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国产新一代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即将上市

嘉峪检测网        2024-07-10 14:36

近日,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00853.HK,以下简称“微创®”)研发的全球首款新一代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Firesorb®(火鹮®)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注册审评,即将获证。

火鹮®支架经过五年大规模临床研究被证实可在患者体内完全降解“消失”(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且实际血栓发生率大幅降至0.34%。

 

火鹮®支架是目前首款厚度可降至与金属支架同级别而保持同等强度的靶向可吸收支架,能做到全尺寸病变覆盖、可适用于直径2.5毫米的小血管病变治疗的可吸收支架,解决了可吸收支架在小血管病变区的可及性问题。

汲取微创®独有的“靶向洗脱”技术,火鹮®支架实现了药物的精准定位涂敷,仅  在支架朝向血管壁的一侧进行药物涂层,有效载药量降至普遍载药量的四分之一而实现同样药效。

 

火鹮®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

 

降低支架壁厚

 

生物可吸收支架所采用的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质相比较软,为了保证支架的支撑力足以撑起堵塞的血管,早期第一代可吸收支架普遍采用加厚支架壁的方式,其壁厚普遍在160微米以上,是金属支架厚度(通常在80-90微米)的两倍左右。

 

较厚的支架壁可能导致血管内皮不易覆盖,并引起局部血流形成湍流从而引发血栓。

 

因此微创®的研发团队首先要解决的是高分子材料来源问题。

 

全球所有高分子管材供应商都无法提供满足微创®“薄壁”要求的原料,因此微创®只能自己开发设备加工材料,并且由于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存在本质差别,研发团队在测试、灭菌等各个环节都专门设计了标准和流程。

 

以高分子材料的“直径损失”问题为例,金属支架植入后,在血管内扩张完毕后即可撤离球囊;而高分子材料由于材质特殊性,其支架的直径不会像金属支架那样始终保持稳定,在球囊撤出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研发团队最后通过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对高分子材料进行链路重构,解决了这一问题。

 

目前,微创®通过精密超高分子量医用植入级管材的挤出成型技术,确保了可吸收管材关键原料的高品质供应,不仅保障支架材质的均匀一致性,还显著提升了其在长期降解过程中的稳定性;

 

通过超薄高结晶度强韧管材吹塑成型技术,大幅提升支架支撑性能,媲美金属支架临床应用;通过冷激光精密切割技术,解决可吸收支架切割表面处理难题,避免血管内局部刺激反应。

 

基于这些技术突破,微创®最终成功实现了可吸收支架全链条核心工序,使火鹮®支架成为目前首款厚度可降至与金属支架同级别而保持同等强度的靶向可吸收支架,并能做到全尺寸病变覆盖、可适用于直径2.5毫米的小血管病变治疗,解决了可吸收支架在小血管病变区的可及性难题。

 

减少支架载药量

 

在载药量方面,火鹮汲取了微创独有的“靶向洗脱”技术,通过航天级目标智能捕捉和定位系统,配合精密微量点喷控制系统的超高精密加工设备与工艺,实现了药物的精准定位涂敷,仅在支架朝向血管壁的一侧进行药物涂层。

通过这项技术,火鹮®支架的有效载药量降至普遍载药量的四分之一而实现同样药效。

在完成上述两项技术突破之后,火鹮支架成功将晚期及极晚期实际血栓发生率降低至仅为0.34%,破解了“高临床血栓发生率”医学难题。

 

五年大规模随访

 

在火鹮支架的技术工艺已经成熟后,为反复验证并确认产品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微创开展长达五年随访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国际规范为三年随访期)。

微创®先后发起了FUTURE I(首次用于人体试验)、FUTURE Ⅱ(随机对照试验)、FUTURE Ⅲ(单组目标值研究)三个阶段临床研究,共纳入1468例患者。

截至目前,试验已取得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结果。火鹮®在试验中被证实可使患者病变血管恢复如初,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使患者体内无异物,其血栓发生率也大幅降低。

FUTURE I研究:入组45例受试者,目前全部患者完成术后5年随访,无死亡、支架内血栓等发生。

FUTURE Ⅲ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研究,共入组1204例患者,目前全部患者均已完成术后2年随访。

结果显示:术后1年无支架内血栓发生,术后2年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仅为0.34%,靶病变失败、死亡、心肌梗死等事件的发生率方面亦达到研究终点目标,证实了火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FUTURE Ⅱ研究:在这项试验中,火鹮支架与雅培的一款金属药物洗脱支架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对比。

试验共入组433例受试者,目前全部患者均已完成术后4年随访。

结果显示:火鹮支架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在靶病变失败、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等方面均不劣于对照组金属药物洗脱支架。

特别是在治疗因缺血引起的目标病变方面,火鹮支架逐渐显示出更优的趋势,患者在术后4年因病变部位再次发生堵塞而需要重新治疗的概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4%。

 

专家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FUTUREⅠ和FUTURE Ⅱ首席研究者高润霖院士表示:

“火鹮®术后长期随访四年,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显示出与雅培Xience金属支架相当的临床及影像学终点,这些结果让研究者对新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临床表现印象深刻。通过影像随访观察到,火鹮®术后一年内膜覆盖率达99.3%,术后如期基本完全消失,病变血管恢复到自然无拘禁状态。这一发现振奋人心,它表明火鹮®可在人体内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体内不留异物,实现介入无植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FUTURE Ⅲ首席研究者王建安院士亦表示:

“这些长期临床数据,验证了火鹮®支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数据优异结果的获得,与支架设计和制造技术工艺、适当的置入技术以及具有可改善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设备都紧密相关。尤其是在支架内血栓数据方面,火鹮®支架在FUTURE Ⅰ和II血栓发生率均为0,FUTURE III 仅为0.34%。”

 

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前景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提升,“生物可吸收支架”正在为患者提供丰富和优质的治疗选择。与传统金属支架不同,生物可吸收支架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可在完成开通狭窄血管的使命后,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所吸收,使血管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不留永久金属植入物在体内。

据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2020年全球支架技术市场规模估值为11亿美元,预计从2021到2028年将以8.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

 

(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1年全球全降解支架市场规模达3亿美元,到2025年增长至12亿美元,2030年达到23亿美元。

 

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生物可降解支架有:

 

乐普医疗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华安生物Xinsorb生物全降解支架。

 

乐普医疗——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

 

2019年2月获批上市,成为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首款可降解支架。

 

NeoVas®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组成:

支架基体:完全可降解聚合物,左旋聚乳酸(PLLA);

显影标记:支架两端装有铂金Marker,用于支架定位;

载体涂层:完全可降解聚合物,外消旋聚乳酸(PDLLA);

涂层药物: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抗再狭窄药物-雷帕霉素;

输送系统:新一代快速交换型球囊扩张导管;

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基体材质为国际通用的医疗级可吸收材料左旋聚乳酸(PLLA),药物为经典的抑制再狭窄药物雷帕霉素,为第二代生物可吸收支架。

 

其植入人体,在经过血运重建、支架降解吸收和血管修复三个阶段,实现与金属支架一样的支撑狭窄血管功能后,可在3年左右被人体完全吸收。

 

华安生物——Xinsorb生物全降解支架

 

2020年3月,国内首款生物全降解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Xinsorb,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

 

 

该支架采用完全可降解聚合物材料聚乳酸(PLLA)作为支架基体材料,表面喷涂一层完全可降解外消旋聚乳酸(PDLLA)作为载药涂层,通过PCI介入手术植入冠脉血管后,达到支撑狭窄血管、改善血流通道的目的。

 

植入后3-4个月,病变血管结构基本固定不再需要支撑;

 

植入1年后,Xinsorb支架开始逐步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自然代谢吸收,使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自然状态。

 

关于MicroPort微创

 

 

微创®于1998年成立于中国上海张江科学城,是一家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集团,在中国上海、苏州、嘉兴、深圳,以及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多个城市与国家均建有主要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了全球化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

 

 

微创®已上市商品覆盖心血管及结构性心脏病、脑血管神经调控机接口、大血管生命支持与外周、电生理及心律管理系统、医疗机器人数字化医疗、妇科泌尿科消化科医疗、关节脊柱创伤运动医学、眼科呼吸道与家庭医学、癌症治疗患者生命保障、内分泌体内外诊断生殖、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焕活、功效护肤整容塑形医美十二大业务集群。

 

 
分享到:

来源: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