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实验管理
嘉峪检测网 2024-07-25 11:46
1、设备校准周期调整的规定
设备校准周期的调整应由实验室(设备使用者)确定,在实验室文件中予以规定。若设备的校准证书给出了后续校准周期的建议,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2、设备校准周期调整考虑的因素
实验室可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性能状况及以往的校准结果对设备后续校准周期进行调整。
调整设备后续校准周期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a)实验室需要或声明的测量不确定度;
b)使用超出最大允许误差限值设备的风险;
c)使用不满足要求的设备进行测量时,实验室采取纠正措施的代价;
d)设备的类型及其部件;
e)磨损和漂移的趋势;
f)制造商的建议;
g)使用的程度和频次;
h)使用的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振动、电离辐射等);
i)历次校准结果的趋势;
j)与测量结果质量相关设备的重要性;
k)因设备未校准(不再具备溯源性)对后果风险的评估分析;
1)维护和维修的历史记录;
m)与其他参考标准或设备相互核查的频次;
n)期间核查的频次、质量及结果;
o)设备的运输安排及风险;
p)质量控制情况及有效性;
q)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3、设备最初校准周期的确定
实验室在优化风险和成本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校准周期。但最初确定的校准周期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导致无法获得预期的最佳效果:
a)设备的可靠性比预期差;
b)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程度可能未达到预期;
c)对于有些设备,进行有限的校准而非全面校准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d)通过对设备校准结果确定的漂移可能表明,延长校准周期是可行的且不会增加风险。
4、校准周期调整的方法选择
实验室可用一系列方法复核校准周期,方法的选择取决于:
a)设备是单独还是分组处理(例如,根据制造商的型号或类型);
b)由于时间推移或(使用中的)漂移引起设备的性能是否超出设定限值(例如,最大允许误差、精度要求);
c)设备是否显示出不同类型的不稳定性;
d)是否对设备进行了修理或调整;
e)数据是否可用以及是否关注设备校准的历史数据。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