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嘉峪检测网 2023-10-10 09:38
监管机构 |
技术指南 |
要求 |
备注 |
WHO |
TRS1010 Annex 10 Stability testing of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nd finish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2018 |
1)必要时对多剂量包装制剂、配制或稀释后使用的制剂进行稳定性试验,可为标签上的配制、贮藏条件、使用期限提供依据。 2)至少对2个批次样品(中试规模以上)进行考察,含效期初始和末次点,其中至少1批需要对效期结束点进行考察,如果申报时未获得效期结束点数据,则至少包括12个月考察点或者申报时最后的一个完成考察点的使用中稳定性数据。 |
目前国内申报基本参照执行。 |
ICH |
Q1A 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2003 |
||
EMA |
Note for guidance on in-use stability testing of human medicinal products,2001 |
1)主要适用于多剂量包装制剂,开启后使用期限制定。 2)对于存在多个包装规格时,应选择最差条件进行使用中稳定性考察,并提供最差条件选择依据。 |
可参考细节。 |
FDA |
USP-NF. General chapter <797>pharmaceutical compounding-sterile preparations.2020 |
无菌制剂的使用期限为产品使用中稳定性、无菌性和风险水平等因素导致的最短使用日期。对于多剂量包装的无菌制剂,如滴眼液、眼膏剂等眼用制剂,软膏、气雾剂等创面用制剂,均应进行使用中稳定性考察。 |
可参考细节。 |
In-Use Stability Studies and Associated Labeling Statements for Multiple-Dose Injectable Animal Drug Products,2020 |
指出对于人用多剂量注射剂,有体积30ml、使用期限28天限制,或者可以进行支持性研究,在标签上可标注其他期限。 |
||
NMPA |
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9001《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
有些药物制剂还应考察临用时配制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例如,应对配制或稀释后使用、在 特 殊 环 境 (如高原低压、海洋高盐雾等环境)使用的制剂开展相应的稳定性研究,同时还应对药物的配伍稳定性进行研究,为说明书/标签上的配制、贮藏条件和配制或稀释后的使用期限提供依据。 |
未给出具体操作参考。 |
适用情形 |
批次选择 |
考察点 |
考察时限 |
分析方法 |
考察项目 |
备注 |
多剂量包装(片剂/胶囊等) |
注册批申报批至少2批(最好工艺验证批)+参比制剂1-2批(尤其当包装规格和参比制剂不同时,需要进行对比考察)。 |
1)至少涵盖长期稳定性首次、末次两个点。 2)申报时稳定性数据有限,可以提交长期12个月的使用中稳定性数据或者申报时完成的最后一个点数据(如6个月、9个月、18个月等,取决于申报策略)。 |
模拟实际使用,常温开启1-2min,再盖好盖子的操作,根据日服用量、次数和单位包装装量来设计考察点,至少涵盖首次、末次使用时间点,中间点根据风险评估确定。 |
经验证的、具有稳定性指示能力的分析方法,即应该能够指示各关键指标变化趋势的分析方法。 |
常规稳定性考察项目(含微生物限度)。 |
1)存在多个存储条件、包装规格时,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可选择最差条件进行考察。 2)对于低风险多剂量制剂,一般可默认30天的使用有效期限,当需制定延长的期限或中高风险产品,则需要提供支持性研究数据。 |
需临用现配的制剂 |
注册申报批次(最好是工艺验证批)至少2批+原研1-2批 |
至少涵盖0时和原研说明书中最长时限点,根据时限长短,决定增加的中间时间点数量。 |
常规稳定性考察项目+复溶/稀释溶剂及给药器具降解、迁移杂质(如增塑剂、元素杂质)等。 |
1)若存在多个规格、配制浓度,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结合产品的性质和已有研究数据,选择最差条件进行考察。 2)对于不稳定品种,需要增加使用中稳定性考察批次,如自制批3批、参比制剂2-3批。 |
适用情形 |
批次选择 |
考察点 |
考察时限 |
分析方法 |
考察项目 |
备注 |
新药 |
1)逐渐递进研究: 中试批、毒理批、临床批、生产批等均可进行相应的使用中稳定性考察。 2)批次和考察频次基于评估结果。 |
IND(1-2期):增加考察点和频次,进行初步数据积累(如0月、1月、3月、6月、12月等)。 |
IND(1-2期):至少提交1-3个月的使用中稳定性数据(可根据临床拟给药周期确定)。 |
IND(1-2期):经初步验证(灵敏度、准确度)的分析方法。 |
关键指标+给药溶液、给药器具可能产生的降解杂质、塑化剂等 |
1)IND阶段样品存储和效期拟定一般比较保守,可以多考察几种存储条件的稳定性,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积累。 2)基于产品性质、临床给药方式、用量等综合评估,确定使用中稳定性考察策略。 3)注册分类2类改良型新药,可酌情参考本表格。 |
3期-NDA:同长期稳定性关键考察点。 |
3期-NDA:结合前期数据积累、变更研究情况,完善考察点和考察频次。 |
3期-NDA:经全面验证的分析方法 |
来源:注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