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嘉峪检测网 2015-09-26 18:42
美国政府重振制造业的努力,在许多时候受到政治运转效率低下的制约。怎么提高再工业化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靠市场自发秩序完成的。
近日,有关中国推进制造强国的话题,引起热议。事实上,不只是中国,美欧现在也把制造业视作必须占领的战略高地。这既源于对金融危机前“去工业化”潮流的纠正,也源于制造业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制造业能够帮助一个国家保持产业领先地位,同时提供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
在全美所有行业中,制造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排第4位,大约是美国一直引以为傲的金融服务业的3倍。正是发现了制造业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乘数效应,2008年还在竞选总统期间,奥巴马就公布了自己的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以吸引基数庞大的蓝领投票者。之后,奥巴马政府一直在细化并推进相关战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建设有利于制造业复苏的法律政策环境。7年来,美国出台了带资金的《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其中7872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相当一部分拨给了制造业。此后,又出台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等。
其二,通过税改、政策激励等方式整顿国内市场,刺激美国制造业回流,吸引他国制造业进入。
其三,保证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美国联邦实验室和联邦资助研发中心的研发量只占美国研发的10%左右,超过80%的研发是企业完成的。为保证美国的研发能力,美国政府极其重视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和公共服务帮助,而发达的金融服务业能够敏锐发现有前景的中小企业,并提供融资机会。
美国政府重振制造业的努力,在许多时候受到政治运转效率低下的制约。怎么提高再工业化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靠市场自发秩序完成的。以美国低端制造业为例,过去美国成衣品牌大多不挂“Made in USA”的标签,这是因为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规定,“Made in USA”标签的产品,几乎所有的部件、制造过程及劳动力均须出自美国,这意味着极高的经营成本。但在美国政府改善制造业环境后,不仅是通用汽车、苹果、英特尔等高端制造业,许多制衣、造鞋、造玩具的低端制造业企业也开始回流。
之所以出现这种趋势,一方面是美国研究机构不断发布中国等制造业大国的领先地位即将消失等信息,比如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中国制造业的领先优势只能再保持5年。这些信息为美国制造业回流提供了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将业务迁回国内能够节约管理和行政成本,还便于掌控产品质量,这消解了美国制造业在海外生产的部分成本优势。许多美国企业还“聪明”地利用了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感,为“Made in USA”注入价值概念,包装为良好设计、劳工待遇公平、能够体现爱国精神的产物。比如,American Apparel的口号是“拒绝血汗工厂”,以此对冲低竞争力的损失。
美国推动再工业化的成效是比较显著的。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10年时的11%提高到了12%以上。不过,美国再工业化仍不稳定,最新数据是,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创20个月新低。这种脆弱性既源于劳资纠纷增加、制造业人才需要再度培养等因素,也源于美国制造业的资金缺口过大。为此,米尔肯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等智库早就提出了引用公私合营的方式筹措资金等对策,但基于美国私有观念的深入人心,难以实施。
总体来看,在政府对策层面,美国再工业化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在市场反应层面,有许多差异。这是因为双方手中的制造业资源各有优劣。能否汲取美国去工业化的教训,能否发挥中国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对中国能否尽早在全球范围内占领制造业高地起到决定性作用。
(来源:新京报)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