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铋酸盐封接玻璃的研究及其连接应用现状

    目前,对无铅低熔点玻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磷酸盐、钒酸盐、硼酸盐和铋酸盐4种玻璃体系,其中Bi2O3用来制备低温封接玻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03/0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浙江大学:肽两亲化合物介导的各向异性无定形颗粒的组装和融合促进牙釉质再矿化的相关研究

    本文开发了多肽双亲(PA)分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无定形磷酸钙(ACP)颗粒结合,赋予其各向异性,促使PA修饰的ACP形成纺锤形聚集体。

    2024/03/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REACH新增2项SVHC意向物质

    2024年6月20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公布将亚磷酸三(4-壬基苯基,支链)酯和6-[(C10-C13)-烷基-(支链,不饱和)-2,5-二氧吡咯烷-1-基]己酸加入SVHC意向物质。

    2024/06/25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技术审评规范分析

    文章主要针对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以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为例,从适用范围、性能评估、临床评价等方面,深入探讨产品注册申报过程中的技术审评规范

    2024/08/07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电动汽车自动化电池组设计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商用技术推出以来,锂离子电池就逐渐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可充电能量存储设备。包含电极的轻量型锂化合物与其它类型的电池相比,能实现更高的比能(瓦特-小时/千克)。

    2018/06/1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富镍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

    层状NCM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和电化学稳定性而成为潜在正极材料。尽管富Ni-NCM材料当充电超过4.2 V vs Li+/Li时可实现高的可逆容量,但是显著的结构降解和电解质分解阻碍了锂的充分利用。

    2020/12/2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动力电池的设计要求

    本文简要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评价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和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的基本步骤,并结合8Ah锰酸锂动力电池的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过程中各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计算过程以及设计过程中相关细节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2021/04/2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宁德时代发布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就可达80%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7月29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行了首场线上发布会,董事长曾毓群博士发布了宁德时代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同时,创新的锂钠混搭电池包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

    2021/07/29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研人员在前期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固化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策略,通过解耦离子配对和离子传输,有效提高了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电解质/电极间的界面兼容性,进而实现了可在宽温度区间工作及优异快充/快放能力的固态锂金属电池。

    2022/07/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隔膜如何影响高电压三元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结构的隔膜对NCM523||石墨全电池的循环性能的影响,指出纤维结构的隔膜可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原因在于锂金属和过渡金属在石墨负极上的析出更均匀,避免了电池的微短路。

    2023/02/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