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谈核工业60年成就及规划

嘉峪检测网        2015-09-13 07:50

    正值中国核工业创建六十周年之际,记者走进我国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局,采访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司长刘永德,听取他畅谈核工业过去六十年的成就和今后的发展规划。
  
  我国已初步建成较为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记者:在您看来,核工业60年来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刘永德:
谈到核工业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在核工业一次创业期所取得的“两弹一艇”的巨大成就,这标志着我国摆脱了西方的核威胁、核讹诈,进入了核大国行列,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国核工业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记者:具体来说,我国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永德:
在核燃料方面,建成了体系完整、自主可控的核燃料循环产业。掌握铀纯化转化、核燃料元件设计制造、以及核工业最敏感的、也是国际上防扩散的重点——铀浓缩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国防和核电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于动力堆的乏燃料,我国已建成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并于2010年底完成热试验,打通了全工艺流程,已基本具备建设工业化规模后处理厂的条件。
  
  在核电方面,自主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先后掌握了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站,实现了我国核电自主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
  
  在核科技方面,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先后建成了中国先进堆、中国绵阳研究堆、中国实验快堆等一批重大核科技实验设施,为我国的核科技领域发展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在放射性废物方面,我国已建成两个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对高放废物采取了深地质处置,正在对深地质处置开展实验室选址工作。
  
  在核技术应用方面,突破了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及辐照装置等一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多种放射性同位素和辐照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环境等领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国核电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
  
  记者:目前,核工业正处在军民融合快速发展的时期,您怎么看待当前我国的核能发展态势?
  
  刘永德:
核电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清洁、安全的基荷能源。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提升到20%,要完成这一任务,发展核电是一个必然选择。
  
  同时,我国已基本掌握成熟的核电技术,也具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作为支撑。自2005年以来,国防科工局启动了两个基地、一个平台的建设,即中国核动力研究基地、中国基础性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和先进核燃料循环研发平台。这也为核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另外,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核工业管理体系。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我国核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较为完备的核安全、核应急、核安保管理体系。当前,正在推动《原子能法》等涉核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述体系将助推核电规模化快速发展。
  
  记者:我国核电“走出去”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有哪些有利条件?
  
  刘永德:
中国核电“走出去”,我觉得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们积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方针,开启了对外合作的历史征程。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与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为核电“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从出口堆型说,2014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顺利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反应堆安全评审和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设计审查,为核电“走出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CAP1400大型压水堆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初步设计通过审查。从核燃料保障体系说,我国建有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这是核电“走出去”的基础。我们有独立自主的纯化转化能力、铀浓缩能力和元件制造能力,除保障国内核燃料供应外,还向美国、日本等国家出口核燃料,可以确保核电“走出去”所需的燃料元件供应。从国际核履约说,我国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例》及其他国际防核扩散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防核扩散进程,建立了完善的核材料管制和核出口控制体系。中国的核出口以承诺用于和平目的、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保障监督和未经中国同意不得转让第三方为条件,完全符合国际核贸易准则。
  
  集全行业智慧做好核工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记者:我国核工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时机与历史机遇,作为核工业行业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局下一步对核工业行业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刘永德: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国防科工局作为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积极研究核工业“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对“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归纳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希望通过评估工作,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展望和规划核工业的未来发展。
  
  核工业发展规划是一个顶层设计,需要集中全行业的智慧。今年我们还要组织业内专家进行讨论,共谋核工业发展大计。目前而言,至少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统筹好国防建设和核能发展。核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必须高度重视战略核力量建设,确保国家安全;二是坚持双轮驱动。一个是创新驱动,一个是深化改革,以此实现核工业发展的“弯道超车”;三是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核安全。四是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核工业是典型的军民结合型产业,必须充分利用全社会优势资源,促进军民核技术的相互转换,实现核工业的转型升级。五是强化基础研究,国防科工局正在筹划强基工程,着力解决我国目前核技术研究基础不牢的问题。
  
  未来核工业发展面临两大重要任务,一是掌握先进的核动力、核材料技术,满足战略核力量建设需要。二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为核能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国防科工局将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两大任务,重点做好核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核领域法规体系建设和先进核技术研发工作,加快推动快堆、后处理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做好核退役治理工作,促进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做好核国际合作、国家核应急和核安保等工作,为推动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奠定基础。
  
  记者:核工业后续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刘永德: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核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下一步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做好相关工作:第一要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作为核工业顶层法的《原子能法》目前还没有出台,要加紧制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原子能法》非常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完善核领域法律体系。目前国防科工局正在与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沟通,力争推动《原子能法》尽早出台,这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第二要继续完善我国核燃料循环体系,我国现在并没有真正实现核燃料闭合循环,仍需要坚持“三步走”战略,发展工业规模的后处理能力。第三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需尽快开工建设,代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目前已经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设计审查,CAP1400也初步具备了开工条件。第四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核电本身是安全的、清洁的、高效的能源。近年来,我们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了核电知识的宣传,反响非常好,后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信息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分享到:

来源:国防科工局网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