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国内首款棉花状人工骨上市

嘉峪检测网        2024-08-03 09:26

当前,骨缺损修复材料已成为骨科领域高成长高增量的细分市场。2020年我国骨缺损修复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为55.3亿元,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1]。

 

深究其增长动力,其一,我国骨缺损修复需求巨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事故、疾病等造成的骨骼系统功能障碍患者超过600万人。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罹患骨骼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将持续增长,临床对于骨缺损疾患的治疗需求旺盛。

 

其次,骨科高值耗材的集采政策为骨缺损修复材料产品的临床需求创造了新的机遇。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骨科、颌面外科等因受高值耗材集采降价影响,大量临床潜在需求得到释放,推动了骨缺损修复材料相关手术量的快速增长。

 

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百亿国内骨缺损修复材料市场,伴随技术新突破,迎来了颠覆性产品!

 

打破传统材料局限!国内首款可吸收棉花状人工骨诞生

 

通常,骨缺损修复材料主要分为自体骨、天然骨修复材料和人工骨修复材料(人工骨)三大类。

 

针对骨缺损的治疗,自体骨移植是公认的“金标准”,而天然骨修复材料中的同种异体骨是现如今在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植骨材料。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的植骨材料市场,同种异体骨的市占率近60%。然而无论是自体骨还是同种异体骨,都因其无法突破的自身缺陷受限于临床。

近年来,伴随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上述两类植骨材料在国内外的临床使用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临床上,人工骨已逐渐成为自体骨、同种异体骨的良好替代品。

 

目前国产人工骨产品,因研发起步晚,材料及技术限制,产品同质化高且临床接受度较低,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化“棉”“骨”长,以柔克刚!

 

近日,由杭州卫达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款棉花状可吸收复合材料人工骨获批上市[2],突破了传统人工骨产品的固有局限,为中国数百万骨缺损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带来了福音!

 

据悉,该款可吸收复合材料人工骨由医用级有机高分子与磷酸钙盐类复合而成,为白色柔性团状纤维,呈棉花状。可用于骨科创伤以及手术引起的不影响骨结构稳定性的骨缺损的填充。相较于传统的粉末状、颗粒状及块状人工骨,棉花状人工骨的塑型性及压实后的机械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塑型后强度可达人体皮质骨的水平。

 

自然状态下的棉花状人工骨产品

压缩塑型后的各种形态,可满足临床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各种需求

 

1、“棉花状”可吸收人工骨,更高的连通孔隙率,更好的骨传导性能

 

纵观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人工骨产品,大多是无机材料为主的以粉末、颗粒或一定几何外形的多孔结构块(如柱状、块状、圆柱状等)组成,其塑型能力和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很难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

 

历经多年研发,卫达生物打造的可吸收复合材料人工骨突破了传统人工骨产品的瓶颈,棉花状人工骨在术中使用过程中可任意塑型,不仅方便填充,还极大地节约了手术时间。

 

另外,棉花状人工骨在术中使用时,可以与患者血液、自体碎骨充分包容混合,成骨效果更佳。该产品即使在填充压实后仍然具有近80%的孔隙率且孔与孔之间互相连通,类似人体骨小梁结构,骨传导性能优越,有利于骨细胞的长入。

 

2、骨缺损愈合超强拍档,6-12月可完全降解

 

理想的骨缺损修复产品,初期要实现充分填充,不留空腔;长期还要看其是否能体内降解、辅助自身骨组织再生。

 

研究证明,卫达生物研发的棉花状人工骨,在体内经过6-12个月可100%降解、吸收,实现骨缺损的完全修复,不留异物于体内,其体内降解速度与机体自身骨组织再生速度相匹配。

 

大动物骨缺损植入试验Micro-CT影像学结果:26周实现约80%的成骨,52周达到完全修复

 

参考资料:

 

[1]骨填充材料的分类及发展现状概述.CMDE 中国器审.2023-05-19

 

[2]大医疗.《国内首款棉花状人工骨上市!百亿骨修复材料市场迎来颠覆性产品》.2024.08.01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