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我国轻工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嘉峪检测网        2015-08-29 16:44

 

我国已成为轻工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如今,中国轻工业正在进入上质量、上档次的产业升级发展新阶段。2013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7万亿元,利润1.7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6834.58亿美元,贸易顺差4332.2亿美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9.7%20.9%25.3%

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我国轻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在旧中国遗留下一付烂摊子的基础上,艰苦奋斗,迅速恢复生产,建成一批骨干企业,为保障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努力。在建国之初和“一五”期间,轻工业很快设计生产出了新中国自己的“建国瓷”、百吨轨道衡、第一批军用物资、拉出第一根钨丝、生产出第一批荧光灯、第一批铜网、第一批手表、第一批开剥的猪皮,建了第一个甘蔗育种场和第一个酒花基地……

这些在现在看来虽然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是来之不易的成果。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轻工产品仍然紧缺,多数消费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甚至连简单的日用小商品如缝衣针、发夹、钉鞋钉、洗衣板、钮扣等都出现紧缺。1978年,轻工消费品中三大件代表之一的手表,全国平均每百人拥有仅为1.95只;肥皂等洗涤用品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0千克;全国啤酒产量仅为40万吨;牙膏、火柴、电池、灯泡、饭碗等都供应紧张;日用家具、皮鞋等成了很难买到的奢侈品;家用洗衣机和房间空调器分别只有约370台和220台的生产量。

如今,轻工业成为中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轻工产品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产品产量呈现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上万倍的增长。至2014年,糖年产量由1949年的近20万吨增加到1589.7万吨;机制纸及板纸由1949年的约11万吨增加到11514.6万吨;乳制品由1957年的1万多吨增加到2698.0万吨;塑料制品由1952年的2000吨增加到6188.7万吨;合成洗涤剂由1962年的2万多吨,增加到1029.8万吨;表由1957年的400只左右增加到1.69亿只;家用洗衣机由1978年的不足400台增加到7202万台;家用电冰箱由1978年的不到2万台,增加到9261万台;房间空调器由1978年的200多台增加到1.31亿台。

成为全球制造基地

中国轻工业经过65年的发展,由解放初期30多个行业发展到目前的45个行业,涵盖了日用消费品的主要方面,形成门类齐全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体系。各行业规模不断壮大,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打基础,上规模,抓质量,上水平,调整结构,竞争整合,提升水平的几个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由生产、经营、科研、检测、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育各方面组成的完整体系,并形成产品配套、生产、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生产要素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一方面,出现相关行业之间相互融合,联系更加紧密,机电一体化趋势明显,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焕发了新的活力。如1949年中国缝纫机工业主要以普通家用缝纫机的维修、配套及小批量仿制为主,只有35家小作坊,当时产量仅4000台。现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缝纫机械生产国,年产各类家用及工业用缝纫机1800万台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常规产品技术及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种机及机电一体化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另一方面,建设和发展了一批新兴行业,家电、塑料、文教体育用品、羽绒制品、现代化妆品、装饰、礼品等行业产品从多方面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经过65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确立了世界轻工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机械、日用陶瓷、灯具、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鞋、钢琴、农地膜、盐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家具、家用电器、日用陶瓷、文教体育用品、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皮革、电光源与灯具、制笔、乐器、玩具、眼镜、羽绒等行业出口额名列世界前茅。

轻工产品在世界贸易量中的比重,小家电占到80%,空调器、微波炉、羽绒服占70%,自行车占65%,日用陶瓷占60%,电冰箱、鞋占50%,洗衣机占45%

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很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五金制品、电池、羽绒等行业成为中国在全球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方面,造纸、自行车、饮料、电池、陶瓷、皮革、家具、家电、化妆品等行业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65年来,轻工行业已经形成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相应的科研基础设施,不少行业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所。目前全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44个。仅2011年到2013年轻工行业获国家科技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14项。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轻工行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造轻工传统产业,提升轻工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轻工行业走引进技术、设备,集成创新的道路,促进了轻工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造纸、家用电器、塑料制品、皮革、照明电器、陶瓷、日用化工、电池等行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关键设备和成套装备并进行了消化吸收,形成了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使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家电行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中国成为品种全、质量好、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的白色家电大国。标准制修订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3年底已经批准发布轻工国家标准2095项,行业标准2791项,总数4886项,较好地满足了产业、科技、贸易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并积极推动与国际接轨。

轻工行业的科技创新机制已基本建立,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显著,科技创新成效斐然,科技贡献率提高,创新从整体上提升了轻工产业。依靠科技进步,轻工产品的品种从过去几万种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万种,产品转向多样化和系列化,大批企业实施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创造出海尔、格力、波司登、茅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中轻联制定《2013年轻工品牌培育活动计划》。海尔集团公司获首届中国质量奖。在2013年工信部公布的262家“2013年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名单”中,轻工行业占65席,占总数的24.8%

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建国以前,我国轻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省份分布很少,边远省份几乎是空白。经过几十年的调整,初步形成东部沿海地区轻工业持续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中西部一些省份依靠资源、劳动力成本低等方面优势迅速崛起,发展速度很快。中西部地区在新的一轮产业转移中,承接转移作用凸显。

10年来,在我国轻工业发展中逐渐呈现出以区域经济为格局的产业集群成为新的亮点,这些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销售、配套完整体系,具有同类产业高度集中、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目前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达到205个,涉及就业人数达1000万人。轻工产业集群涉及到皮革、家具、食品、制笔、家电、照明、塑料、陶瓷、搪瓷、日用玻璃、五金、礼品、眼镜、文体、文房四宝、羽绒、工美、缝制机械、乐器、日杂、少数民族用品、珠宝、包装等34个轻工行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四川、吉林等21个省市地区。这些产业集群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依托,积聚效应显著,形成了区域加工生产体系。

如自行车行业形成深圳、苏州、上海、天津产业区域;皮革行业形成浙江海宁、温州鹿城、河北辛集、广东狮岭等十大产业区域;羽绒行业形成江苏常熟、浙江萧山、广东吴川等十大羽绒生产加工基地,等等。

这些地区集群企业其主导产品可以说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有的占当地经济的50%以上。集群企业大都是本行业的生力军,有的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和轻工行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来源:中国工业报)

分享到: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