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遗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ies,GTIs),也称基因毒性杂质,是指能引起遗传毒性的杂质,包括致突变杂质和其他类型的非致突变杂质。其中,致突变杂质(Mutagenic Impurities)指在较低水平时也能直接引起DNA损伤,导致DNA突变,从而可能引发癌症的遗传毒性杂质[1],其致突变致癌作用机制目前一般认为是线性机制。
2020/11/2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流变学可描述产品的流动特性和力学性能,反映制剂的内部结构,已成为皮肤外用制剂的重要研究内容。流变学研究通常分为稳态流变学和动态流变学两种,用于研究样品的液体行为和固体行为。本文从两种流变学方法出发,综述了皮肤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常用的数据分析模型,以期为皮肤外用制剂的流变学研究提供参考。
2022/03/2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电子皮肤被广泛用于对人类生理和代谢物标志物的监测,但是现有的传统电子皮肤要么是单功能的,要么是由传统的弹性拉伸体 (例如PDMS)制成的,这些薄膜不具备自然皮肤的重要特征,比如高透气性,防过敏,散热,高度生物相容,和多功能传感。
2022/12/31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目前为止皮肤创面修复仍然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问题。皮肤喷雾剂是一种仍在临床评估中的创新技术,与传统的伤口愈合治疗方法相比,皮肤喷雾剂具有显著的优势,如可进行更大区域伤口治疗的可能性,以及均匀喷涂药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了这项技术的最新进展,详细描述了其研究性和目前商用的脱细胞和细胞皮肤喷雾产品,用于各种疾病和应用不同的实验材料。
2022/09/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通过设计模仿人体皮肤特性和敏感性的新型电子皮肤( E-Skin )平台,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健康的实时监测。一个能够同时监测多种生理和代谢生物标志物而不引入皮肤不适或刺激的高质量E - Skin平台在医疗需求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传统的电子皮肤要么是单功能的,要么是由弹性薄膜制成的,这些薄膜不包括天然皮肤的关键协同特性,如多传感、透气性和热管理能力。
2023/02/1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线膨胀系数解决汽车零部件收缩致无法装配的问题。
2021/09/02 更新 分类:检测案例 分享
本文主要介绍了封装胶残留致失效的机理分析及失效案例分析。
2022/03/0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ICH M7 介绍了致突变杂质的鉴别、界定、分类和控制[1],笔者作为制药从业者,结合ICH M7,谈谈致癌物、遗传毒性物质、致突变物质等与癌症的关系。
2024/09/0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建立离子漏斗聚焦光致化学电离质谱在线同时测定7种大气羰基化合物的方法。
2024/10/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2024年12月5日,欧洲委员会对REACH法规(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附件XVII的CMR(致癌、致突变或致生殖毒性)物质清单进行了新增,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重要调整。
2024/12/13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