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探讨小容量注射剂的技术优化与质量控制

嘉峪检测网        2025-02-18 17:45

小容量注射剂作为医药领域中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其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小容量注射剂的定义、分类以及技术优化措施,包括制剂技术、生产工艺和包装材料的改进。同时,详细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关键方面,如物理化学检验以及微生物限度检验。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小容量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1.小容量注射剂的定义和分类

 

小容量注射剂(IV/ IM)是指容量<100 mL 的液态药品,在治疗感染、缓解疼痛、提供营养支持、平衡电解质等方面至关重要。根据用途分为抗生素、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类型;依成分分为单和多组分;给药方式包括静脉和肌肉注射,具有特殊监管和生产要求(见图1)。

图1 小容量注射剂的分类

 

2.小容量注射剂的技术优化

 

2.1制剂技术的优化

 

2.1.1 溶剂的选择与优化

在开发小容量注射剂中,溶剂的选择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溶剂不仅需要能够充分溶解有效成分,还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确保制剂的安全性。常见的溶剂包括水、生理盐水、缓冲液等。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因其无毒无害、价格低廉、易获得等优点,在诸多制剂中广泛应用。

2.1.2 保护剂与稳定剂的应用

小容量注射剂易受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影响,导致药物化学或物理性质变化,进而影响制剂质量和疗效。因此,在配制时加入保护剂和稳定剂至关重要。保护剂主要包括抗氧化剂(如亚硫酸钠、维生素 C)、螯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和缓冲剂(如磷酸盐、柠檬酸盐)。抗氧化剂通过抑制自由基反应防止药物氧化;螯合剂捕捉重金属离子,防止其参与药物降解;缓冲剂保持制剂 pH 稳定,确保药物化学稳定性。

2.1.3 pH 和渗透压的调节

小容量注射剂的 pH 和渗透压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理化特性,对制剂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以及给药后的耐受性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制剂开发过程中,需要对这两个参数进行科学的调节和控制。pH 的调节是为了维持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同时也能影响药物在生物膜上的穿透性。大多数药物在近中性 pH 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化学稳定性,但对于某些酸性或碱性药物来说,则需要调整 pH 至更有利的范围(见图2)。

图2 pH和渗透压调节

 

2.2生产工艺的优化

 

2.2.1 无菌操作条件的优化

小容量注射剂是无菌制剂之一,其生产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最终产品无菌。优化无菌操作条件,是确保制剂质量的关键。生产场所要设在洁净室或无尘室中,保持洁净度良好。根据《清洁室和受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要求》标准,洁净室的空气微粒浓度不得超过 3520 particles/ m3(≥0. 5 μm)。同时,还要加强空气净化,通过高效空气过滤装置(HEPA)确保洁净室内洁净度达标,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均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所用原料、辅料、容器、器材等,均须进行全面灭菌或消毒处理,杀灭细菌和真菌孢子的数量应不少于 106 CFU/ mL。

2.2.2 灌装工艺的精准控制

灌装是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对灌装工艺进行精准控制至关重要。首先,灌装设备的性能优化是关键。选用高精度的定量灌装机,可以有效地将每支注射剂的剂量误差控制在±2.0%以内。同时,设备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以降低人为因素对灌装精度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2.2.3 封口技术的改进

小容量注射剂的封口环节是确保制剂无菌和密封性的关键步骤。优化封口技术,不仅能提高封口质量,还可以提升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污染风险。常见的封口方式包括熔融封口、热熔封口、超声波封口等。其中,熔融封口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通过加热金属盖至软化状态(约 200 ℃ ),然后迅速压合于瓶颈上实现密封。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密封效果良好,封口强度可达到 1.5 MPa 以上,满足注射剂的使用要求。

 

2.3包装材料的优化

 

2.3.1 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分析

包装材料选择的合理性,是保证小容量注射剂品质稳定的关键之一。药品包装在满足防护、密封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还要和制剂自身及使用环境协调一致,以避免任何不良的相互作用。故研制小容量注射剂应特别慎重选择包装材料。包装材料要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保证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部分物料可能含有残留单体、催化剂和其他成分,一旦超标,将给药品质量带来隐患。

2.3.2 材料相容性评估

小容量注射剂的包装材料选择,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的性能,更要关注其与制剂成分之间的相容性。药品与包装材料之间可能存在吸附、渗透、迁移等相互作用,严重影响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对材料的相容性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药品与包装材料之间是否存在化学反应。一些高活性的药物可能会与材料中的特定官能团发生不可逆转的化学结合,造成药物含量的降低或化学结构的改变。

 

3.小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3.1物理化学检验

 

3.1.1 外观检查的标准化

在小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中,外观检查的标准化至关重要。该过程包括检查注射剂的色泽、透明度、气泡、悬浮物等物理特征。确立明确的外观检查标准有助于减少操作者主观判断的偏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标准化外观检查还能够有效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确保注射剂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1.2 pH、渗透压等关键指标的测定

在小容量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中,pH 和渗透压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pH 一般应在 4.0 ~ 8.0 之间,其中 pH 4.0 ~ 6.9 为酸性范围, pH 7.0 为中性,pH 7.1~8.0 为碱性范围。可通过 pH 计进行测量,确保精度在±0.1 以内。渗透压是另一个关键指标,对药物稳定性和注射剂安全性有直接影响。

 

4.结  语

 

小容量注射剂作为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的严格性和技术优化的深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通过不断优化制剂技术、生产工艺和包装材料,以及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小容量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管恩爽,纪忠华.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小容量注射剂的工艺与制备” 说课设计[ J]. 山东化工,2021,50(13):196 197.

 

[2] 王立丽. 小容量注射剂风险控制和优化改进[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20.

 

[3] 邵德龙,王淑玲. 质量风险管理技术 MA 公司小容量注射剂可见异物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0):159 161.

 

[4] 沈红宾. 风险管理在小容量注射剂生产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D]. 济南:山东大学,2014.

 

本文作者王征,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来源于现代盐化工,仅供交流学习。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