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研人员在前期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固化的局部高浓度电解质策略,通过解耦离子配对和离子传输,有效提高了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电解质/电极间的界面兼容性,进而实现了可在宽温度区间工作及优异快充/快放能力的固态锂金属电池。

    2022/07/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锂离子电池热分析及测试方法超全总结,必收藏!

    锂电池产热的影响: 1. 放电/充电过程,特别是大倍率充放时会产生大量热量; 2. 内部热量聚集,会引起内部温度升高; 3. 影响电池材料热稳定性,并发生性能衰退; 4. 影响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和适用性,由此引发的安全性和地寿命等存在制约; 5. 低温下启动内部极化大,瞬时发热量会造成电池的不可逆损失。

    2019/08/29 更新 分类:检测案例 分享

  • 锂电池及其组装胶粘剂的性能特点

    电极粘结剂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辅助功能材料之一,虽然本身没有容量,在电池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小,但却是整个电极的力学性能的主要来源,对电极的生产工艺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粘结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主要作用是连接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电极集流体,使它们之间具有整体的连接性,从而减小电极的阻抗,同时使电极片具有良好的机械

    2021/03/0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锂电池自放电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前言:本文讲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存储环境等对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率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传统锂电池自放电率的测量方法和新型自放电率快速测量方法。

    2019/07/3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水分对锂电池化成及循环性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调整制程工艺实现极组水分含量的控制,研究了水分对电池化成过程与循环性能的影响,探索了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水分控制工艺标准,对控制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2025/01/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本文介绍了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024/09/11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

    日前,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

    2018/01/29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颗粒硬度与循环性能的关系

    本文从结构角度论证了NCM622阴极的颗粒硬度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Mg掺杂可以提高NCM622粒子的机械强度(如硬度),从而对NCM622正极的循环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1/05/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电解液10种检测方法​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电解液也将会从液态逐渐发展到半固态、固态,同时也从常规电压向高电压发展,阻燃、低发热量、高安全性的电解液也一直在研究开发中,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的复合型电解液将广泛的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上。

    2022/04/2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高镍层状氧化物正极衰减机理的深入分析

    用于高能量、低成本锂离子电池的高镍、无钴层状氧化物材料的合理组成设计有望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EV)的广泛应用,然而具有令人满意的电化学性能的正极组成尚未出现。

    2023/03/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