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快、专业跨度大、临床预期用途各异,不同产品的临床试验方法及内容不尽相同。申办者应根据产品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目的在于证明体外诊断试剂能够满足预期用途要求,并确定产品的适用人群及适应证。其结果为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性的确认和风险受益分析提供有效的科学证据。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于2021年09月27日发布实施,适用于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在中国境内进行的、用于中国境内注册申请的临床试验。旨在明确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和临床试验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并对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提出基本要求,用于指导申办者的临床试验工作,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临床试验资料的审评提供参考。
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之统计方法。
方案基本要求
★临床试验设计应与产品用途、适用证、方法、样本等相关;
★临床试验结果应能满足产品用途,支持说明书内容;
★临床试验目的不同,设计不同,确定合适的对比方法、入排标准、评价指标;
★样本量估算,抽样研究,统计学推断;
★全新产品或者与上市同类产品差异重大,设计小样本量的探索性试验。
统计方法
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应建立在正确、完整的数据基础上,选择适当的临床评价指标来评价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并采用适当的统计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学分析的基本考虑
统计分析一般包括评价指标的参数估计(含置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在保证评价指标满足期望精度水平(置信区间的宽度一定)的前提下,确认灵敏度、特异度、(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和截距等评价指标的水平。
假设检验:需对统计学指标提出无效假设及备择假设,通过假设检验进行相关统计学推断。
如有必要,需在统计分析之前考虑对样本的分布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合理选择统计方法。
可接受标准:有确定的临床可接受标准或行业广泛认可的结果,方案中需明确接受标准。
1.定性检测的统计学分析
2×2四格表
灵敏度(阳性符合率)、特异度(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Kappa值等指标及其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评价两种分析方法的一致性,例如:Kappa一致性检验、卡方检验
2.半定量检测的统计学分析
通常是指:检测结果报告为几个等级值(例如:阴性、+、2+、3+)、或者报告为终点稀释度的试剂等。
R×C表
等级的符合率、阴/阳性符合率及Kappa值
3.定量检测的统计学分析
散点图
相关系数
Bland-Altman法,计算一致性限度。一致性限度应在临床所能接受的界值范围内
回归分析,重点观察回归系数和截距,计算置信区间。
例如:Passing-Bablok回归、Deming回归和最小二乘回归等
医学决定水平附近的检测结果偏倚估计,
参考《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016年版)(征求意见稿) 》
必要时对相关评价指标假设检验
4. ROC分析
对于试验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结果为定量或半定量数据,临床参考标准判断结果为定性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可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方法。
曲线下面积反映考核试剂的诊断价值
以推荐的阳性判断值进行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及其置信区间)的评价
定性检测的不一致样本分析
针对定性检测产品,做不一致分析。
比对结果不一致,做综合分析
第三方复核:采用临床参考标准或其他恰当的方法进行分析,但该分析结果不应纳入原有统计分析
如有必要,分层、分段统计。入组样本不应随意剔除,按照方案剔除标准剔除,注明剔除原因。生物统计学分析的结论非常重要,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临床诊疗对于体外诊断试剂临床性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