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疝修补补片研发实验要求与主要风险

嘉峪检测网        2023-06-05 12:19

疝修补补片是指植入体内以修补疝或腹壁缺损、加强薄弱腹壁的补片类产品,材料涵盖聚丙烯/聚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不可吸收合成材料、聚乳酸/聚己内酯等可吸收合成材料、动物源性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复合材料等。

该类产品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分类编码为13-09-04。产品的管理类别为Ⅲ类。

 

一、疝修补补片产品的结构及组成

疝修补补片的总体外型包括平片/立体、单层/多层;产品形状包括矩形平片、椭圆形平片、立体三维结构等;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厚度、单丝直径、孔尺寸或孔面积等;含有编织网孔的补片明确网孔测量尺寸;孔隙率(含有表面微孔结构设计的补片);编织特性(如双纤维交替编织等);多层补片各层间连接方式(超声热合、缝合等);单位面积重量(g/m2,对于部分可吸收产品还需单独明确不可吸收主体部分的单位面积重量)。表1列出产品的基本信息。

表1 疝补片基本信息

型号规格

形状

长度

(mm)

宽度

(mm)

厚度

(mm)

孔尺寸或孔面积

网孔密度或网孔比例

单位面积重量(g/m2)

XXXX

 

 

 

 

 

 

 

 

产品典型型号规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局部细节示意图见图1、图2。



图1 图示举例一


图2 图示举例二

 

二、疝修补补片的主要风险

根据GB/T 42062《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对疝修补补片的原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产品包装、灭菌、运输、贮存、使用等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生物学危害、环境危害、有关使用的危害、由功能失效、维护、老化引起的危害等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对于含有动物源性材料成分的产品,参照《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明确产品风险管理。

 

三、疝修补补片的性能研究实验要求

1、产品性能研究

产品性能指标可参考表2,开发人需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各性能指标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明确理由并开展研究。开发人需开发相关的检测方法保证产品技术要求中的项目采用成品进行测试,若现有技术不能在成品上检测该项目,则使用中间品或原材料开展该项目的研究,同时需要确保产品技术要求中其他替代项目支持相关的功能性或安全性。如产品有特定设计,开发人还应根据产品设计特征设定相应的性能指标。

 

表2 建议的性能研究项目

序号 建议的性能研究项目 是否建议列入产品技术要求 是否需以研究资料形式提供 备注
一般性要求
1.        外观 /
2.        尺寸[长度、宽度、厚度、孔尺寸或孔面积、网孔密度或网孔比例(含有编织网孔的补片)、孔隙率(含有表面微孔结构设计的补片)、特殊形状或结构所涉及的其他尺寸及允差(包括上限及下限)] /
3.        单位面积重量—上限及下限 适用于合成材料编织补片,补片展开后进行测试。
4.        对于染色的补片,应制定褪色试验要求 /
5.        无菌 /
6.        细菌内毒素 /
机械性能要求
7.        拉伸强度—下限 若材料设计、编织工艺等原因导致补片具有各向异性,分别制定纵向、横向拉伸强度。
8.        拉伸伸长率—上限及下限 若材料设计、编织工艺等原因导致补片具有各向异性,分别制定纵向、横向拉伸伸长率;建议制定人体生理条件可能受到的最大腹壁拉力下的拉伸伸长率,关于拉伸伸长率的接受标准,可参考文献中人体天然腹壁的伸长率情况并综合产品的实测数据进行限定。
9.        顶破强度—下限 /
10.    顶破伸长率—上限及下限 /
11.    缝合强度—下限 /
12.    连接强度—下限 若是多层结构或由不同部件连接的产品,要求制定连接强度。
13.    撕裂强度—下限 仅适用于存在贯穿开口的补片。
图示举例:
 
14.    缝合孔内向撕裂力 适用于缝合时易发生受力不均情况的生物材料类、可吸收类膜状补片。
15.    可展开性 适用于腔镜手术下使用、有一定延展性要求的补片。可展开性通过模拟使用进行评价;刚度通过定量测试间接反映疝补片的可展开性能。
16.    刚度
化学性能要求—表征相关
17.    人工合成材料的红外或核磁表征 材料表征参考相关国行标。
18.    人工合成的单一材料组成产品的特性粘数或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 不可降解材料 若生产工艺对材料无影响,可用不可降解材料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及报告代替研究资料。
可降解材料 采用终产品测试。
19.    人工合成的复合材料组成产品中可吸收部分的特性粘数或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 采用终产品测试。
20.    旋光度 适用于聚乳酸等具有旋光性的高分子材料。
21.    可降解共聚物中各单体形成结构单元的摩尔分数 采用终产品或可替代样品测试。
化学性能要求—杂质控制相关
22.    重金属总量、有害微量元素—上限 参考相关国行标、产品材料特性、生产工艺等选择适用的元素种类。
23.    成品中有害小分子物质残留量—上限 结合产品生产工艺、有害小分子物质的人体可耐受水平综合考虑,采用终产品测试。
24.    对于人工合成的可吸收材料(如聚乳酸等)制成的产品,要求单体残留、催化剂残留、溶剂残留、水分残留—上限 采用终产品测试。
25.    对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材料制成的产品,要求酸碱度、还原物质、蒸发残渣、紫外吸光度 选择其中适用的项目进行要求。
26.    对提纯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胶原)制成的产品,要求纯度及含量 /
27.    对提纯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及脱细胞基质材料等制成的产品,要求炽灼残渣、终产品中有害大分子物质的残留量要求等 引起免疫原性的成分,如杂蛋白、DNA、脂质、残留细胞数等,不列入产品技术要求。
28.    经EO灭菌产品的EO残留量—上限 /
其他
29.    若疝修补补片带有工具等附件,还需制定除补片外其它附件相关的项目要求。 视具体项目要求而定。 视具体项目要求而定。 /
30.    含有合成可降解/可吸收材料成分产品的降解性能 /

2、生物学特性研究

疝修补补片属于与组织持久接触的植入性医疗器械,需参照GB/T 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进行生物学评价,需考虑的生物相容性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细胞毒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皮内反应、遗传毒性、局部植入反应、急性全身毒性、亚慢性毒性、材料介导的致热性等。

若产品中的材料从未在国内已上市的长期植入性医疗器械中使用,需明确该材料中是否存在已知和潜在毒性、致癌性、免疫原性物质,并需对材料的长期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如长期植入反应、慢性毒性、致癌性等,并对其植入人体后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3、生物安全性研究

对于含有动物源性材料成分的产品,需明确动物地理来源、动物种类、年龄、取材部位、组织性质,参照《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开展产品生物安全性研究。

对于含有同种异体材料成分的产品,考虑到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开发人需与组织供应单位签署长期协议及供体志愿捐赠书。在志愿捐赠书中,需明确供者所献组织的实际用途,并由供者本人/其法定代理人/其直系亲属签名同意。开发人还需承诺对保存供体可追溯性。开展供者可能感染的病毒和/或传染性病原体(如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的检验,包括供体血清学检测、检测所用的具体方法及依据等,其中人免疫缺陷病毒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需开展病毒和/或传染性病原体的风险分析并明确相应的控制措施,参照《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开展灭活和去除病毒和/或传染性病原体工艺有效性的验证试验。开展涉及产品免疫原性(免疫反应)的风险分析、控制工艺及验证。

4、灭菌工艺研究

明确灭菌工艺(方法和参数)和无菌保证水平(SAL)。进行灭菌确认。疝修补补片的无菌保证水平需达到10-6,除非有无法实现的充分理由以及其无菌保证水平可接受的证明。

开展产品对灭菌工艺耐受性的支持性研究。

对于经辐照灭菌的产品,明确辐照剂量并明确其确定依据。如果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法,需明确环氧乙烷、2-氯乙醇等适用的相关衍生物在产品上的残留水平、最高残留上限并开展相关验证。

5、动物试验研究

参照《医疗器械动物试验研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第一部分:决策原则》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动物试验。

对于经决策需开展动物试验的腹腔内置入的疝修补补片,需参照《腹腔内置疝修补补片动物试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开展产品植入动物腹腔内的试验研究,记录并分析补片与腔内组织的粘连情况,以验证产品可用于腹腔内疝修补。

对于经决策需开展动物试验的具有重塑及再生功效的疝补片,开展相关功效的动物试验研究,评价补片植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重塑再生过程与结果,收集重塑再生的组织病理学证据及不同观察点取出物主要物理性能数据(例如拉伸强度、顶破强度等)。

参照《医疗器械动物试验研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第二部分:试验设计、实施质量保证》设计并开展动物试验。

6、稳定性研究

需开展货架有效期、使用稳定性、运输稳定性研究。

货架有效期验证研究可参照《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一般包括器械自身性能测试和包装系统性能测试两个方面。对于不同包装形式的产品需考虑分别进行验证。

货架有效期验证试验通常可分为加速稳定性试验和实时稳定性试验两类。在进行实时老化试验设计时,需根据产品的实际运输和储存条件确定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在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时,需根据产品的材料特性确定适当的试验条件,并分析开展加速稳定性试验的合理性。

开发人需开展疝补片使用稳定性相关的研究,证明产品的性能功能在植入人体后持续满足使用要求。

7、其他研究

对于符合《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下分类编码为13-09-04的疝修补补片,开发人需按照《列入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产品对比说明技术指导原则》将产品相关信息与《目录》所述内容的对比,并将产品与已获准境内注册的《目录》中医疗器械进行对比。产品与已获准境内注册产品的对比要点可参考表3。

 

表3 产品与已获准境内注册产品的对比要点

与目录中已获境内注册产品对比项目 具体关注要求项目
基本原理(工作原理/作用机理) 明确瘢痕化修复或组织重塑再生修复。
结构组成 形状;单层/多层;是否带有工具配件;是否还有特殊部件(缝合环、缝线等)。
制造材料 各部件组成材料。
性能要求 1.机械性能:拉伸伸长率可与文献中人体相应组织的相关机械性能进行对比,若存在差异则与市售产品进行对比研究,证明两者等同性;单位面积重量、孔尺寸或孔面积、网孔密度或网孔比例(含有编织网孔的补片)、孔隙率(含有表面微孔结构设计的补片)一般宜与市售产品相当;撕裂强度(仅适用于裤形补片)、缝合强度、连接强度等项目宜不差于已上市产品。
2.尺寸:相同修复机理、相同适用范围、类似结构的型号进行对比,不建议超出境内已批准产品的尺寸范围,如超出尺寸范围建议提供临床评价资料。
灭菌/消毒方式 需对比分析。
适用范围 不超出豁免目录及对比市售产品的范围。
使用方法 开放手术/腔镜手术不超出已上市产品范围。
对比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增加。 结合腹腔内置补片及重塑再生补片的动物试验,对申报产品与市售产品进行等同性分析。

分享到:

来源:嘉峪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