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年营收超142亿 | 上海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圆桌谈

嘉峪检测网        2015-09-24 15:56

 

6月9日是“世界认可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联合召开“上海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2014年度统计数据。会后,一场“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学者圆桌谈同期举行。

 


检验检测服务业去年营收超142亿

 

  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质监局新闻发言人沈伟民副局长发布了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2014年度统计数据,对本市检验检测行业的机构属性、营业收入、资源状况、服务领域、人员学历、区域分布等六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统计,全市共有734家检验检测机构参与本次资源统计工作,其中四分之三为企业法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超过一半,基本形成以国有机构为主,民营和外资机构多元参与的市场格局;检验检测服务营业收入142.54亿元,同比增长12.14%,其中收入超过1亿元的机构达到24家,占全市总收入的53.63%;服务领域覆盖建筑工程、制造业、科研技术服务、环境检测、机动车安检、食品卫生等各个行业;检验检测从业人员达到4.74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超过四分之三;检验检测设备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面积达到184.13万平方米,检测设备原值116.62亿元;产业规模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浦东、徐汇、闸北、闵行等区域的机构数量和业务收入较为集中。同时,沈伟民副局长介绍了即将于8月1日起实施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主要变化和上海市质监局在改革检验检测行政审批制度、推动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方面的有关举措。

 

  那么检测认证产业规模位居全市各区县前列的浦东新区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呢?据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介绍,目前,浦东新区区内集聚了一批国内外检测认证龙头企业,具备了发展检测认证产业的良好基础,而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等政策叠加效应以及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又为浦东新区检测认证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下一步,浦东新区政府将通过实施推动区内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支持机构参与国际竞争、争创“国家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以及扩大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比例等政策措施,来进一步打造浦东“检验检测服务高地”品牌,为推动“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服务支撑。

 

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圆桌谈

 

  新闻发布会后,一场由文汇报社政经报道中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上海市质监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学者圆桌谈同期举行。专家指出,建设科创中心需要检验检测认证这个产业作为“基石中的基石”,产业的科研布点要走在产品前面、走在创新前面,才能更好地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观点一:科创中心离不开技术“基石”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春奎看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时代,意味着关注的不仅仅是新产品、新服务,还要关注新的商业模式、新业态等,这与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所讲的产品认证、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无不相关。他表示,“在全面创新过程中,从新产品、新服务的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将贯穿整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设科创中心离不开技术‘基石’,检验检测认证资源的开放、共享是助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海倩认为,当下还应该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检验检测服务中心,“上海建设检验检测服务中心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但基础优势要转化成现实发展,还需要再给点力。政府须前瞻性地投入资源,建立平台,起引领作用。”

 

观点二:“互联网+”为产业打通“痛点”

 

  今天,检验检测产业正在悄悄利用互联网打通产业“痛点”。

 

  上海浦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鑫用节能减排举了个例子,上海951栋公共建筑通过节能改造可减排20%,每年节约的耗电量可供70万人口的城市用电。“如果拓展到全国范围呢?”林鑫说,“在建立平台监管以后,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监控,只要把图纸传输给我们,我们就可以提出整个改建方案,至少达到20%的节能减排效果。”

 

  马海倩认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与“互联网+”的契合在两方面,一是产业本身与互联网思维合作起来,研发模式、检测模式的创新都可以用平台共享的免费思维。此外,检测认证产业在服务各行各业的“互联网+”的过程中,可开辟一个新领域,“各个产业在加上互联网的过程中,有很多‘痛点’,在产业升级中做增值服务,可以通过服务拓展市场成长空间。”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生产性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明新国建议,一方面,检验检测的服务模式可以创新,打通行业纵向的产业链,同时集聚横向的资源;另一方面,整个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可以搭建共性的云服务平台,形成大数据驱动检验检测,提供创新型服务。

 

观点三:还有很多盲点和精进空间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马璟,30年来一直从事毒理性研究,即用体外材料确认毒性,为新药提供重要的基础参数。前不久,马璟接待了一批荷兰的访客,对方抛了个奇怪的问题:做毒理实验的猴子吃的苹果,你怎么认定它的毒理性?

 

  马璟蔫了,不就是把苹果洗洗干净,做做农药残留测试吗?对方却抛出了“荷兰版标准”——每只苹果都有条形码,在哪块地里生长,哪棵树上结果,用过什么农药,最后一次用农药是什么时候都清楚记录,这样才能保证农药产生毒性不会干扰对药物的评估。这让马璟突然发现,检验检测领域还有很多盲点,还有更多精进的空间。

 

  国际计量局发布的国家校准与检测能力显示,中国获国际承认的校准和检测能力是1224项,仅为美国的一半。明新国指出,我们在支撑高端检测认证的技术装备水平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迎头赶上。

本网站刊登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来源:质量与认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