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多层片状陶介电容器由陶瓷介质、端电极、金属电极三种材料构成,失效形式为金属电极和陶介之间层错,电气表现为受外力(如轻轻弯曲板子或用烙铁头碰一下)和温度冲击(如烙铁焊接)时电容时好时坏
2018/10/1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是评价齿轮承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齿轮设计的基础数据,对不同渗氮层深度齿轮弯曲疲劳寿命以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以达到提高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的目的,进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
2019/03/1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MIT赵选贺教授团队在2015年首次提出了水凝胶坚韧粘附的机理 水凝胶本体要足够坚韧和有耗散性,而且水凝胶和黏附物间要有足够强的链接。
2019/03/2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石墨烯气凝胶,经由石墨烯片层三维搭接、组装而来的石墨烯宏观体材料,具有三维连续多孔网络结构,表现出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优异导电性能及电化学行为,在能源存储、传感、吸附、复合材料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2019/05/1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从数据、设备以及软件架构三个方面进行了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风险分析,提出了基于三层架构的安全检测框架及标准,并着重讨论了针对可穿戴设备访问控制与认证以及数据加密等方面的安全检测方法
2019/07/0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名古屋大学足立教授,使用全自动逐层切片成像系统(Genus_3D),对铁素体-珠光体钢中微裂纹的断裂起始位置进行了研究。
2019/07/11 更新 分类:检测案例 分享
将临床应用的氧化锆陶瓷与生物相容性树脂相结合,通过模仿天然贝壳珍珠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设计研发了硬度、强度和模量均与人体正常牙齿(包括牙釉质和牙本质)完全匹配的新型氧化锆-树脂仿生复合义齿材料
2019/11/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本文系统介绍了复合材料缝合技术的特点,主要缝合方式和工艺参数及其最优的适用范围,总结了缝合技术影响复合材料拉伸、压缩、弯曲、层剪及冲击后压缩等重要力学性能的主要研究成果
2020/01/1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将有源器件以及无源元件组装到已完成膜层印烧/蒸发/溅射的基片上以后,这个混合微电路就可以进行封装了。组装和封装作为产品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在业界引起人们日益增多的关注。
2020/03/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发黑是一种常见的用于钢铁表面防锈处理的方法,主要原理是在钢铁表面形成一层黑色膜,隔绝空气,防止钢铁生锈。本产品主要用于钢铁及其他铁件的表面处理。
2020/04/0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