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湿法制粒的颗粒剂含量偏低分析

嘉峪检测网        2022-12-30 11:48

有一颗粒剂项目,填充剂基本是蔗糖,占到85%左右,最开始用30%乙醇制粒,粘合剂用量10-12%,颗粒松散,但含量正常,不存在偏低的问题。
 
然后变更工艺,改用水制粒,发现按原有用量10%,会过湿,于是减少至5-6%(曾经看到过园里有帖子说蔗糖量大的时候,纯水加入后,水分应该控制在7-8%左右),ok,制粒,湿整粒(湿整粒的目数对最终颗粒的大小影响比较大),干燥,干整粒,最后成品含量检测只有93-95%。
 
开始找原因,先排除分析检测过程的影响,超声、滤膜吸附、离心,ok,没问题,工艺方面从投料折算、制粒前的预混、搅拌混合、设备粘附、上层取样、全量转移、手动混合上中下层取样,ok,混合没问题;加粘合剂,制粒,湿整粒、排除由于流化干燥细粉被吹走,用烘箱干燥,整粒,表层取样检测含量偏低93-94%,取部分颗粒筛分大颗粒小颗粒检测,含量差别不大,还是偏低。
 
分析原因,各工序物料称重,物料也平衡,原料不挥发,断定量肯定还在,只是没被取到,取到的都是颗粒,而颗粒中含有原料较少,怀疑粘合剂润湿不均匀,有部分原料没参与到湿法制粒中,现在加入的粘合剂量相比变更前差不多少了一半,所以有理由支持这一观点,于是在不增加粘合剂的前提下,修改粘合剂的加入方式,用喷雾的方式加入,让粘合剂更加均匀的粘附物料,同时延长制粒的时间,让粘合剂充分的润湿分布。ok,成品含量99%。
 
其实回头想想,也不是什么让人想不到的原因,之前粘合剂用量大,所以润湿能均匀,现在用量少了,就存在润湿不均匀的风险,而这个的前提下,成品的取样也不具代表性,不参与制粒的物料也无法通过简单的几份样品取到。在这个原因下,除了改变粘合剂的加入方式,延长湿制粒的时间也是可行的。
 
粘合剂量少也是有原因,30%乙醇水和单独水溶液对蔗糖的发粘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什么有些项目说用高粘度的乙醇制粒出来细粉比较多,单独水制粒对于蔗糖来说用量就得减少了(蔗糖用量大时,原料对制粒的影响就比较少了)。
 
一直认为湿法制粒不存在含量均匀度的问题,其实还是有可能的,这就是个例子,其实就是粘合剂的一点点改变,细节很重要,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产生差别的原因。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