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不同SOC调整方法对锂电池撞击测试的影响

    本文以最常见的18650型锂电池作为实验对象,按照UN38.3第七版标准要求,研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调整方法对撞击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充电方式会造成初始SOC的差异,最终导致目标SOC状态不同。电池容量虚标越高,荷电状态越高,越不易通过撞击测试。

    2021/07/1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宁德时代发布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就可达80%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7月29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行了首场线上发布会,董事长曾毓群博士发布了宁德时代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同时,创新的锂钠混搭电池包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

    2021/07/29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ESD的测试与保护方法

    本文介绍了ESD的标准以及测试方法,根据静电的产生方式以及对电路的损伤模式不同通常分为四种测试方式:人体放电模式(HBM: Human-Body Model)、机器放电模式(Machine Model)、元件充电模式(CDM: Charge-Device Model)、电场感应模式(FIM: Field-Induced Model),但是业界通常使用前两种模式来测试(HBM, MM)。

    2021/09/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高镍三元材料大电流过充产氧行为研究与抑制方法

    近日,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团队和宁德时代新能源魏奕民博士等人围绕高镍材料NCM811氧释放现象,针对NCM811在过充条件下进行了多尺度分析,模拟了突发的大电流充电行为导致电池电压急剧上升的过程。

    2023/02/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超级快充的关键问题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Gregory Offer课题组、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课题组和法拉第研究所的Billy Wu 联合壳牌石油公司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该文章从材料层级到系统层级全面综述了影响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的因素、快充现存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3/03/0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质检总局通报2014年铅酸蓄电池产品质量全国联动监督抽查结果

    共发现1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及容量12批次不合格,占不合格总数的70.6%;低温起动能力4批次不合格,占不合格总数的23.5%;耐振动能力、充电接受能力、防爆能力和高倍率放电能力各有1批次不合格,分别占不合格总数的5.9%。

    2015/01/13 更新 分类:监管召回 分享

  • 锂离子电池UN38.3的测试

    《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中的第3部分38.3条款,即为通常所说的UN38.3,这是联合国针对危险品运输专门制定的规章,要求锂电池在运输前必须通过高度模拟、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冲击试验、55℃环温下短路试验、撞击试验、过度充电和强制放电试验。

    2016/10/31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锂离子电池热分析及测试方法超全总结,必收藏!

    锂电池产热的影响: 1. 放电/充电过程,特别是大倍率充放时会产生大量热量; 2. 内部热量聚集,会引起内部温度升高; 3. 影响电池材料热稳定性,并发生性能衰退; 4. 影响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和适用性,由此引发的安全性和地寿命等存在制约; 5. 低温下启动内部极化大,瞬时发热量会造成电池的不可逆损失。

    2019/08/29 更新 分类:检测案例 分享

  • 牙科粘结剂的粘接原理和主要质量检测项目

    过去三十年,牙科材料发展迅猛,变化速度堪比IT行业。一个美国的老牙医曾跟我说,他是30年前牙科学院毕业的,如果毕业后他不再学习新技术,那么他今天在诊所将不能做任何事情。作为牙医,不但要辛勤的给病人看病,还需要花时间给自己不断充电。 研究表明,补牙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牙医本身的技术,病人自身情况,牙科材料的好坏,以及临床方案的选择。

    2020/08/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锂离子电池NMC811正极颗粒内部裂纹等微观结构缺陷的成因

    电动汽车行驶里程受单个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限制,决定于电极化学和工作条件,如正、负极选择,充电倍率和截止电压等。实际应用中,负极的尺寸需要配合正极容量,因此正极决定了锂离子电池容量,称为“正极限制”。下一代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正极可能采用NMC811材料,但是由于材料颗粒有缺陷,其性能损失严重,因此研究缺陷颗粒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0/12/2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