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验及影响消毒剂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嘉峪检测网        2021-01-06 09:12

对于消毒剂,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我们用很多款不同的消毒剂,我们都知道这东西能消毒。有些东西,是不用再去验证的,就像饿了吃饭可以解决,困了睡觉能够缓解,渴了喝水足以满足一样,属于常识问题,你让我验证,不是吃饱了撑吗?

 

对于常用的消毒剂,需不需要做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就这个问题,本文详细地给大家剖析一下。

 

我们按层次,对这个问题分解:

 

1:完全不用验证:常用消毒剂,消毒效果已经很明确了,再做验证,不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这是第一种见解。

 

2:有条件地不用验证:凡事不能一刀切,对于高风险使用点,或者说没有验证数据证明的,还是需要验证的。但是,对于环境要求不高的车间(如:口服制剂车间,不是无菌车间),可以用常识来认定可以免于验证吧。这是第二种见解。

 

3:验证肯定是要的啦,但直接引用,免于操作,毕竟生产厂家比使用者更专业嘛:完全按厂家的指导说明书操作(知道厂家的消毒剂的适用的菌种类别,并确认厂家确认的消毒效果,对比自家的菌种类别能覆盖自家的菌种,使用厂家的数据),使用供应商提供的消毒效率确认报告,证明不做的风险也是可控的。这是第三种见解。

 

4:不管如何,一定要做。那么多检查人员来过,从来就没人问过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有些东西,大家心知肚明的,主要是形而上学的东西,结果大家都知道,纯粹忽悠,然而,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做的话,审计官审计的时候还是很容易给缺陷的。所以,还是做吧。这是第四种见解。

 

5:消毒剂的实际效果受到使用环境、使用方式、消毒剂种类功效等影响,同时,15版药典明确要求需要做验证,那么还是按要求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做吧。这是第五种见解。

 

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然,每一种方式,相信都有相关的企业按该方式去实施执行过。从风险的角度来讲,随着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风险值是越来越低的。最后一种是风险最低的操作方式。

 

我们都知道: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氯气、硫酸铜、生石灰、乙醇等。常用的消毒剂,如乙醇,甲酚皂,新洁尔灭等。品种繁多,适用范围也各有针对,自然是有效果上的差异的。

 

在我看来,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至少跟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消毒剂本身

 

不同厂家的消毒剂的配制组成、浓度、方法、储存期限(保持容器,保持时间)、处方工艺等不一样,其消毒效果自然不同;

 

2、使用环境

 

每种消毒剂在不同的环境(不同公司生产药品种类、洁净室管理等不同,被消毒对象微生物的负载不同),对消毒剂的敏感度也就不同。要确定洁净区目标菌种,并在试验时选用环境中的分离菌参与,更有说服力。当然,要选择对设备及产品无影响的消毒剂(新洁尔灭的残留会相对较多,别应注意消毒剂在生产环节中,流入生产某些工序的风险)。

 

3、使用方法

 

相同消毒剂,不同使用方法,消毒效果也是不同的。包括使用的浓度,消毒方式(擦拭、浸泡等)、持续时间、消毒周期等都可能影响消毒效果。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种消毒剂使用长了,可能会有耐药性,为防止产生耐药菌株并及时采取措施,不仅开始要做效期和灭菌效果验证,以后也应该定期做,当然,一些公司为防止产生耐性,轮换使用消毒剂,更需要评估是否会对设备、空间、在制品造成影响,消毒剂有效期的设定是否合理,消毒剂的有效性是否得到了合理证明。

 

总之,道理是众所周知的,但也是必须证明的……无论用于环境消毒、还是设备表面消毒、还是物料外包装消毒,消毒剂都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生物负荷,不管是药品还是医械,生物负荷都是关键控制参数,怎样保证自己所用消毒液的杀菌能力,并有数据证明企业的生产设施表面材质不会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只有拿出证据,才能通过检查。

 

消毒剂的效果是需要验证的,其配制浓度、配制方法有效性,贮存方式,有效期、使用方法(浓度、接触时间、污染菌及其浓度)等,都是确认和验证中需要确认的项目,其实,验证的不仅仅是消毒剂本身,而是整个消毒程序,将消毒效果验证与清洁验证结合在一起做,就不会有题述的问题了。

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验及影响消毒剂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分享到:

来源:迈卓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