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检测案例
嘉峪检测网 2019-10-30 16:22
文/尤蕾蕾、赵丹、端木培兰
单位: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轴承零件的质量控制在整个机械行业是最为严格的。轴承零件在生产中,经常因为发生严重变形而导致报废,这种情况给公司带来很大的麻烦和巨大经济损失。我公司4500件HM518410/01在粗磨滚道时,外径发生严重椭圆变形,针对这一严重问题,必须彻底分析出该变形的主要原因,以便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1.理化检验
(1)变形检测
从4500件零件中随机抽取100件套圈进行直径变动量检测,比例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套圈两端变形较为一致,变形量大多在0.15~0.20mm之间。
表1 套圈端面的变形量及所占比例
变形量/mm |
≤0.10 |
0.10~0.15 |
0.15~0.20 |
0.20~0.25 |
|
比例(%) |
大端 |
2 |
18 |
55 |
25 |
小端 |
2 |
20 |
53 |
25 |
(2)硬度检测
随机抽取6件套圈,检测其端面硬度,检测值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每件套圈端面均有硬度低值点,最低硬度达45.5HRC。
表2 端面硬度检测值
编号 |
端面硬度/HRC |
||||
1 |
61.3 |
62.3 |
47.5 |
61.2 |
55 |
2 |
53.2 |
51.5 |
61.5 |
62.5 |
61 |
3 |
62 |
45 |
51.5 |
63 |
62 |
4 |
46 |
58 |
64 |
45.5 |
44.5 |
5 |
63 |
53 |
62 |
62 |
61.5 |
6 |
62.5 |
53 |
62.5 |
51.5 |
62 |
技术要求 |
58~64HRC |
(3)烧伤检测
随机抽取30件套圈用4%硝酸酒精腐蚀滚道和端面,均有烧伤。见图1、图2。且端面比滚道烧伤严重,且出现二次淬火烧伤。
图1 滚道酸洗后烧伤图片
取1件酸洗过的零件进行解剖分析,取样位置在磨削烧伤处,见图3。经测量烧伤层约1.4mm,形状见图4。制取金相试样,50倍和500倍下的烧伤情况分别见图5和图6。从图5、图6可以看出试样有严重的二次淬火区和高温回火区。
(4)回火稳定性检测
从端面检测的硬度数据(见表2)可以看出,同一零件表面硬度差过大,无法用整个套圈进行回火稳定性试验,只有切样后进行回火稳定性测试,随机挑选3件套圈进行线切割,所取试样见图7。
在原热处理生产线(辊底炉盐浴淬火生产线)上回火,执行原回火工艺:170℃×4h。回火后在原硬度点附近进行硬度测试,其测试结果见表3。依据标准《JB/T 1255-2014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回火前后硬度差不大于1HRC时回火稳定性合格,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该批产品热处理回火稳定性合格。
表3 回火稳定性检测结果 (HRC)
编号 |
测量点 |
原硬度 |
二次回火硬度 |
硬度差值 |
1 |
大端 |
62 |
61 |
1 |
小端 |
62 |
61 |
1 |
|
2 |
大端 |
63 |
62 |
1 |
小端 |
62.5 |
61.5 |
1 |
|
3 |
大端 |
61.5 |
61.5 |
0 |
小端 |
62.5 |
61.5 |
1 |
(5)金相组织检测
制取金相试样,按标准《JB/T 1255-2014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进行评级,该零件的金相组织为马氏体3级,热处理质量合格。回火组织见图8。
2.分析及讨论
(1)从图1~图6可以看出,套圈磨削过程中烧伤严重,磨削烧伤的产生是由于零件磨削时,磨削面受到砂轮的摩擦力、切削力等磨削力的作用,使零件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产生大量的磨削热,磨削热会使磨削区域的局部瞬时温度高达1000℃以上,如此大量的磨削热如不能及时被冷却液带走,会使磨削表面层的组织发生变化,即形成表面变质层。当磨削热所造成的工件表面温度低于轴承钢的相变点时,表面变质层为高温回火组织,经冷酸洗后呈暗黑色,见图2、图5,并且该处的硬度有所降低,形成高温回火烧伤。当工件表面温度高于相变点,则该处的表层组织由原来的回火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然后由于冷却液的急冷作用发生二次淬火,得到淬火马氏体组织,形成二次淬火烧伤,见图2、图5中的灰白色区域。
(2)表1可以看出,套圈变形较大,套圈两端变形较为一致,变形量大多在0.15~0.20mm之间。这是因为在磨削过程中,套圈表面层在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下,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及金属组织变化所引起的体积变化,使工件表面层产生内应力。再次加工后,内应力重新分布,产生变形。
(3)从表2显示,套圈端面硬度值偏差较大,硬度值最高为64HRC,最低为44.5HRC,套圈局部硬度低为磨削烧伤造成。此外,表3中的回火稳定性检测结果说明,热处理后的大部分残余应力已经消除,不足以造成后工序磨削过程产生大量的变形。
3.结论及改进措施
(1)该轴承零件的变形是由于磨加工时严重的磨削烧伤(高温回火烧伤+二次淬火烧伤)引起的。
(2)磨削加工时要避免磨削烧伤,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砂轮的合理选用和修整;确保冷却液喷到磨削区,加大磨削液流量,提高磨削液压力;适当减小磨削深度,降低进给量;尽可能减少磨削余量等。
来源:尤蕾蕾热处理生态圈