疗器械领域守住一块创新的热土,让大家心中创新的种子不灭,这才是真正的课题。

 

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应当如何守护创新的种子。

 

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医疗器械创新的支持

 

 

 

在注册法规方面。医疗器械注册的流程中,首先是研发出一个产品雏形,经过注册检验、临床试验等流程,准备好各种要求的资料申报注册,在相关部门受理、审评中心接收资料之后进行技术审评。

 

技术审评会被分为主审、复审、核准等流程。其中主审一般会做三项工作。首先是产品审评,第二是同时开始的GMP检查,第三是部分产品会要求召开的专家审评会。技术审评通过之后再进行行政审批,审批完成之后颁发注册证。

 

这个注册过程看起来是非常简单、便捷、快速的。但即便这样,政府相关部门依然在改进。各种政策、文件发了非常多,也出台了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新条例中有许多亮点,比如“有条件审批”、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进一步修改了原有条例中可能会影响创新的内容。

 

科技部对医疗器械创新也大力支持,规划了几十亿资金的扶持项目,目的就是让中国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尽快走到临床应用中去。

 

比如科技部“十三五数字诊疗重大专项”的脉络。第一大部分是“前沿”,指的是与产业化的基础标准和要求相关的研究,是为产业化铺路的“前沿”。第二是“重大专项”,指的是在临床上用量非常大的医疗器械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国际一流,国际领先的创新”。这是直接跟产业化挂钩的,这样的创新可以直接节约我们的临床资源,降低临床成本。第三大部分是“评价”。重点做的是在用各品牌产品的性能和服务的评价。最后一步,“示范”。指国产产品应用的区域或行业的示范。可以说,这四个部分其实就是一个产品产业化的完整脉络。

 

这些是包括药监局和科技部等政府相关部门近年来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部分举措。从政策层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真正创新的主体应当是产业界的企业、资本以及医学界的医生、科学家。

 

产品研发创新应当做好这5步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创新能力还是相对较为薄弱的。市场上的高端产品更多出现的是一些跨国外企的身影。相比这些大公司,我们的企业、医生、科学家们在创新能力方面还稍显不足,产品研发注册也显得比他们更难。我想造成这样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新思维的差别。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首先是功能性研发。接下来需要经历合规性、可靠性、易用性、批量性的考验。

 

第一是合规性医疗器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就有1600多个,经常有创新产品在加上合规性要求之后,功能性就无法满足。这就是因为企业在创新研发的时候只考虑了功能性,没考虑合规性。更有甚者,连自己产品相关的标准有多少个都不太知道,一直等到产品申请注册检验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第二是可靠性大部分进口产品比国产产品在价格上更贵,但医生就愿意用进口产品,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可靠性。个别的国产产品经常有“感冒”的症状,“感冒”就开不了机了。而进口的大公司产品好像就不怎么感冒,这就是可靠性的体现。我们的国产产品在加上可靠性要求之后功能性是否会受到影响?

 

第三是易用性简单来说就是医生用起来是不是方便。大家不要以为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其实一个产品医生用起来如果不顺手非常容易出事故,也就是说易用性不好直接带来的是安全性问题。在满足易用性的基础上,产品功能性还剩多少?

 

最后是批量性做一台和做一千台,做一公斤和做一吨,出来的产品是否还是一样?设计决定工艺,工艺决定了批量生产的一致性,因此这其实是一个从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实现批量性之后,产品功能性还有没有?

 

需要注意的是,功能性合规性可靠性易用性批量性等要求在研发过程中实质上是并行的,是同时作为设计输入来做的。在这么多输入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完成功能性的输出和实现,问题就变得困难多了。这就是创新不容易的地方。

 

所以很多盲目的创新,或者是“伪创新”,就是这么出来的。实际上药监局在注册过程中要求的工程测试、动物实验、临床试验、GMP等,都是前面5步研发的输出。很多创新者、创业者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往往只考虑了第一步功能性,剩下几步都没考虑进去,进而在注册过程中会发现一大堆问题,产品注册过程自然是异常困难了。

 

此外,医疗器械产品在上市之后还面临申请物价、申请医保、产品招标,使用时还得面临药监局不断的抽查,甚至于产品的报废都需要企业关注。这是一个全程管制的行业,如果前面研发过程做的不够好,问题在后续的过程中都会爆发出来,大大提高企业的研发、维护成本。

 

因此,我们在创新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工程化的思维,只有在工程化思维下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只有这种创新才是投资风险小、研发收益高,真正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创新。否则只会浪费创新者的时间、金钱,更可怕的是伤了一颗创新的心。

 

分享到:

来源: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