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标准化领域发生了诸多事件,涌现出众多优秀人物,值得浓墨重彩,理应载于史册。为此,《中国标准化》杂志推出年度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最受关注标准及优秀论文评议活动,作为这精彩一年的回忆。
2016年标准化十大新闻事件如下。
1、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致贺信
9月9日至14日,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16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北京,商讨未来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发布了第39届ISO大会《北京宣言》,在ISO大会历史上由ISO和主办国联合发布宣言尚属首次。中国标准化的发展受益于国际标准化,也致力于为国际标准化多作贡献,奉献中国智慧,分享中国经验。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深化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这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第一个国家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要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坚持“需求引领、系统布局,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协同推进、共同治理,包容开放、协调一致”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标准化体系,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3、国务院印发《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明确了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目标、范围、原则、职责分工、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
《方案》指出,要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依据强制性标准制定原则和范围,对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及制修订计划开展清理评估。2016年年底前提出整合精简工作结论,不再适用的予以废止,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标准,确需强制的提出继续有效或整合修订的建议,同时研究提出各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框架。通过废止一批、转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订一批,逐步解决现行强制性标准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超范围制定等主要问题,为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内容科学的新型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奠定基础,实现“一个市场、一条底线、一个标准”。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消费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规划》指出,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创新、标准引领、质量为本、开放融合的基本原则,以先进标准倒逼消费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到2020年,实现消费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规划》强调,要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着力推动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等领域的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
5、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发挥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对装备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规划》要求,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装备制造业标准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机制基本形成,部分重点领域质量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显著提高,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打造一批“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作出部署。
《意见》按照统一目录、统一标准、统一评价、统一标识的方针,将现有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整合为绿色产品。要求到2020年,初步建立系统科学、开放融合、指标先进、权威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实现一类产品、一个标准、一个清单、一次认证、一个标识的体系整合目标。
《意见》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基点,坚持统筹兼顾、市场导向、继承创新、共建共享、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标准与认证的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增加绿色产品有效供给,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加社会公众的“获得感”。
7、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规划》提出要持续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内容包括: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统筹推进科技、标准、产业协同创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机制。加强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加快新兴和融合领域技术标准研制,健全科技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互动支撑机制。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及时更新标准,强化强制性标准制定与实施,逐步提高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环保、节能、节水、节材、安全指标及相关标准,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军民通用标准的制定和整合,推动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双向转化,促进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兼容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推行标准“领跑者”制度,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提升市场主体技术标准研制能力。促进标准体系的公开、开放和兼容,加强公平执法和严格执法。支持我国企业、联盟和社会组织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研制,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
8、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印发《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印发《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指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国家新型标准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放、管、服”为主线,激发社会团体制定标准、运用标准的活力,规范团体标准化工作,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指导意见》在中国标准体系中首次引入非政府标准这一类型,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全国39个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开展试点,《LED照明应用接口要求:自散热、控制装置分离式LED 模组的路灯/隧道灯》等335项团体标准发布实施。
9、中国方案入选世界5G标准打破欧美垄断
在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3GPP的RAN1(无线物理层)87次会议上,就5G短码方案进行讨论。华为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从两大竞争对手中胜出。
Polar码是编码界新星,于2008年由土耳其毕尔肯大学Erdal Arikan教授首次提出,是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公司对Polar码的潜力有共识,并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对其在5G应用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评估和优化,在传输性能上取得突破。
此次由中国主导推动的极化码获选,是中国在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标准化上的重要进展。中国将持续加大对5G技术标准研发,为形成全球统一的5G标准、提升5G标准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
10、中国标准化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中国标准化创新战略联盟是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发起,以标准化创新活动为载体,集聚和整合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等各方资源,推动技术、信息、资金和人才等标准化创新要素高效配置与深度融合的创新性服务组织。
联盟将承担政府委托,开展标准化创新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承担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管理制定发布联盟标准职能,为其他联盟成员提供标准化咨询;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制修订和标准转化;同时,联盟将开展标准评价、比对活动,发挥对接国际、对接政府、对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标准化服务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